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6.2

到了山上,顧秋水又領著她們左拐右拐,最後進了一棟搖搖欲墜的小樓,想必就是他的住處了。不過葉蓮子並不在意,什麼樣的苦日子她沒有經過?她只是驚訝繁華的香港,居然還有這樣的危樓。她抱著吳為,跟著顧秋水往樓上走去,一直走到平台,放眼一望,香港盡收眼底。眼底一棟棟密密麻麻的小樓,每棟樓頂都有後加的與棚子差不多的房子,或懸空延伸,或摞了一層又一層,像是孩子的手越搭越高而又岌岌可危的積木。

顧秋水就在這個平台上給她們租了一間「積木」,說棚子也無不可。

不知葉蓮子是真沒有覺悟還是「鴕鳥政策」,對眼前的微妙形勢硬是一個沒有感覺,甚至問道:「這地方怎,么會叫香港?」顧秋水看不上眼地說:「叫香港就得香嗎?」

「呃?」

葉蓮子擰著眉毛,瞪著一雙顧秋水當初覺得秋水盈盈如今卻覺得大而無當的眼睛,顯然還是不明白香港為什麼不香的道理。

「你叫葉蓮子,就能當蓮子吃嗎?」「嗯。」好像明白了,再四下里望望,又不解地搖搖頭,說,「香港!」顧秋水就覺得剛才的話白說,這樣的腦袋能裝進什麼?想想和她度過的日子,早該明白地可不就是個想上什麼就一門心思、不管對錯地想下去,任什麼也不可改變的人嗎?把她們撂下之後,顧秋水說:「你們就住這兒吧,我還得住在社裡,因為這裡離社裡太遠,我的工作又常常在晚上,還是住在社裡方便。」葉蓮子想,真是太遠,走了好久、好久呢。她就點著頭說:「是呀,太遠。」

顧秋水又說:「你們先歇幾天,有話過些天再說。」

葉蓮子說:「快忙你的,別耽擱了公家的事。」看到顧秋水一副重任在身的樣子,心裡著實為他自豪。顧秋水也沒有問葉蓮子一句,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有沒有困難,一路上可是辛苦或安全,手裡有沒有錢……撂下她們母女扭頭就走了,乾淨利索,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就像離開北平那天一樣,又是一個大子兒不留,有關她們母女日後怎麼活下去的話也一句不提,而葉蓮子也像那天一樣,什麼也沒問,什麼也沒說。她並不明白,顧秋水如今的不聞不問,與那時的不聞不問,性質已完全不同。只想:對,他忙。而月.他不是說了「有話過些天再說」?只有一點遺憾,顧秋水總該回頭看她們一眼……卻沒有。顧秋水想想也覺得奇怪,這個四年前讓他難捨難分的女人,為什麼現在對他一點吸引力也沒有了?儘管雜誌社的同仁都說,想不到他還有這麼一位漂亮的太太……坐在地上的吳為不安靜起來。

葉蓮子這才想起顧秋水也沒親親、抱抱吳為,也沒跟吳為說句話……她為吳為感到了委屈,忙哄著她說:「噢,對,對,我們要吃飯了,要吃飯了。」

顧不上安置行李,她先帶吳為下了樓,在小街的大排檔上指指點點買了兩碗蓋澆飯。買飯這件小事給了她一點信心,她想,雖然不會說廣東話,飯也買來了。

晚上睡下之後,從隔壁傳來放屁的聲音,一聲接著一聲,也許什麼人有腸胃病,這才發現與隔壁人家只隔了半截牆,如果高一點的個子,伸頭就能看到她們的一切日常細節,簡直就像住在同一間房子里,好在香港男人個子都不算高。

頤秋水的「有話過些天再說」,一過就是十多天。

葉蓮子雖然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找不到風雲雜誌社,卻在這十多天里找到了活路、她到商店裡指指點點,用剩下的路費買回米面、菜蔬,又過起省吃儉用的日子。

有一天顧秋水終於來了,不像第一次見面那樣皺著眉頭,臉上甚至還有了些許的笑意。

葉蓮子生怕惹他不快,小心翼翼地依著他的眼色行事。

這又讓顧秋水發煩,奇怪她怎麼變得這樣賊頭賊腦、小家子氣。看看鄒太太,什麼時候這樣對待過鄒可仁?就是幾個朋友的太太,也不這樣賊頭賊腦對待丈夫。

葉蓮子手忙腳亂地張羅著,看看柜子里什麼吃的也沒有,就說:「我去買點兒什麼。」顧秋水說:「不必,煮點兒白飯青菜就行。」

葉蓮子還是難以決斷,不知真就煮點白飯青菜,還是出去買點什麼。

顧秋水瞧著葉蓮子那無可挑剔的臉,這張臉原該配一副有文化的好腦子,現在,只能漂亮得讓他生出厭煩。

葉蓮子一邊切萊一邊膽怯地說:「我看見有人在街上賣飯,生意還挺好……反正我在家待著沒事,不如出去賣飯,也是一項收入。」那菜刀也就跟著她的膽怯沒了板眼,重一響、輕-響地落在案板上,讓顧秋水更加生厭,說:「你還打算在這兒長住啊?」

葉蓮子沒明白他的意思,自然地應著:「嗯哪。」

一看她那副死心塌地、安營紮寨的樣子,顧秋水就想,不如就此跟她說清楚,否則拖的時間:越長,這個寨子可就扎得越牢實了廣你剛到的那天,看你一路辛苦沒好和你談。你也知道我是為什麼離開馮平到延安去的,當然在延安沒能如願以償,到香港後也吃了很多苦……不說了,說也沒用。現在我們的事情比離開北平時倒有了發展,你們到來前;也就是『九一八』紀念日的那天,我剛剛向鄒可仁打了保票,一心抗日反蔣,別無他求。結果你們就來了,讓我很尷尬……我的意思是,你不如還是回到你父親那裡去,你帶著孩子回去吧。」一冠冕堂皇。

從到香港那天起,葉蓮子就一直在等,等顧秋水什麼時候閑下來跟地說說話,他們兩口子到現在還沒正經說過話呢。她以為顧秋水會有千言萬語、千情萬意對她說,沒想到等來的是「你帶著孩子回去吧」。葉蓮子剛把炒鍋從火眼上端下來,下子又把手伸到火眼上去,馬上就嗅到皮膚燒焦的氣味。她滿臉飛紅,趕快倒些醬油,背朝著顧秋水,只管低著頭往轉眼間就隆起燎泡的手指上抹。自母親去世後,對這個薄情的世界,除了背過臉去,她還有什麼辦法保護自己?

比起褥子底下的錢一天天見少;沒依沒靠,眼瞅著就要討乞。

比起天津發大水、眼看著大水往上漲,攆得她們母女沒吃、設錢、沒處逃。

比起在包家受盡寄人籬下之辱。

比起天津到徐州、徐州到淮安,穿過日偽封鎖線的危險;兩年多後,一九四三年,顧秋水為執行任務,按著同樣路線走了一趟,對吳為談起一生的作為,他感嘆道:「通過那條封鎖線非常危險,腦袋說掉就掉啊!」不知那時他對葉蓮子千里尋夫的艱險是否有了點滴了解?不知那時可曾為葉蓮子感慨一回。

自顧秋水走後,樁樁件件、大難小難全部加起來,也沒有此時此刻這句「你帶著孩子回去吧」讓葉蓮子感到難以克服。那時,不論多難,她覺著前頭還有盼頭。現在顧秋水一句話,就把她那以為苦盡甘來的盼頭毀了。

他們的恩情,她所有的苦難,讓顧秋水一句話就化作了飛沫。

對此,幾十年後顧秋水和吳為有過多次交鋒——

顧秋水說:「要是我到香港以後情況挺好,早就把你和你媽接來了,不會有後面的事。你們一來,我就得找人家增加工資,我這個人就是不願意向人家開口……」

誠然,「不好意思向人家開口」是不少東北男人要命的傳統,但仔細一想,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不是顧秋水自己說的,五毛錢就能吃頓飽飯,三十今餃子或一碗面?葉蓮子連三十個餃子也不會奢望,她有一碗飯再加一塊鹹菜就夠了,也許連鹹菜都不必;更何況顧秋水那時每月工資已有二百之多。

就是和二太太一起出走,後來又到香港讀書的包天心,每月食宿在內也不過八塊大洋。

「要緊的是,你媽一句也沒對我說我走後她受過什麼苦。如果她把受過的苦對我說說,我也會有點兒良心,反省反省。她的自尊心太強,從不『卜趕著』。可是人生的機遇一閃即逝,不想辦法抓住,機遇就過去了……我要是知道你們在包家的遭遇,非找他們算賬不可。唉,現在我就是想算賬、想報仇,都找不著人啦!」

吳為說:「你給我媽說話的機會了嗎?即便她不說,你難道想像不到?你一個大:產兒不留,走了,一個女人帶著個孩子,無親無故又無一技之長,她的日子該有多難?你想找誰算賬,找誰報仇?

你不該先找自己算賬報仇嗎?」

「如果包家對你們好些,你媽也不至於到香港來找我,就會一直待在天津,最後我總會去找你們。」他又說。「憑什麼抱怨包家?你作為丈夫都不管自己的妻兒,還想把妻兒在包家一撂一個八年抗戰,人家有什麼義務替你負這個責任?你會回來找我們?!你忘了,抗戰勝利後多少年不管我們死活的你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信給我媽,說你養活不了我們,讓我媽和你離婚,趕快自尋活路……」

就在這一瞬間,葉蓮子那冥頑不化的品質被挖掘出來,或說是一通百通起來。

樁樁苦難,煉丹一般把她煉了一千五百多天,早不成果、晚不成果。讓她赤手空拳、手寸鐵為了多少難?設想到這時卻出爐、成就出來。回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