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訪問蘇聯

1946年5月26日茅盾到達上海時,開明書店的傅彬然、內弟孔另境夫婦和歐陽翠等親友到碼頭迎接。歐陽翠特地把自己大陸新村二樓的正房讓出來給茅盾夫婦,自己搬到三樓。回到自己的第二故鄉,茅盾又恢複了以往的繁忙,事後他回憶說:「回到上海的頭兩個月,幾乎天天都忙於接待客人,出席家宴,拜訪親友,參加集會。我只能在晚上擠出時間寫文章,而這些文章又是非寫不可的。」

這些文章,大都是雜文,從6月15日至10月15日的4個月中,茅盾寫了近30篇雜文,如《十五天後能和平嗎?》、《美國對華政策》、《下關暴行與人民最後的希望》、《從原子彈演習說起》、《請問這就是「反美」嗎?》、《對死者的安慰和紀念》、《周報何罪》、《談平等與自由》、《美麗的夢如何美化了醜惡的現實》、《一年間的認識》、《魯迅是怎樣教導我們的》等等。剛到上海的文學活動中,茅盾譯完了《團的兒子》,又編了《蘇聯愛國戰爭短篇小說譯叢》,同時,又寫了一些評論和序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肖紅的小說——〈呼蘭河傳〉》一文,文情並茂,文采斐然,他寫道:

20多年來,我也頗經歷了一些人生的甜酸苦辣,如果即使有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壓在心上,因而願意忘卻,但又不忍輕易忘卻的,莫過於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為了追求真理而犧牲童年的歡樂,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個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甘願苦苦地學習,可是正當學習完成的時候卻忽然死了,像一顆未出瞠的槍彈,這比在戰鬥中倒下,給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單純的悲痛或惋惜所可形容的。這種太早的死,曾經成為我的感情上的一種沉重的負擔,我願意忘卻,但又不能且不忍輕易忘卻,因此我這次第三回到了香港想去再看一看蝴蝶谷這意念,也是無聊的;可資懷念的地方豈止這一處,即使去了,未必就能在那邊埋葬了悲哀。

這一段至情至美文字,茅盾借為紀念蕭紅的小說而表達了對女兒沈霞刻骨銘心的愛和憶念。

8月初的一天,蘇聯大使館的一等秘書費德林專程從南京來到上海,交給茅盾一封蘇聯對外文化協會(VOKS)邀請信,邀請茅盾夫婦訪問蘇聯。後來茅盾親自去南京辦理護照,結果一拖兩個月,幸虧沈鈞儒從中斡旋,才得以要求在10月份去辦護照。在去南京辦護照前,茅盾夫婦與趙清閣、鳳子、葛一虹、陽翰笙、洪深、陳白塵等8個人,免費去杭州旅遊,暢遊西湖。茅盾最後的中學時代是在杭州度過的,從中學畢業到現在相隔30多年,彈指一揮間,世事滄桑,西湖依舊,青山依然,茅盾感慨萬端。從杭州回到上海後,茅盾便搭周恩來的飛機,去南京辦護照。

當時從上海去蘇聯的途徑,最為便捷的路,還是坐船到海參崴,然後再取道西伯利亞到莫斯科。於是茅盾定了這條路線。到11月下旬,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駐滬代表克留科夫通知茅盾,船12月5日啟航。

茅盾赴蘇聯的行期確定以後,接連應邀赴宴,許多團體和友人,紛紛舉行宴會和家宴,歡送茅盾夫婦赴蘇訪問。11月23日,中蘇文化協會為茅盾餞行。24日下午,中華全國文協、劇協、音協、漫協、詩音協、學術聯誼會、雜誌界聯誼會、新出版業聯誼會等10個民間文藝團體,在八仙橋青年會舉行歡送會,郭沫若、馬寅初、葉聖陶、熊佛西、潘梓年、侯外廬、許廣平、陽翰笙等兩百餘人,出席歡送會,氣氛熱烈而親切。25日晚,蘇聯總領事哈林夫婦在外白渡橋頭的總領事館設宴為茅盾夫婦餞行。蘇方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駐華代表烏拉竇金,駐滬代表克留科夫夫婦,塔斯社遠東分社社長羅果夫等;中方有外交界宿耆顏惠慶、中蘇文化協會上海分會的會長黎照寰、沈鈞儒、郭沫若夫婦、田漢夫婦、葉聖陶、洪深、陽翰笙、潘梓年、戈寶權、葛一虹、葉以群等。席間,其情濃濃,其意融融。在酒酣興濃之際,紛紛賦詩唱和,預祝茅盾訪蘇成功。黎照寰率先賦詩:

濱樓此夜酒千杯,為愛人和萬意開。

兩國英雄醒復醉!

醉中同敬特殊才!

接著郭沫若步原韻唱和道:

不辭美酒幾傾杯,頓覺心花帶怒開。

今日天涯人盡醉,澄清總得賴群才!

田漢也唱道:

幾度新亭舉百杯,愁顏偏許對花開。

何須痛恨張君邁,扭轉乾坤有霸才!

沈鈞儒也唱和道:

一杯一杯復一杯,賀君萬里旅程開。

從知領導歸文化,旋轉乾坤仗眾才!

葉聖陶也十分激動,唱道:

今宵不惜醉千杯,語各相投襟抱開。

為送雁冰致一語,幸將慧識發天才!

外交界宿耆顏惠慶老人也十分興奮,站起來唱道:

紅白旨酒滿玉杯,賓主相對笑顏開。

敬祝伉儷征萬里,不愧我國有奇才!

最後,潘梓年站起來唱和道:

文化交流酒滿杯,中蘇合作鴻運開。

問誰好戰追希墨,舉世人民罵蠢才!

茅盾被這種真誠的感情感動得淚花閃爍,頻頻舉杯,感謝大家的厚愛和期望。

12月3日,茅盾夫婦又到馬斯南路中共上海辦事處辭行,主任陳家康和茅盾都十分感慨,陳說:「沈先生,這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相見。全面內戰已成定局,這一戰不打出個結局來,大概不會收場,我們上海辦事處已作好撤退的準備,恐怕等不到你們回來我們就要離開。」言辭間不勝感慨。茅盾接著說:「那就預祝我們在人民勝利之日再見吧。」「對,我們總會見面的!」

陳家康又說「昨天我湊了幾句,算是贈別吧。」說完,遞過一首七律,茅盾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滿園緹騎殘葺草,一葉春秋定戰和。

耿耿歸心唯玉帛,茫茫來日識干戈。

遙聞新貴朱衣好,猛覺蒼生菜色多。

剩有亭林書百卷,中原利病再摩挲。

茅盾吟罷,連聲致謝。兩人握手道別。

1946年12月5日,一清早,朋友們早早來到大陸新村歡送茅盾夫婦訪蘇,一間屋裡擠滿了來歡送的人,一些出版社托茅盾帶到蘇聯的書,也早已裝箱待運。

在談笑間,蘇聯領事館派來的汽車已在樓下鳴叫,他們是專門來接茅盾上船的。這天,陽光燦爛,微風輕拂。江海關碼頭上擠滿了送行的朋友和新聞記者、郭沫若夫婦、葉聖陶、葉以群、臧克家、葛一虹、任鈞等友人早早等候在那裡,蘇聯總領事夫婦、羅果夫等朋友也專程來歡送茅盾訪蘇。

大家見茅盾夫婦的車子來了,便簇擁上前,郭沫若笑容滿面地握住茅盾的手,一邊示意身邊的夫人於立群說:「獻花、獻花!」把一籃康乃馨鮮花獻給茅盾夫婦,人群里立刻爆發出一陣掌聲。隨後,茅盾和大家一起坐上登陸艇到斯摩爾納號。一上船,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和茅盾夫婦合影。然後,茅盾送別新聞界朋友,只剩下葉聖陶、郭沫若等好友。這時,大家都默默地坐在茅盾身邊,誰都沒有大聲說話,怕打破友情的溫馨,寧願默默地沉浸在依依不捨的友情里,郭沫若忽然輕鬆地說:

「等著吧,也許明年9月聯合政府成立,10月里我們就可以組織『訪蘇團』一起到蘇聯去!」

「好的,明年我就同你們『訪蘇團』一起回國。」茅盾接著說。

郭沫若輕鬆的神態,詼諧的話語,一下子,船艙客廳里又活躍起來,大家又都會心地笑了。

這時,忽然有人提議,請郭沫若代表大家送幾句話給茅盾夫婦,郭沫若推讓一會兒後,見推辭不掉,便提筆寫了起來,寫完後,又讓於立群朗誦:

寒流過去暖流來,今天就和春天一樣。這真是多麼喜歡的一天,我們在這斯摩爾納號上歡笑得和孩子一樣,大家都感覺著自由了!

這不是離別,因為我們的情感永遠不會離開。

我們也沒有什麼臨別贈言,因為你就是我們卓越的靈魂的工程師,我們的言語都在你們心裡。

別了,明年春夏之交的時候,請你們從自由天地更多地帶些溫暖回來。

於立群那流利而富有感情的朗誦,引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面對這些幾十年患難中的朋友,面對這火樣的友情,茅盾心潮澎湃,他慢慢地掏出筆,回贈朋友:

離開了這麼多的敬愛的師長,雖然我是到溫暖自由的天地去,我的心情是難過的,我依依不捨,因為你們將在祖國度過陰暗的季節。謝謝我的敬愛的師友,為了你們給我的友愛和鼓勵。

這時,甲板上傳來一陣喧鬧,原來,是時代出版社送來幾十冊玫瑰紅封面的小冊子,書名叫《歡送茅盾先生訪蘇唱和詩輯》,是上次在蘇聯駐滬領事館歡送會上,黎照寰、郭沫若、田漢等7人的七言詩作。茅盾見書,十分高興,要求友人簽名。

郭沫若簽名後,忽然詩興大發,在小冊子的扉頁上提筆寫了一首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