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清明前後》

1945年的政治風雲,似乎變化來得比預料的還要快,還要複雜。國民黨的統治也更加黑暗,連民族工業也在這黑暗統治下遭受滅頂之災,它「不但得不到政府的扶植與支持,相反卻在官僚資本的排擠下,在通貨膨脹、統制統管、官價反常、成本太高、高利貸盤剝的種種重壓下,被抽幹了血,不得不減產、停工、關廠,或者被迫把資金轉移到做囤積、投機生意,以苟延殘喘。」以寫《子夜》的深刻性著稱的茅盾,對中國社會這些的經濟狀況,自然有獨到的見解,覺得可用藝術形式表現這一時期的經濟狀況及由此帶來的人的關係變化。

茅盾在觀察這些社會現象,等待落筆的契機。

恰在這時,即1945年清明前後,重慶發生一樁黃金提價泄密案,轟動山城。

當時國民黨財政部把黃金提價的密令泄露出去,一些要員就乘機搶購,致使在提價前一天的中國、中央兩銀行售出的黃金總數陡增一倍,立刻輿論嘩然。國民黨為了搪塞輿論,只得由監察院出面查帳,結果搶購黃金的大戶只是退款了事,而那些只買了幾十兩黃金的銀行小職員作了犧牲品。這一事件,又深深地刺激了茅盾的創作慾望。他決定「通過這樁黃金舞弊案,揭示官僚資本及其爪牙的卑劣無恥,民族資本家的掙扎與幻滅,以及安分守己窮困潦倒的小職員又如何變成了替罪羊,從而向讀者展示出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戰時首都的一幅社會縮影。」茅盾經過反覆思索、考慮,決定捨去寫小說的長處,把這個素材寫成劇本,以求得直接的、集中的、爆發性的影響。為此,茅盾作了認真的準備,寫了27000字的大綱,又專門向曹禺、吳祖光請教寫劇本方法和技巧。從6月下旬開始,到8月中旬,茅盾寫完了五幕《清明前後》文學劇本。

這時,趙丹、徐韜、王為一、朱今明等青年文藝工作者剛從新疆出來,他們受盡磨難,妻離子散,險些送了性命。但他們對藝術的追求仍然很執著,他們一到重慶,就組織了一個「中國藝術劇社」,並決定把茅盾的第一個劇本《清明前後》作為劇社的第一個戲來上演。並由趙丹導演,王為一、顧而已、秦怡、趙蘊如、孫堅白等主演。

趙丹他們密鑼緊鼓地排練《清明前後》時,茅盾時常到現場觀看指導。

有時天色晚了,便在張家花園文協的宿舍里過夜,和葉以群談天。

一天,茅盾進城後身體不適,就躺在文協的宿舍里休息,並等夫人孔德沚來接他回唐家沱。葉以群邊陪著茅盾,邊說些文協裡面工作的事。忽然,老友、版畫家劉峴夫婦帶著5歲的女兒,上樓來看望茅盾。劉峴是剛從延安來,在重慶新華日報工作。所以,一見面,大家都十分高興,茅盾向劉峴打聽延安的情況,劉峴侃侃而談,他並說,認識沈先生的孩子。說著說著,忽然劉峴喟嘆道:「只是沈霞同志犧牲得太可惜了!」

話音剛落,茅盾猛地一怔,忙問:「你說什麼?!」

「沈先生,你還不知道?」劉峴見茅盾這副樣子,不知所措,訥訥他說不出話來。

「我不知道,我是第一次聽說,你快說,究竟出了什麼事?」茅盾心跳加快,從床上坐了起來,氣急胸悶,喘不過氣來。

劉峴十分尷尬,想開口又不敢開口,眼睛覷著葉以群,向以群求援。

「這是真的,沈霞同志犧牲了,恩來同志叮囑我們暫時不要告訴您,怕你們過分傷心,弄壞了身體。前一陣您正好又在趕寫《清明前後》。」以群只好出來說話,告訴茅盾。

「怎麼會死的?出了什麼事?」茅盾噙著淚花,壓住悲痛,又問。

「據說因為人工流產,手術不慎,出了事故。詳細情形我也不清楚。」

劉峴訥訥他說。

茅盾的腦子轟地一下,淚水不由自主地潸然而下,不相信這是真的,前一封信中,女兒亞男還在說,「爸、媽,我很高興,敵人投降了,我們勝利了,等得十分心焦的見面日子等到了,我們一定不久就可以見面。」茅盾想著女兒的音容笑貌,流著淚問:「什麼時候?」「8月20日。」

「8月20日?」茅盾默默地重複著這個時間。記著這令人心碎的日子。

這時,葉以群從抽屜里取出一封信,「沈先生,這是張仲實託人帶來的,出於同樣的原因,我沒有及時交給你。」

其實早在8月25日,延安的《解放日報》就登了沈霞犧牲的消息:「本報訊老革命作家茅盾先生之愛女沈霞同志,不幸於本月20日病歿於和平醫院。編譯局全體同志21日曾舉行追悼。只是當時茅盾沒有見到。

茅盾雙手顫抖著,接過信,正想抽信紙時,樓下忽然傳來夫人孔德沚的聲音,茅盾腦海里閃過一念,「現在不能讓德沚知道,否則她會受不了的。」

於是,茅盾對大家做了個手勢,把信放進床底下。不料,孔德沚上來,見客人在,見到劉峴的小女兒,竟開心他說:「看,劉先生這小姑娘多麼像亞男小時候,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劉峴一聽不妙,連忙把活岔開,寒暄幾句,逃也似地走了。

茅盾真的病了,昏沉沉地回到唐家沱,躺在床上,避開德沚,暗自飲泣。

第二天早上,孔德沚驚訝地問茅盾:「昨天晚上你怎麼啦,做了什麼夢?」

茅盾詫異地反問:「怎麼啦?」「昨夜我覺得你在哭。」茅盾編了個謊:「是做了個夢,夢見小時候,夢見了媽媽。」

第二天,茅盾拖著虛弱的身體,又進城去找徐冰。在周公館,見到徐冰,徐冰讓茅盾坐下後,告訴說:「這件事發生得太意外了,責任完全在我們,是那醫生玩忽職守,洛甫同志來電說,已給那醫生處分,這件事遲遲沒有告訴您,除了怕對你們的打擊太大,影響你們的健康,還因為恩來同志想親自將這不幸的事件告訴你們,向你們道歉。你們把孩子託付給我們,我們卻沒有照管好,可是他最近實在太忙了……。」茅盾一聽,感動了,忙道:「請轉告恩來同志,我完全能料理好這件事,倘若為我私人的事而分了他的心,那就使我不安了。」

徐冰點點頭,「沈太太知道了嗎?」

「還沒有,我不敢告訴她,今天我就是為這件事來找您商量的。」茅盾自己想把兒子接來重慶,再告訴德沚的想法向徐冰講了。徐冰說,「這好辦。」

這時,茅盾的《清明前後》於9月26日正式公演,立刻引起廣泛注意,越演越火爆,星期天還加演場次,許多在重慶的工廠老闆認為茅盾寫出了這些老闆的苦衷,大受感動,慷慨解囊,包場子招待本廠職工和工人。10月8日,在重慶的工業家吳梅羹、胡西園、胡光塵等6人,特地招待茅盾和演出人員。吳梅羹說:「我們工業界的人看過《清明前後》後,很多人被感動得流淚。這是因為我們工業界的困難在戲裡面講了出來,全都是真實的。」

還有人希望茅盾再寫一個《中秋前後》。後來周恩來副主席稱讚茅盾時說,「你的筆是犀利的投槍,方向很准呀!什麼樣式都可以試一試,都可以發揮應有的力量啊!」茅盾說:「我從來沒寫過戲,真是貽笑大方!」

10月8日,徐冰找到茅盾,告訴茅盾,「重慶會談即將結束,恩來同志已給延安去電,請他們讓您兒子到重慶來,很可能搭乘毛主席回延安的那架回程飛機。」

同時,將張琴秋的兩封信交給茅盾,其中一封是給恩來同志的,這兩封信,是琴秋分別在8月24日和9月19日寫的。張琴秋在8月24日的信中,沉痛地向兄嫂寫道:

沚姊:

冰哥:

不幸的消息,想必你們已在電報中知道了,希望您倆不要過分地怨傷!

這種不幸的遭遇是不可能不便人難過的,是不能不令人惋惜的!我和霜,肖逸都二三日不能進食,不能安睡,後來又想只有更加努力更加保護自己的健康,才對得起已離去我們的阿囡!他們住在我這裡,我時時勸他們。沚姊冰哥,希望你們心放寬些!因為現在事情已不能挽回了,您倆身體都不好,希望您們多加註意!

我對不起霞,也對不起您們!因為我沒有盡最大的力量去照顧她!您們時常來信,同時我也應該多關顧她,可是這次不幸又發生這種突變啊?!詳情除副主席當面和您們說外,以後再告。因時間不容多寫。附信及照片及東西請收!

琴秋八月廿四日茅盾一邊看信,一邊潸然淚下,手抖著,又看琴秋給周恩來副主席的信。

信這樣寫道:

副主席:

前接茅盾9月2日來信,並未提及霞死的事,而且還給霞寫了信,可見他們尚未得知霞死的消息,現在我將沈霞死的經過情形,詳細地向他們寫了個信,請副主席看了之後認為妥當適時的話再交給茅盾他們。因為遲早會把這消息傳到他們耳邊。

我想還是早點據實報告他們為好。不知您覺得怎樣?

霞的死,確系魯子俊的嚴重錯誤,由於消毒不嚴而發生腸桿菌的傳染,事後又未及時發覺,如早發覺尚可有救,實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