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八)借刀殺人

畫外音

三國時代,口若懸河的禰衡,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都是才華橫溢的人才,但最終的結局都很悲慘。禰衡被黃祖所殺,孔融被曹操所殺,其中,禰衡的死還讓曹操背負了一個罵名。那麼在曹操唯才是舉的觀念里,為什麼容不下這兩個一等一的人才?敬請關注之——借刀殺人。

在上期節目中易中天先生講到,二十年來,為曹操看家護院、出謀劃策、盡心儘力的荀彧因為與曹操政見不同而翻臉,最終憂鬱而死。荀彧的死沒能遏止曹操野心的膨脹,因為此刻的曹操已經走火入魔,為了最高權力,他一直在繼續殺人,而且,早在荀彧之前他就殺過人。那麼,曹操還殺過誰,又為什麼要殺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借刀殺人」。

易中天:

實際上曹操早就在殺人,殺什麼人?殺反對他的人。但是曹操在這樣做的時候,面臨著一個矛盾,什麼矛盾呢?就是曹操一貫鼓勵說真話,這不是假的,是真的。因為曹操非常明白,對他說真話對他有好處,他是真心實意地希望他的部下和朝廷的大臣能夠對他說真話,能夠真誠地指出他的錯誤和不足,這是真誠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必須鎮壓他的反對派。那麼如何解決這當中的矛盾呢,一方面保證大家能夠說真話,另一方面他又能夠鎮壓他的反對派?曹操的做法是區分善意反對和惡毒攻擊,他把這兩個東西區分開來,善意的反對他鼓勵,惡毒的攻擊他鎮壓。那你又怎麼樣區分善意的反對和惡毒的攻擊呢?你怎麼搞得清楚呢?曹操的辦法是看三點:第一,看你是提意見還是唱反調;第二,看你是鬧彆扭還是搞陰謀;第三,看你是一個人還是一伙人。如果這個反對派只是一個人,這個人又不過是鬧彆扭,並沒有背後搞陰謀,他的那些反對都是當面說出來的,儘管是唱反調,曹操也不一定殺,比方說禰衡。

禰衡這個人的特點是什麼呢?目空一切,恃才傲物,誰都看不起。喜歡他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孔融。孔融認為禰衡這個人是一等一的人才,不斷地向朝廷上書推薦,把這個禰衡說得簡直是曠世奇才,好得不能再好,也向曹操推薦。那我們知道曹操這個人是主張唯才是舉,他是個愛才的人,所以曹操也想見一見這個禰衡。但是禰衡瞧不起曹操,骨子裡面瞧不起,不願意去見曹操,自稱狂病,說我這個人有病,而且是精神病,我不能去見你;但是背後又不停地說曹操的壞話。這些壞話當然會傳到曹操的耳朵里,曹操你要知道手下是有特務的,說「說曹操,曹操到」,什麼意思,你在背後議論曹操,曹操來了,有人在打小報告啊,他的這個耳目和線人是很多的,那麼禰衡說他的壞話他當然是知道的。

但是,根據曹操的這個原則,他很清楚地知道禰衡他不是一個搞陰謀的小集團、一個利益集團,就是這麼個人,所以他不打算殺禰衡,但是要殺一殺他的威風。他聽說禰衡會擊鼓,鼓敲得非常漂亮,他就任命禰衡為鼓吏,然後大擺宴席,叫禰衡來擊鼓。禰衡來了,來了以後就開始擊鼓,這個鼓我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鼓,這個鼓敲得非常漂亮,所有的人都被禰衡的鼓聲所感動。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往前走,走到了曹操的跟前。這個時候負責禮儀的官員就過來攔住他,禰衡,懂不懂規矩?鼓吏有專門的制服,你怎麼不換衣服就來了?禰衡說,諾,然後開始脫衣服,不是要我換衣服嗎,脫得一絲不掛,赤身裸體站在曹操跟前,然後不慌不忙再拿起鼓吏的衣服來,一件一件又穿上去,穿完了以後繼續擊鼓,面不改色心不跳,非常的坦然。這下曹操弄得下不了台了,但是曹操畢竟是曹操啊,可愛的奸雄,這個可愛的奸雄就呵呵一笑,呵呵呵,你看,你看這,諸位你看這算什麼事嘛你說這?這我本來是想羞辱一下禰衡的,他把我羞辱了,散會散會散會。

這個事情倒是孔融看不下去了,因為禰衡是孔融推薦的嘛。孔融就跑去找禰衡說,兄弟,你怎麼這樣做事情呢?給你講,曹公確實是愛才啊,他知道你是人才,我也一再推薦你是人才,他是真心實意地想使用你這個人才的,你不要這樣嘛。禰衡說,好好好,我去見他。那麼孔融聽了這個消息馬上報告曹操,說禰衡他認錯了,他又來見你。曹操說好啊,只要他肯來我也不計較了,就吩咐門房,說你們注意點兒,禰衡一來立刻通報,我在房子里等著。等了老半天,他不來。等到曹操不耐煩的時候禰衡來了,穿了一件單布衣,頭上戴了一個布頭巾,手上拿了一個木棍棍,往曹操的門口一站,就開始罵。而且用他的棍子敲著節奏罵,非常有節奏感地罵曹操。這下子曹操實在是忍無可忍,曹操就跟孔融說:你看看,你這推薦的是什麼人?你以為我殺不了他?我殺他這小子,我跟殺只麻雀、殺只老鼠也沒什麼區別。算了算了算了,叫他滾蛋,劉表不是也在招攬人才嗎?上劉表那兒去,打發到劉表那兒去了。

劉表也知道禰衡是個人才,對禰衡也很客氣。禰衡也對劉表很客氣,但是過了沒多久他老毛病犯了,他開始罵劉表。這劉表受不了啊,就把他打發到黃祖那去。黃祖對這個禰衡也很尊重,也很客氣,禰衡也過了幾天安生日子。搞著搞著,老毛病又犯了,他又開始罵黃祖。有一次黃祖大擺宴席,大會賓客,禰衡就口出狂言,黃祖也喝了幾杯了,就很生氣,說你怎麼這樣說話?拉下去打屁股。這個禰衡就跳起來說,你敢打我屁股!就跳起來罵。這個黃祖是個大老粗啊,是個軍閥,哪兒受得了這個,給我砍了,拉出去給我砍了。這個黃祖周圍的人是早就恨禰衡,一聽說黃祖下了命令說拉出去砍了,趕快手忙腳亂,拉出去,啪,一刀就砍了。等到黃祖的兒子得到消息騎馬趕過來救的時候,人頭落地了。禰衡就這麼死了,享年二十六歲。

畫外音

恃才傲物、狂熬不羈的禰衡,幾經輾轉,最終慘死在野蠻軍閥黃祖的手下。禰衡的死多少讓人聯想到曹操,有人認為,這是曹操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才把禰衡送到劉表那兒,在曹操的心裡,是否有借刀殺人的意思呢?是誰製造了禰衡之死?

易中天先生剛才講到,孔融認為禰衡是曠世奇才,把他推薦給曹操。不想禰衡恃才傲物,辱罵曹操,曹操把他送給了劉表。禰衡依舊我行我素,辱罵劉表,劉表不堪受辱,又把禰衡送給黃祖。禰衡變本加厲,愈發張狂,後被黃祖所殺。禰衡之死,給後世留下了很多話柄,曹操也為此擔負了「害賢」的惡名。那麼到底是誰製造了禰衡之死?禰衡的死,冤不冤呢?

易中天:

禰衡的死,博得了後世很多的同情,很多人同情禰衡。為什麼同情他呢?三個理由:第一,禰衡有敖骨;第二,禰衡罵曹操;第三,禰衡死得冤,因此,同情他。這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三條。

第一條,禰衡有敖骨嗎?好像有,因為他罵當局啊,到曹操那兒他罵曹操,到劉表那兒他罵劉表,到黃祖那兒罵黃祖,誰是一號領導人他就罵誰,這在很多人看來就是錚錚敖骨啊,你說有幾個敢罵的?罵大老闆的有幾個啊?不敢吧,他敢,有敖骨吧?但是問題不能這麼看。禰衡罵當局不假,但是我們要問三個問題:第一,這個當局該罵不該罵?不該罵你為什麼要罵呢?第二,禰衡為什麼罵?第三,禰衡是不是從來就罵、一貫就罵的?那麼一問,得出的結論是:不是。禰衡這個人其實是很想從政,很想做官的,不是某些人說的多麼多麼清高,他一點都不清高。他覺得他是一個一等一的人才,他可以治國平天下,禰衡迫不及待地就跳出來,要去求得一官半職,跑到哪兒去呢?跑到了許縣,也就是曹操剛把天子迎奉到許縣的時候,禰衡就找上去了。「陰懷一刺」,刺是什麼?刺就是名片,悄悄的懷裡揣著張名片,準備遞給那些他認為可以選擇的老闆。但是這個傢伙目空一切,他誰都看不上,在許都轉了一圈以後,他發現沒有可以投靠的人。沒有投靠的人,那麼你如果是一位真正清高的人,你回去嘛,你也可以躬耕於南陽嘛。他不,他怎麼辦呢?他罵人,他開始罵人。這叫敖骨嗎?這叫狂悖。所以,這樣一個人他是不受歡迎的。我們現在也弄不清楚,他是因為到處碰壁而破口大罵呢,還是因為到處罵人才到處碰壁。我看是惡性循環,一方面他誰都看不起才到處碰壁,碰了壁以後他更看不起別人,他要罵人,他罵人人家更不喜歡他,他更碰壁。史書上的說法是「人皆憎之」,當時所有的人都討厭他。

他也討厭大家,他也不想搞好群眾關係,他壓根就沒想過要把關係搞好一點。他不是被曹操趕出去嗎,到荊州與依劉表嗎?那麼,當時京都這些文人、名士們就到京郊去送他。送他的時候大家就約好,說禰衡這個傢伙一貫到處罵人,十分可恨,待會兒他來了以後我們都不起來,給他點顏色看看。於是禰衡來了以後,這些送行的人有的躺在地上,有的坐在地上,都不理他。然後禰衡就放聲大哭,這些人就奇怪說你哭什麼啊?他說,唉,躺著的是屍體,坐著的是墳墓,我禰衡來到屍體和墳墓之間能不放聲大哭嗎?你說這種人啊,實在不是曹操、劉表、黃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