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抗戰前的奔波

對故鄉一往情深的茅盾,回到烏鎮時,發現故鄉觀前街老屋後面原來作倉庫用的平屋十分幽靜,可惜年久失修,已經破爛,「如果翻造一下,讓母親住在這裡,比臨街樓房還清靜;自己在裡面創作,也可少些在上海的喧鬧和嘈雜。」茅盾起了翻修平屋的念頭。1934年春暖花開時,茅盾到烏鎮,請「泰興昌」紙店經理黃妙祥一起來商量翻修後面這三間平房的事。黃妙祥竭力慫恿茅盾趁現在工料便宜的時候,翻造這三間平房。茅盾聽後,對黃妙祥說,「我也這樣想。不過這件事還想聽聽我媽媽的想法。」回上海後,茅盾便向母親彙報:「上海雜事太多,應酬太多,不能定下心來寫東西,我打算將老屋後面的三間平房翻造一下,這樣,就可以躲起來寫小說了,平時,你可以搬進去住。聽黃妙祥講最近的工料也便宜。」茅盾母親聽後沉吟一會兒,覺得兒子講得有道理,便同意了。於是茅盾寫信給黃妙祥,讓他去請木匠估價。並寄去日本式風格的草圖。後來,在建造過程中,黃妙祥又一再給茅盾去信,說木料漲價了,石灰不夠了,瓦片嫌少等等,要求追加經費,結果花了近千元,才算造好。三間平屋造好後,在烏鎮這樣的小鎮上引起小小轟動,一些人好奇地來「參觀,『沈家少爺親自設計的」小洋房「。黃妙祥還煞有介事地領了茅盾去」驗收「。茅盾一看這房子的通風和採光條件都不錯,大為滿意。其實在建造過程中,承包商在暗地裡大大偷工減料,直到50年以後,才發現茅盾生前喜歡的這平屋,用料竟是這麼扣克和單薄!

在烏鎮有了這幽靜的居所,茅盾便把上海的一些書及沙發、床、桌子等日用傢具運回故里,還專門讓木工做了一個可以把房間前後分隔的書櫥,把上海帶回的線裝書,放在這別緻、實用的書櫥里。一切安排好後,茅盾讓母親住在裡面,又從鎮上買回花草,又移來天竹、棕櫚和葡萄樹;把這三間平屋的環境點綴得極有生氣。

1935年秋,茅盾下決心離開上海這喧囂的地方,回到烏鎮,躲進這剛剛落成的平屋裡,開始寫作他那構思已久的小說,在烏鎮住了兩個月後。茅盾帶著一部中篇小說《多角關係》回到上海。《多角關係》以上海附近的小縣城為背景,以地主兼資本家唐子嘉1934年年關時節的債務糾紛為線索,引出一連串故事,反映了金融危機下面的人情變化和人情糾葛,形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多角關係。

後來,《多角關係》這部中篇小說,發表於《文學》1936年6卷1期,1937年5月由文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茅盾從烏鎮回上海不久,去參加蘇聯十月革命紀念酒會,魯迅也去了,史沫特萊特地叫計程車去接茅盾和魯迅,然後換車進蘇聯領事館。

氣氛輕鬆的酒會上,史沫特萊把茅盾拉到一邊,悄悄地對茅盾說:「我們大家都覺得魯迅有病,臉色不好看,孫夫人也有這個感覺,蘇聯同志表示如果他願意到蘇聯去休養,他們可以安排好一切,而且可以全家都去。我們也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說到這裡,史沫特萊停了一下,瞥了一眼在不遠處的魯迅,有些為難地說:「上次我給魯迅講過,但他不同意。所以我想,你沈先生出面,勸勸魯迅先生,讓他同意去蘇聯養病。」

茅盾聽罷,深為感動,並表示願意去說項。第二天,茅盾到魯迅家裡,轉達史沫特萊的話,並希望魯迅去蘇聯養病。同時認為魯迅去蘇聯養病可以把《漢文學史》寫完。起初,魯迅心動了,表示可以考慮。不料過了一個星期,魯迅回話又不同意去蘇聯養病了,表示「輕傷不下火線」。

茅盾和魯迅、和史沫特萊的友誼是非常深厚的。1936年春節里,茅盾去魯迅家裡拜年。告辭時,魯迅送茅盾下樓,走到樓梯中間,魯迅忽然止步,悄聲對茅盾說:「史沫特萊告訴我,紅軍長征已抵達陝北,她建議我們給中共中央拍一份賀電,祝賀勝利。」「好啊!」茅盾一聽,立即贊同說,然後轉念一想,又問魯迅「可是電報怎樣發出去呢?」魯迅邊走邊說:「交給史沫特萊,她總會想辦法發出去的。」

此後,茅盾沒有再和魯迅商量此事。但茅盾知道中共方面確實收到過署名魯迅茅盾的「在你們身上,寄託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的電報。

茅盾在魯迅家裡看到「左聯」駐「國際革命作家聯盟」代表蕭三給「左聯」的信,信中肯定了「左聯」的成績,也批評了「左聯」關門主義的錯誤,同時也建議解散「左聯」而另外成立一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文學團體。茅盾見到這封信,深有同感,覺得蕭三是看到了「左聯」存在的問題的。但魯迅看了這封信以後,卻不同意解散「左聯」,認為「左聯」是左翼作家的一面旗幟。

但憑一封信,畢竟不能有什麼動作的,況且茅盾和魯迅看法還不盡一致。

1936年春節里,鄭振鐸告訴茅盾:「夏衍有重要的事要與你說,時間由你定。」

夏衍雖然早幾年將茅盾的《春蠶》搬上銀幕,但因上海地下黨組織被破壞,加上茅盾這幾年搬家頻繁,相互已久不聯繫。於是茅盾便問道:

「夏衍找我有什麼事?」

「大概是關於『左聯』的事吧。」鄭振鐸也不明底里,說道。茅盾想了一下,同意了,便對鄭振鐸說:「明天上午在你家裡與他見面如何?」

鄭振鐸點點頭,忙說:「可以呀。」

第二天上午,夏衍如約來到鄭振鐸家裡,與茅盾晤面。夏衍與鄭振鐸是朋友,所以與茅盾說話,也不避他。夏衍告訴茅盾:自從上海黨組織破壞以後,「左聯」

已經癱瘓,各自為戰。現在黨中央號召要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文化界已經組織起來,文藝界也準備建立一個文藝家的抗日統一戰線組織,這個組織的宗旨,不管他文藝觀點如何,只要主張抗日救國,都可以加入。

末了,夏衍說:「這件事想請你徵求魯迅的意見。」

「那末『左聯』這個名稱和組織呢?」茅盾看到過蕭三代表共產國際的信,便問夏衍。

「我們也考慮過了,既然要成立新組織,『左聯』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們認為,它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應該解散了,不解散,人家以為新組織就是變相的『左聯』,有些人就害怕,不敢來參加,那麼統一戰線的範圍就小了。我們還準備去報上登個啟事,宣布『左聯』解散。不過,這事要徵得魯迅同意。「

茅盾笑笑,問道:「那麼你們去問過魯迅么?」

「沒有,魯迅不肯見。所以想請你把這意思轉告魯迅。」夏衍說了一句,沒等茅盾答腔,又問道:「我們這些想法,不知沈先生你以為如何?」

「這些想法和意見都是很對的,至於具體怎麼進行,讓我再考慮考慮。

同時,我還將與魯迅商量一下再說。「茅盾說。

第二天,茅盾去魯迅家裡轉達夏衍的意見。魯迅對中共是十分欽佩的,也十分尊重中共的意見,同時對中共也十分坦誠。他聽了茅盾轉達夏衍的意見以後,爽快地說:「他是想組織文藝家抗日統一戰線的團體我贊成,『禮拜六派』參加進來也無妨,只要他們贊成抗日。如果他們進來以後又反對抗日了,可以把他們再開除出去。」說到這裡,停一下,吸了一口煙,又說:

「至於解散『左聯』,我認為沒有必要。文藝家的統一戰線組織要有人領導,領導這個組織的當然是我們,是『左聯』。解散了『左聯』這個統一戰線組織就沒有了核心,這樣雖然我們把人家統過來,結果恐怕反要被人家統了去。」

魯迅深刻的見解,茅盾向來佩服,魯迅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因此,茅盾在次日又和夏衍在鄭振鐸家裡見面,茅盾把魯迅的話告訴了夏衍。夏衍一聽,連忙辯解道:「解散『左聯』不會沒有核心的,我們這些人,包括魯迅先生在內,都在新組織裡面,這就是核心。」聽到這裡,茅盾也替魯迅說了一句:

「魯迅的意見是有道理的。我可以把你的意見再告訴魯迅,我只作個傳話人。」

於是,夏衍希望茅盾再去魯迅那裡解釋一下。

後來,茅盾把夏衍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魯迅,魯迅一聽,笑道:「對他們這般人我早已不信任了。」言外之音是,有周揚他們在新組織裡面作核心,這個新組織是搞不好的。茅盾見魯迅態度十分明朗,不好再說什麼,再多說,恐怕會引起魯迅誤解。於是茅盾便把魯迅堅持不解散「左聯」的意見,托鄭振鐸轉告夏衍,避「說客」之嫌。

後來,魯迅經徐懋庸的說項,同意解散「左聯」了,但提出必須發一個宣言,申明「左聯」的解散是為了把無產階級文藝運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而不是自行潰散。當時周揚他們也同意這樣做。但結果,「左聯」解散了,「宣言」卻沒有發。

因此,魯迅大為惱火,認為他們言而無信,同時也遷怒新成立的文藝家協會。茅盾被列為文藝家協會發起人後,一度與魯迅的關係十分尷尬。當周揚他們希望茅盾從中調解魯迅與周揚、夏衍他們之間的關係時,茅盾婉言推掉了,茅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