正文 第二十九章 文化部長

還在毛澤東、周恩來動員茅盾擔任文化部長時,茅盾已在為繁榮中國文化事業而操心了。茅盾當選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後,為創辦《人民文學》給毛澤東主席寫信,請求毛主席為《人民文學》題詞和寫刊頭。9月23日,毛澤東回了一信,信中說:

雁冰兄:

示悉。寫了一句話,作為題詞,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寫,或請沫若兄寫,不宜要我寫。

毛澤東

9月23日

題詞寫在另一箋宣紙上:

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出世

毛澤東

毛澤東的鼓勵,茅盾自然更加興奮。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茅盾夫婦接到通知,出席天安門的開國大典。禮炮聲、歡呼聲,響徹天安門廣場。

毛澤東那宏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久久回蕩在廣場上空,歡聲雷動。茅盾夫婦也沉浸在這喜悅之中,噙著淚花,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可以告慰早逝的女兒、女婿和胞弟了。

開國典禮後,茅盾被毛澤東主席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文化部長,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籌備,新中國文化部於1949年11月2日召開了隆重的成立大會。

從此,茅盾開始他那長達15年的篳路藍縷,殫精竭慮的文化部長生涯。

天下底定,新中國開創之初,國民黨留下的一個千孔百瘡的舊中國。許多工作已是到了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程度。文化工作方面也同樣,茅盾和他的同事,都是夜以繼日地工作。同時,開國之初那種熱火朝天的幹勁,也深深地感染著茅盾的夫人孔德沚,她見許多女同志都走上革命工作崗位,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大顯身手,羨慕不已。一次,她見到周恩來總理,當面要求工作。周恩來聽了以後,點點頭,沉吟一會兒,認真地對她說:「好,我給您安排一個對您最重要也是最合適的工作——照顧好茅盾同志。他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今後要他為新中國描藍圖,為新中國作出新貢獻。您要好好照顧他,這是黨交給您的任務,這比您做任何工作都重要!」

在一旁的茅盾聽了以後,謙虛地笑了一笑。孔德沚卻認真地記住了總理交給的任務。從此,她再也沒有向組織提出要求工作。牢記周總理的囑託,新中國的部長夫人,依舊保持過去革命戰爭年代的作風,親自上菜場買菜,她一邊料理家務,一邊帶孫女、孫子,毫無怨言地過著平民生活,竭盡全力照顧茅盾,讓茅盾全心身地投入新中國的文化建設大業中去。

但是,新中國的建設,尤其是文化建設,並非想像和憑熱情能夠做好的。

前進的路上,還有風風雨雨,還有霜和雪,有春天,也有寒冬。茅盾,作為一個大國的文化部長,總是兢兢業業地為構建這個共和國的文藝大廈,貢獻自己的一切,甚至勞和怨,委屈和代人受過。

解放了,許多藝術家的積極性非常高漲。1950年元旦剛過,劇作家柯靈、導演黃佐臨來拜訪茅盾,他們打算把《腐蝕》改編成電影,想徵求茅盾意見。

茅盾的小說改編成電影,30年代夏衍將《春蠶》改編後,還沒有拍攝過,茅盾聽了改編者柯靈的想法後,欣然同意了。

1950年6月25日,美國悍然發動侵朝戰爭,茅盾和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紛紛發表文章,譴責美國的侵略行為。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抗擊美帝。11月16日,茅盾和丁玲等145名文藝界人士聯名發表《在京文藝工作者宣言》,號召全國文藝工作者積極動員起來,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鬥爭。

這時,上半年柯靈來談過的電影《腐蝕》已由香港文華公司拍成影片,在全國各地上映,觀眾踴躍,盛況空前。然而,剛剛熱鬧一陣子,忽又風聞這個影片禁映了。而且作為文化部長的作者茅盾,不知此事。柯靈去打聽,答覆是這個影片有問題,認為特務應該憎恨,而《腐蝕》這個特務女主角卻讓人同情。

當茅盾得知這情況後,卻保持沉默,沒有當場表態,他知道新中國的創建過程中,這種情況出現,恐怕是意料之中的,只是降在茅盾頭上,有些意外,感到不公正。但他心裡卻有個尺碼在衡量著社會是非標準。對這種莫名其妙的指責,茅盾自有準則,相信歷史是公正的。所以,停映《腐蝕》事件發生兩年後,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重印《腐蝕》時,出版社徵求茅盾意見,是否需要修改,茅盾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不作任何修改」。實際上,這是茅盾公開表明對《腐蝕》電影停映的態度。

《腐蝕》電影的停映,並未影響茅盾的工作熱情,作為文化部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在茅盾心裡天平上,總是放在第一的。1951年1月8日,茅盾欣然出席中央文學研究所大會並講話,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培養自己作家的搖籃。3月的北京,正是風的季節,茅盾剛剛出席「國營電影廠出品新片展覽月」開幕典禮,以文化部長的身份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詞,緊接著,又欣然擔任開明版「新文學選集編輯委員會」的主編,為五四以後的文化積累,為新中國的文學事業建設提供一個惜鑒。

文化部的工作千頭萬緒,牽涉方方面面,這對辦事向來一絲不苟的茅盾,真是忙得團團轉。1950年上任伊始,茅盾以文化部長的身份,前往北京團城參觀「虢季子白盤」特展,並向捐贈者劉肅曾頒發獎狀。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保護文物的任務十分繁重,茅盾十分注重祖國文物遺產的保護。1951年5、6月里,茅盾先是出面招待各國駐華使節參觀在北京的敦煌文物展覽,之後,又出席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嘉獎敦煌文物研究所全體工作人員會議。為文物保護傾注了一腔熱血。

在文化部內專門設立國家文物局,在好友鄭振鐸先生的主持下,取得斐然的成績,防止文物流失,保護文物方面,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文化部長,做好群眾文化工作,茅盾也是不遺餘力。中國一方面老百姓的文化素質不高,文盲半文盲的佔大多數,尤其是農村,文化生活更是枯燥;另一方面,中共創立的解放區或根據地,對群眾文化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辦法。因此,茅盾在新中國的文化工作中,把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放在共和國文化部長的議事日程上,從其簡略的「年譜」看,在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時候,群眾文化工作始終沒有放鬆。1949年11月2日文化部成立後第三天即ll月4日,茅盾就出席歡送出國文工團的宴會,並發表講話。

1958年,作為一個63歲的老人,茅盾赴東北調查訪問。在瀋陽,茅盾出席青年業餘作者大會,並作報告;他又深入哈爾濱工人中間,與工人文學小組進行座談,在哈爾濱第一工具廠,茅盾為工人中的「萌芽」文學小組題詞:

「前年萌芽,去年開花,今年結果,在黨的陽光照射之下,在廠黨委的辛勤培養之下,萌芽將在全廠廣播種子。」東北調查回來,茅盾在文化部部務會議上作了《文化大普及中的提高問題》發言。1959年3月,茅盾寫詩祝賀內蒙草原上的賽詩會。儘管這種做法實踐行不通,違反藝術規律的,但在當時形勢下,牧民中有此努力,茅盾仍然感到十分欣慰。對普及牧民的文化,還是有裨益的。1960年6月1日,中央及時召開了全國文教群英會,推動群眾文化的普及工作,茅盾在群英會上作了《不斷革命,爭取文化藝術工作的持續躍進》的專題報告,繼續為文化的普及工作鼓與呼,1959年1月,作家出版社將茅盾在建國後十年間寫的評論、言論收集成一冊,題書名為《鼓吹集》,茅盾在書的後記中,對書名作這樣的解釋:宣傳黨的文藝方針的小冊子。在這個小冊於里,可以看到茅盾為新中國文藝大廈建設的心血。

新中國的文化工作,和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許多政治運動往往從最為敏感的文藝界著手。因此,茅盾作為文化界的最高行政長官,往往要分心應付那些運動和人事,而不能專心致志地為繁榮文化而努力。但茅盾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中,仍感受到了新中國的人民,在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意氣風發地工作著,茅盾作為文化部長,也為人民百姓那種精神所感動,於是,在無法進行寫作的情況下,他選擇了培養青年作家的辦法,甘當人梯。事後,事實證明,茅盾這一選擇,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儘管剛解放時,茅盾為部隊作家白刃的《戰鬥到明天》寫了序而遭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仍執著地為培養文學新人而不遺餘力。

作為作家,作為文化部長,茅盾不時流露出作家本質,對一些青年作者寄來稿件,他總是認真閱讀,並給予指導。1954年春天,一個叫聶繼三的作者寫了一篇小說《期望》,儘管這個小說不象小說,但茅盾還是看了,並具體地給作者寫了一封信,指出這個稿子的毛病所在。1956年,茅盾在與作者孟繁瑤通信中,仔細地指出其作品的不足之處,又給怎樣提高指點迷津,「學習寫作沒有秘訣。要多讀多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