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左聯」

茅盾和秦德君坐春風雨飄搖的船,1930年4月5日秘密地回到上海。好友葉聖陶趕到碼頭去迎接,並對這對漂泊歸來的情人,作了安排。

回到上海的當天晚上,茅盾面帶愧色獨自悄悄地回到家裡,還是母親來開門。

在昏暗的燈光里,見母親咳得厲害,知道母親為這家、為孩子勞累了,加上這幾天正是乍暖還寒的季節,容易犯氣管炎。母親到廚房裡一會兒,就給茅盾端來熱騰騰的飯菜,她看著兒子那疲憊的臉,絮絮地告訴說:亞男和阿霜已在尚公小學讀書,亞男是三年級,阿霜是一年級。德沚是在一所女子中學任教導主任,同時在工人夜校工作。末了,還勸茅盾,「與那個女人早點分手,這個家少不了你的。況且,現在你也正要做事業的時候,糾纏在這種糾葛裡面,恐怕你今後的路更難走」。茅盾是孝子。母親那番語重心長的話,茅盾聽得心裡七上八下,覺得自己對不起母親,便說:「媽媽說得對,我回來,就是和媽媽商量這件事的,既然媽媽有這個意思,我想辦法儘快回來。」茅盾母親一聽,嘆口氣說:「德沚一個人在這裡,也夠艱難的。我老了,也離不開她了。當初你們結婚時,我就講過,我沒有女兒,我是把德沚當女兒看的,也當作女兒一樣調教她的。」說到這裡,停一下,又告訴茅盾:

「馮雪峰住在這裡。」

這時,孔德沚推門進來,她剛剛從夜校里回來,見茅盾回來,滿臉驚訝,「你,什麼時候回來的?」茅盾訥訥地說:「剛剛到。」這時,茅盾母親接上兒子的話,對德沚說:「德鴻回來,還要避人耳目,這幾天家裡準備準備,準備好後,德鴻就回來。」這時,氣氛輕鬆了許多,話也多起來了。

「目前我要找公開職業不容易,媽媽剛才說得對,我還只好蟄居租界,繼續賣文為生,好在文章寫出來書店老闆還肯要。但景雲里這個地方大家已經都知道,因而這個家要搬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這樣倒安全些。」過了一會兒,茅盾帶著歉意的目光,對夫人說。

「這樣也好,換好地方後,我也回烏鎮去了,兩個孩子,德沚自己可以帶了。」

茅盾母親進房間替兩個孩子蓋好被子後,出來聽茅盾這麼說,果斷地同意兒子這個想法。

德沚吁了一口氣,「讓媽媽作主吧。」也同意茅盾母親的主意。這時,茅盾母親見德沚也轉過彎來了,十分高興,說:「現在時間還早,你們兩個去隔壁看看葉紹鈞先生,德鴻走後,他對我們非常照顧的。」於是,茅盾和孔德沚一起去隔壁拜訪葉聖陶。感謝他兩年來對茅盾家裡的悉心照顧。葉聖陶是個厚道人,待人真誠。

葉聖陶說:「應該應該」。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忽然想起了什麼,對茅盾夫婦說:「雁冰兄回來,魯迅還不知道,現在已是深夜,和你們一起去看望他一下。」茅盾和孔德沚都表示同意。於是,茅盾夫婦和葉聖陶一起去拜訪魯迅。

魯迅家就在後面,轉個彎就到,魯迅正在燈下寫文章,見茅盾從日本回來了,非常高興,問了不少關於日本的情形,因為魯迅離開日本後,還沒有回去過,他回憶了在仙台讀書的情形,描繪東京上野櫻花爛漫的情景,回憶藤野先生的為人和教學方法。茅盾問魯迅先生,近來在寫些什麼?魯迅告訴茅盾,近來在翻譯法捷耶夫的《毀滅》。

剛剛從日本回來,對國內的情況已經有些隔膜,因此,茅盾一回到上海,沒有立即埋頭創作,而是秘密拜訪了一些熟人、朋友和親戚,從他們那裡打聽一些1930年中國上海的情況。當時,茅盾的表叔盧學傅(鑒泉)去慕爾鳴路用12萬銀元向同鄉富翁徐冠南購得一座花園,這座花園佔地方不廣,卻有樓台亭閣,水樹迴廊,還有荷花池、九曲橋、假山瀑布之類造景,內有一座五開間的中式廳樓,後進築有一個小戲台。所以,茅盾首先去拜訪他,走進這個氣魄很大的花園,一種大戶人家的特有氛圍撲面而來。已在這裡作寓公的盧學溥滿臉紅光,把茅盾讓進客廳,一坐下,盧學溥朗聲說道:「我聽說你要回來,果然!」茅盾一怔,心想剛回來幾天,怎麼盧表叔就「聽說」了呢?因而茅盾一笑,轉而問道:「表叔何時聽說我回來?」

盧學溥捧起茶,吹了吹,微微一笑道:「不是汪精衛叫你回來的么?」茅盾一聽,更為驚訝,連連說:「沒有的事,沒有的事。」此時汪正聯合馮玉祥、閻錫山以北平為大本營,號召「討」蔣,兩方軍隊,正沿津浦路作戰。盧學溥也覺得奇怪,沒等開口,茅盾又解釋道:「如果是汪精衛叫我回來,那麼,我該從日本直赴天津再進北平,何必繞道上海?」盧表叔點點頭,說:「如今捕風捉影的謠言很多,不理它算了!」

後來,茅盾成為盧公館的常客,茅盾從盧公館來往的客人中,了解到南京政府的動向,也從南京政府的動向中,了解到中共土地革命戰爭的一些零星情況。但不久,茅盾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又和中共秘密組織來往。

成為「左聯」的成員之一。

有一天,老友楊賢江悄悄地問茅盾,「有人想同你談談,你願意否?」

「是誰這麼認真,見面還要先徵求我意見?」茅盾一聽,疑惑地問。

楊賢江一笑,認真道:「是馮乃超。他說兩年前曾與你打過文字仗,怕傷了你的感情,不敢貿然來訪,只好先讓我徵求你的意見」。

「馮乃超?」茅盾想起來了,雖未見過面,但知道他是後期創造社的重要成員,文章寫得很尖銳,很有火藥味。茅盾沉吟有頃,道:「好,什麼地方見面,由你給安排吧!」「在我家如何?」楊賢江說。「可以呀」。茅盾也一臉正經地說。

第二天,馮乃超準時來到楊家,二人一見面,茅盾才知道馮乃超是日本留學生,因此兩人便談起了在日本見聞和感受。在閑談中,茅盾又知道馮乃超的女友李聲韶是李漢俊的侄女、李書城的女兒時,十分感慨,他告訴馮乃超,他和李漢俊是老朋友了,「漢俊絕頂聰明,我編《小說月報》時,唱獨腳戲,漢俊幫了我不少忙。我們又經常在一起開黨員會。知道他留學日本,除日文外,又通英德法三國文字。在上海時,他自奉甚儉,除香煙癮特大外,別無嗜好,衣服樸素,像個鄉下人,乍見時,誰也想不到他是通曉幾國文字的留學生。他那時的理論水平很高,他給《小說月報》寫稿,介紹歐洲文學運動,很受讀者歡迎。可惜他個性很強,因不滿陳獨秀的作風而脫離組織回武漢去了,後來我去那裡,又見面了。汪精衛叛變之後,漢俊在湖北省當教育廳長,他力持正論,為共產黨辯護,揭露汪派反動實質,同時又與財政廳長詹大悲二人天真地認為,國民黨右派只是殺共產黨人,沒有躲避,結果他們還是被殺了。可惜呀可惜。」

馮乃超聽了茅盾那番話,沉吟了一會兒,接著茅盾的話說:「他是上了南京政府通緝令的,所以被殺害了。他還不到40歲呢。」

茅盾點點頭。

馮乃超掉轉話頭,問茅盾:「沈先生知道不知道上海成立了『左聯』?」

「左聯?」茅盾說:「聽朋友談起過,但具體情況不知道。」

「今天我就是代表『左聯』專程來邀請沈先生參加『左聯』的。」馮乃超又說。

接著,馮乃超又向茅盾介紹了「左聯」的籌備和成立經過,已參加的人員情況,並拿出一份油印的「左聯」「綱領」遞給茅盾:「沈先生看一下,看有什麼意見。」

茅盾仔細看過材料,便說:「不錯,很好。」

「那你是否願意參加?」馮乃超接著問道。茅盾莞爾一笑,沉吟一會兒,沒有正面回答,卻說:「依據『綱領』的規定,我還不夠資格呢。」

馮乃超不知道茅盾心裡在想些什麼,便笑道:「沈先生過謙了。」說完,拍拍手裡這份材料:「這份綱領是大家奮鬥目標,只要同意就可以了,你不必客氣。」

茅盾不好再說什麼了,便點點頭說:「那好吧。」馮乃超自己任務完成,十分高興。接著又向茅盾介紹了「左聯」的組織機構和活動情況,茅盾聽來,「左聯」

似乎很活躍。

對「左聯」,茅盾後來有很高評價。

30年代的左翼文藝運動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偉大的功績。它是中國革命文學的奠基者和播種者。這個運動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魯迅為旗手,而「左聯」

則是它的核心。「左聯」在繼承「五四」文學革命的傳統,創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培養一支堅強的左翼、進步的文藝隊伍等等方面,都作出了輝煌的成就,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在抗日戰爭中,以「左聯」為核心的這支隊伍撒向全國,成為當時解放區和國統區革命文學運動的中堅。全國解放後,這支隊伍又成為全國各條文藝戰線的骨幹和核心。可以說,無視「左聯」的作用,就無法理解中國的現代和當代文學史。

然而,當時茅盾對「左聯」的一些作法,由於經歷過大革命那樣風風雨雨之後,在政治上更成熟了,因而保留自己的一些想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