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九)命案真相

畫外音

崔琰是三國時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曹操對他的一身正氣都頗有忌憚,而崔琰卻因為一封信被曹操冤殺。

楊修則是出身名門,博學多才,多次在曹操面前展示聰明才智,卻因一個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曹操所殺。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崔琰和楊修呢?他們究竟觸動了曹操哪根敏感的神經?敬請關注之——命案真相。

從前面兩集講到的荀彧之死和孔融之死可以看出,曹操決不允許別人在政治上和他作對,尤其是不能允許公開作對。但是,在此之後,曹操又殺死了不曾與他作對的崔琰和楊修,這更是為曹操留下了「無端殺人」的千古罪名。

崔琰是三國時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卻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殺,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為崔琰喊冤。而殺死聰明的楊修,更是為曹操留下了「妒才」的壞名聲。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崔琰,又為什麼要殺楊修呢?崔琰、楊修被殺的背後究竟隱藏了曹操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命案真相」。

易中天:

崔琰的死,是當時的一個大冤案,而且是公認的冤案,沒有疑問的冤案。我們知道,孔融是被曹操殺掉的,陳壽作《三國志》的時候就不敢給孔融作傳。但是陳壽的《三國志》是給崔琰做了傳的,而且就在《崔琰傳》裡面說,崔琰的死「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崔琰的死但是就有人認為是冤案,而且一直到陳壽作《三國志》的時候,大家還認為是冤案,是冤枉的。

那麼崔琰的死為什麼是冤案?那我們就要講兩個問題:第一,崔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第二,崔琰是怎麼死的。

崔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的評價是十六個字——「文武全才、朝廷重臣、正人君子、德高望重」。崔琰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士人,小時候他是學劍的,學劍術、學擊劍,劍術很好,後來才開始讀書。這個人很聰明啊,他一讀書就讀得非常好,就成了當時的經學大師鄭玄的弟子。所以他是文武全才,他起先是追隨袁紹的,後來崔琰就跟了曹操,一直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謀士和幫手。

建安十三年,曹操恢複了丞相制度。漢代的政治制度是丞相可以開府,就是建立自己的辦公機構。當時的說法就是,皇帝的居住和辦公機構叫做宮,皇宮,丞相的居住和辦公機構叫做府,叫做相府,我們去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他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就是這個意思。那麼曹操做了丞相他就可以開府,丞相府下面有兩個機構,一個叫東曹,一個叫西曹,東曹和西曹是什麼意思呢?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組織部,負責選拔幹部的。崔琰是第一組織部的部長他也當過,第二組織部的部長他也當過,那麼崔琰擔任這樣一個重要職務的時候選拔了很多的人才,當時的說法叫做「文武群才,多所明拔」。

而且崔琰在選拔這些幹部的時候完全是出於公心,唯才是舉,而且要求德才兼備,一直受到朝廷上下的一片稱讚。而曹操也明確地表示,崔琰這個人作風非常正派,他本身就是一個表率,他可以使貪婪的人變得清廉,使勇敢的人更加激勵,是這樣的一個人。

第四點,崔琰德高望重。崔琰一表人才,我們前面也講過,曹操擔任魏王以後,接見匈奴使者,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個子又矮,長相又不咋的,不足以雄遠國,請崔琰穿上魏王的服裝,接待這個匈奴的使節。一表人才,身材高大,聲音洪亮,而且還一身正氣。這個人一旦一身正氣了以後,他就是堂堂正正的。所以曹操見了他都有三分敬畏,《三國志•崔琰傳》的說法是:「太祖亦敬憚焉」,就是曹操見了崔琰是又尊敬還有點害怕。崔琰是這樣的一個人,但是就這樣的一個人,最後還是被曹操殺了,不但被曹操殺害,而且完全是誣殺。

畫外音

通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崔琰是一個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的人,曹操對崔琰也是非常敬畏的。然而,在公元216年,崔琰被曹操殺死。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崔琰呢?崔琰之死究竟冤在何處呢?

易中天先生剛才講到,崔琰是這樣一位道德高尚的人,這樣一位一身正氣的人,他為什麼會惹怒曹操呢?據史書記載,崔琰因為牽扯一個蹊蹺的文字獄案件被曹操殺死。聰明一世的曹操又為什麼會用文字獄來加害崔琰呢?崔琰之死究竟冤在何處呢?

易中天:

當時給崔琰定的罪名是什麼呢?「腹誹心謗」。什麼叫腹誹心謗呢?腹就是肚子,就是在肚子裡面誹謗,在心裏面誹謗。這是地地道道的混帳邏輯。說這個人在肚子裡面誹謗,在心裏面誹謗,你怎麼知道?如果「腹誹心謗」可以作為罪名的話,什麼人都可以殺了。事因有沒有一點呢?你總不能無緣無故地說我先逮住一個,說你現在在腹誹心謗,你在肚子里罵我,那不行吧?總要有一點點什麼痕迹。

有那麼一丁點。什麼事呢?就是當時有一個叫楊訓的人寫了一封表章給皇帝,寫表章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曹操做了魏王,那麼他封了魏王以後,這個楊訓就給皇帝寫了一封表章,對曹操極盡歌功頌德之能勢,歌頌曹操。這個事情就在朝廷上就引起了反響,就說楊訓這個人是個馬屁精,這樣子拍馬屁太不像話了。議論多了以後就議論到了崔琰的身上,說崔琰你看你作為一個組織部長,或者說幹部部長,你是負責選拔官員的人,你怎麼選了這麼個馬屁精呢?是不是你失職啊?這個事情既然牽扯到崔琰,崔琰就要來過問一下了,就跟楊訓說你把你寫的那封表章拿過來我看看,讓我看看到底你寫了些什麼東西,拍了些什麼馬屁。看完以後崔琰回了一封信,原文是這樣的:「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之。」就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就成了他的死因了。

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句話,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把它翻譯過來就是:你寫的那篇文章我看過了,事情還可以嘛,時間啊時間啊,隨著時間的遷移,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直譯過來這段話就這個意思,那麼這段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崔琰是支持了楊訓,是在反擊那些批評的人。就是你楊訓上了這封表章歌頌曹操,這個事情還是可以的,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會發生變化,雖然現在大家都批判你,將來大家會理解的。你可以這樣理解,按照陳壽的觀點,這封信就是這樣理解。

但是崔琰寫給楊訓的這封信,又被告密告到曹操那。這個告密的人就是另一種理解了。就是說,你歌頌曹操的文章我看過了,他曹某人做的那些事情還算可以嘛,時間啊時間啊,隨著時間的變化,他曹某人的情況也會變的嘛。這就完全是另一個意思了,對不對。所以曹操看到這個報告以後非常憤怒,曹操說什麼呢?他說,「事佳耳」,「而已」嘛,這個「耳」它不是好詞啊,這個崔琰不恭。下一道命令,判處「髡刑輸徒」。什麼叫髡刑輸徒呢?就是把頭髮剃掉,然後去做苦工。

這種處分對於崔琰這樣的人來說是很重的。我前面講過崔琰是一表人才,道德高尚,也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和名譽的人。你把這樣一個人把頭髮一剃掉,穿個破衣服去做苦工,對他是極大的羞辱。但是崔琰很坦然了,神色自若,沒有任何或者說憤怒啊、或者說是抱怨啊、或者是悲哀、鬱悶啊,都沒有。那也就是說,「髡刑輸徒」這個處分並沒有打擊了崔琰。於是曹操就派人去說了:是這樣嗎?三天以後,我們來聽消息啊。三天以後,曹操派人跑去看,崔琰還是神色自若,沒有任何異常表現。所以曹操就說了這麼一句話,當然這不是正史裡面的,這是裴注裡面的,根據裴注裡面的材料,當時曹操說了這麼一句話:崔琰什麼意思啊?難道還要本王親自動手嗎?馬上就有人把這句話傳給崔琰,崔琰聽了以後點點頭說:啊,這就是我的不對了,我沒有想到曹公是有那個意思。好吧,自殺了,崔琰就自殺了。

畫外音

崔琰之死,再次顯示了曹操的生性猜忌。而且,此時年齡已過六十的曹操,簡直有些疑神疑鬼了。他將崔琰信中的「時乎時乎,會當有變之」這句話理解成變天的徵兆,崔琰因此被冤殺。這句話,明明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當時崔琰為什麼沒有申辯?曹操又為什麼不去詢問一下呢?曹操再怎麼著也不至於神經錯亂,難道他真的老糊塗了嗎,還是另有隱情?歷史上對崔琰的死因是怎麼看的?易中天先生又是怎樣分析的呢?

易中天:

這個事情不用分析,誰都明白這是一個大冤案。而且曹操的所作所為近乎歇斯底里。有人說曹操現在野心膨脹,權力也大了,為所欲為,想怎麼著就怎麼著,是有這個因素。但是曹操再怎麼著還不至於神經錯亂,還沒到神經錯亂的份上。那麼他殺崔琰,總歸會有他的原因。第二個,這個事情明明是冤枉的,剛才我講過了對不對,那段話可以有兩種解釋的,崔琰為什麼不答辯呢?他一句都不給自己申辯,這又是為什麼呢?崔琰的死《三國志》是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