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虎嘯喧爭如竊語

「咻……轟!」

官渡,前線陣地,正在此處巡視的燕公領衛將軍公孫珣眼睜睜的望著三塊巨石先後從對面營寨後方飛出,中途帶著一種怪異的呼嘯聲,然後其中一個徑直砸到了自己左前方不足三十步的一處土山上。

而接觸到實體以後,這塊石頭攜帶的巨大衝擊力直接將土山夯實的一角給砸垮不說,然後居然又卷著無數泥土順著土山坡度斜斜地翻滾下來,引得土山下軍官士卒趕緊避讓,卻又讓那石頭借著巨大的慣性穿過了一處柵欄,撞壞瞭望樓的一處支架。

公孫珣看著從身前滾過的那塊人頭大的石頭,一言不發,也無多餘表情,儼然是不以為意。但他不以為意,下面的人可不盡然,其人身側右前方,足足七八架早已經預備好的砲車不敢怠慢,即刻在一名年輕軍官的號令下一起發射,以示回應。

七八架砲車輪番齊射,數十石彈接連不斷飛入對面營寨,氣勢端是驚人……不過,除了一開始第一輪齊射後引發了一陣騷動,逼得曹軍不得不下了土山、望樓外,對面其實並無多餘動靜。

齊射完畢,又一名軍官開口下令,親自帶著一曲士卒朝著對面而去,但很快,對面因為躲避石彈而原本空無一人的土山上、望樓上便涌滿了弓弩手,前方一線柵欄上面的工事平台上也多出了無數手持長兵的士卒。

燕軍無奈,只能在更高一級指揮官的命令下悻悻而退。

公孫珣看了一陣,一時並無言語,只是讓人將對方的砲車所發的石彈抱來看了幾眼,又扶刀去自家的砲車陣地中走了一圈,然後方才搖頭:

「這支砲兵歸誰管?」

之前那名下令發射的年輕軍官飛速跑來,俯首稱命:「末將呂扶,為此處砲車軍侯!」

公孫珣聽到聲音和姓名後微微一怔,卻又立即恢複如常:「呂扶,你知道為何你這裡的砲車是對面的數倍,卻無法壓垮對方嗎?」

這喚做呂扶的六百石砲車軍侯一時驚惶,只能俯首再拜,不敢多言。

「抬頭!」對上這個人,公孫珣就顯得沒有耐性了,直接一聲呵斥。「畏畏縮縮,成何體統?小時候如此,做義從時如此,現在出來單獨領兵了還是如此。」

呂扶,也就是燕國首相呂范長子了,趕緊又抬起頭來。

「你去看看敵軍的石彈,再看看你的石彈!」公孫珣不免厲聲呵斥道。「看完了,跟我說是怎麼回事!」

呂扶不敢怠慢,趕緊去旁查看,然後滿臉羞赧之意:「回稟燕公,敵軍石彈俱被打磨了稜角,一旦發射落地還能滾動,而末將麾下砲車所發石彈卻只是大略石塊,落地無用。」

「非只如此!」公孫珣嘆了口氣,繼續言道。「敵軍石彈尖嘯聲過於清晰了,不一定會專門在石彈上鑽眼,但其中說不得會有一兩顆專門綁了竹管之類的事物……你再去看看。」

呂扶一時醒悟,趕緊再去查看,果然在另外一個石彈下發現了被壓碎的竹料痕迹,這種捆縛並不牢固,基本上落地便會碎裂,跟石彈脫離,讓人看不出首尾,卻也稱得上是個非常有效的戰場小技巧了。

不過,就在呂扶查探完畢,準備下拜復命,許諾改進之時。忽然間,又是一陣刺耳嘯聲響起,只見對面曹軍大營後又是三顆石彈先後發出,往燕軍大營處飛來,而且落點清晰無誤,正是燕軍的砲車陣地。

士卒慌忙避讓,而曹軍石彈接連不斷,紛紛砸入砲車陣地,竟然在準確度堪憂的盲射之下真的將其中一架燕軍石砲給砸崩了。

曹軍結束炮轟,砲車陣地上慌亂一時,而對上此情此景,呂扶早已經羞慚入地了。

然而公孫珣眯眼想了一下,卻不怒反笑:「這次不怪你……我也沒想到曹軍居然給砲車安了輪子!我就說嘛,為何明明是我們起砲更早,數量更多,卻一直不足以壓制對方。」

此言既出,周圍隨從的幕僚與義從軍官們一分為二,年紀大一點的多有些茫然,但是在鄴下接受過一些奇怪書籍與知識的年輕人卻都恍然一時。

「傳令給德謀,讓他督促全軍即刻整改砲車,加裝輪軸。」公孫珣即刻吩咐道。「以後砲兵及其所屬民夫,下午時分單獨加一餐。」

眾人趕緊領命。

「好生去做!」臨走前,公孫珣到底是沒忍住,其人一手扶刀一手以馬鞭拍打了下呂扶的肩膀。「不要急也不要躁,但更不能畏縮敷衍……畢竟不是小孩子了,要擔起事情來才行。」

呂扶趕緊再拜。

而待其人抬起頭後,公孫珣卻早已經翻身上馬,帶著一群中軍幕屬、義從退入後一層木柵,往他它處巡視去了。

然而,十餘里寬的戰線之上,這一輪突襲性質的巡視尚未進行到一半,也就是剛剛又探查了兩處前沿營寨,前線大將程普便匆匆領著諸多前營將領到來『陪護』了……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任誰遇到這種情況,尤其是砲車輪子的問題被主帥臨陣發覺後,似乎都會如此。

「殿下……」當公孫珣停在一處土山上,遙遙觀望敵營許久不動後,程普不免有些緊張。「其實連營之策……」

「其實連營之策有好有壞。」公孫珣聽到程普開口,終於在這個本方堆得最高的土山上坐了下來,卻依舊望著曹營不動。「好處是不怕犯錯,咱們從五月相持到九月,四個月間從立柵到土山,從土山到地道,從地道到起砲,相互往來不斷,前線營寨也算是有所易手,但始終難定大局;至於壞處嘛,就是營寨太厚,整個官渡密密麻麻,根本看不清敵方動向……」

程普欲言又止。

「莫要多想。」公孫珣終於笑著瞥了眼對方。「穩重這個姿態,本就是當年黃巾亂時我專門囑咐你的,而當日選你做官渡主將,用你連營之策,也本就是我那一戰打的心疼,特意存了求穩之心……事到如今,又怎麼會怪你呢?」

程普這才放下心來,卻又一時疑惑:「可若非是對戰事進展不滿,殿下今日為何專門來此呢?」

對上程普,公孫珣當然沒有遮掩的意思,即刻頷首示意。

而立在一旁的賈詡得到示意後,卻也是乾脆直言:「鎮南將軍有所不知,殿下此行還真只是來看敵營動靜的,巡視反而是順路……今日清晨,審青州那裡發來機密急報,說是關將軍數日前很可能便已經突襲攻下了下邳。」

這個消息算是剛剛傳到官渡這裡,故此,和土山上下的幕僚、義從、軍官們反應差不多,鎮南將軍程普也是登時懵住。

不過,這種懵住並非是單純的震驚,而是摻雜了疑惑、荒謬與不解,甚至有點被文字繞暈的感覺。

因為這話的槽點太多了。

首先,審配是河北最高級別的官員,關羽也是河北最高級別的將領,二人搭配後實際上共領青州及東線軍政全權,結果審配從青州發來關於關羽的最頂級軍報,卻是『數日前』、『可能』、『已經』如何如何,簡直匪夷所思……這種軍事上的報告,而且是事關整個東線大局的軍報,竟然沒有一點確定性的內容?

除此之外,當然就是下邳二字帶來的震動感了。

實際上,很多人之所以懵住,就是都很難將一直在兗州東部與夏侯惇對峙的關羽和下邳聯繫到一塊……下邳難道不是對方的大後方嗎?

「具體怎麼說?」程普懵了一下後,即刻拱手相詢。「既然事情是數日前的定局,還請賈軍師具言以告。」

「是這樣的。」賈詡不急不緩道。「審正南的情報其實來自於郭奉孝,而郭奉孝彼時正在琅琊安撫、震懾臧霸與琅琊諸將……但九月初的時候,審正南忽然收到郭奉孝的一封署期為八月底的軍情急信。信中說,徐州周瑜似乎在琅琊、東海一帶有巨大籌劃,而雖然不清楚對方到底是什麼計畫,可郭奉孝卻準備將計就計,驅動琅琊兵傾巢南下,以琅琊諸將為誘餌,誘使周瑜集中兵力於徐州北部,然後趁機讓關將軍沿著沂水西岸,偷襲空虛的下邳!郭奉孝當時是兩封信齊發,一封到審正南處,請他南下到琅琊要害處,以作預備;一封自然是到關鎮東處,請關雲長將軍即刻潛行偷襲……」

程普以下,眾人這才恍然,怪不得剛剛賈詡說的那麼古怪,感情這件事情只是郭嘉一人的紙面計畫,而審配只是拿著一個二手的軍事方案轉呈了過來,偏偏又事關重大,不敢不提前告知官渡方面。

然而,且不說這個方案最後的成功率怎麼樣,只說郭嘉的方略能不能被關羽、臧霸二人應許成行,恐怕都不好講……

「此時……」程德謀嚴肅相詢。「賈軍師以為,關將軍會聽郭副使的建議,如此輕率冒險南下嗎?」

「應該會吧!」一直在手搭涼棚遙望對面曹營情形的公孫珣再度開口,卻是依舊讓人看不出什麼喜怒之色。「因為奉孝走前,我擔憂他在雲長與正南面前畏縮不敢為,便專門親筆寫了幾個東線要害人物的夾片給他,有給雲長的,有給正南的,有給臧宣高的,有給陳元龍父子的,乃是讓奉孝無論有什麼計策都大膽去做的意思……而雲長與臧宣高若見我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