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

誰也沒有想到,臨近新年,冬日夜間的黃河北岸,會猝然發生這麼一場戰鬥,更沒有想到這場戰鬥的過程是如此乾脆,結局是如此匪夷所思。

照理說,一方五千騎兵,另一方也是五千左右騎兵,堪稱實力相當;一方是董卓下屬的主力精銳部隊,一方是討董聯軍的關東盟主袁紹直屬心腹部眾;一方是董卓費勁心力挖來的并州名將呂布,一方是袁紹最倚重的武勇之士顏良。

然後,兩軍黑夜中迎面相撞……

還是那句話,照理說,這一仗應該是打的你來我往,拼個你死我活。

但實際上,天下間不講道理的事情多了去了,何況賈詡已經很講道理了,用他的話來說,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八個字足以定一戰勝負了!

一方早有預料,一方猝然遇襲;一方主帥臨陣顯威,一方主帥未戰便亡;再加上雙方都是騎兵,戰也忽然,退也忽然……到最後,不過是兩刻鐘罷了,袁紹派出的這支援軍便全線崩潰,數千早已膽寒的騎兵扔下大約幾百具同袍屍體後,倉促潰散在了黑夜之中。

有人往北面河內腹地而去,這是最知機的;有人往回身方向而去,卻被董軍追上,要麼身死,要麼不得不轉向而走;至於有人慌不擇路,騎著馬上了黃河金堤,然後一頭扎入結冰的河面,那就得看老天爺的意思……但不管是哪一個方向,這些潰兵都不可能再維持建制與戰鬥力了。

相對應的,呂布麾下這支軍隊此戰竟然只有數十人的戰損,這簡直不可思議!

而經此一戰,從呂布開始,到下面的每一個騎卒,幾乎人人振奮!呂布不再懷疑賈詡的計策,這些來自各方的士卒也不再懷疑呂布的統帥之能,至於夾在二者中間的各層級軍官們卻是對二者都不再懷疑……一句話,這五千騎兵的血已經徹底熱起來了,然後堅信這一夜是屬於他們的!

「君侯有令,不要管那些潰兵,如此黑夜他們不可能再聚起來,全軍放開馬力,全速前行,直撲袁紹大營!」黃淵早已經重新上馬,此時正奮力呼喊傳令。

沒錯,正如其人所言,按照計畫,這支鐵騎下一步正是要去攻擊應該足足還有五倍於自己兵力的袁紹大營!因為此時在五社津北岸渡口駐紮的袁本初做夢都不會想到,在他向上游放出五千百騎兵後不久,卻居然要從同一個方向遭遇到差不多數量騎兵的襲擊!

怎麼來的?天上掉下來的?

真要是天上掉下來的也該去防備天上才對吧?

然而,這就是戰場,自古以來,戰場之上,匪夷所思卻有跡可循的事情總是在不停發生著,讓人驚嘆之餘卻又恍然而悟。

話說,為了攻其不備,夜色中呂布引手下五千騎兵沿著黃河金堤一路向東疾馳,但臨到中夜,距離對方大營不過五六里路的時候,眼神極佳的其人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的五社津袁紹大營時,就已經漸漸生疑。而等到距離彼處兩三里路的時候,他更是讓全軍止步下馬,伏在黃河金堤陰影下靜候,然後他本人親自登堤遠望,面色陰晴不定。

前方袁紹大營燈火通明本在意料之中,畢竟上游小平津火起,而且之前剛剛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騎兵援軍出營往向上游出發,那營中保持照明,中軍等待消息也屬尋常。

實際上,此時黃河南岸被董卓控制的五社津那裡,也同樣燈火通明,可以想見,胡軫與五社津都尉也應該正在盯著上游火光驚疑不定。

但是,袁紹大營這裡,決非只是保持照明,從呂布這裡居高遠遠望去,只見彼處那大營四門大開,中間往來兵甲無數,似乎竟有一支數量極多,甚至可能多達萬餘人的軍隊正在營內營外列隊整肅,準備出營作戰!

此情此景,呂布和其下屬一時心驚肉跳,暗道不妙!

「君侯,這般情形該如何是好?」黃潛九小心湊到呂布身邊詢問。「彼處賊人莫不是在準備第二撥援軍?怪不得之前第一波兵馬只有四五千騎兵……那應該是先頭部隊才是。」

呂布面色陰沉,並不答話……他有心想罵一句賈文和失策,卻無論如何都沒臉開口。然而,且不說賈詡為何沒有料到眼前情形,只以呂布本人而言,卻是分外不甘!

但不甘又如何呢?此時難道要引兵向前與這近萬披掛整齊的軍隊在總兵力可能有兩三萬人的袁紹大營處交戰?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而若是全軍後退,退到一個安全距離,確保袁紹大營中的其他軍隊來不及支援這支部隊,然後再進行伏擊又如何呢?

答案是沒用!因為若是讓這支軍隊明火執仗向上游進發足夠距離的話,之前被衝垮到南北兩個方向的顏良部潰兵游勇,必然會紛紛往彼處匯合,呂布這支奇襲軍隊的存在便會立即暴露。

甚至說,哪怕是乾等下去,說不定都會有潰兵回來,向袁紹大營報告軍情。當然了,這個已經無所謂了,因為眾人在金堤上居暗觀明,窺的清楚,那近萬部隊已經開始分成四路,各自出營了,按照這萬餘部隊的速度,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來到此處,並發現這裡藏著五千敵軍了。

呂布愈發不甘。

但是,僅僅是片刻後,呂奉先便瞪大了眼睛,然後狂喜難耐!

原來,這支部隊分成四路大舉出營以後非但沒有往上游而走,也沒有明火執仗,反而是跟自己這支軍隊一樣,偃旗息鼓,以一個極寬的陣型往黃河金堤下的陰影處而去……呂布哪裡還不明白?這支部隊根本不是去上游的援軍,而是看到上游火起,決定趁勢渡河,襲取對岸的五社津!

「這真是……」周圍軍官儼然也醒悟了過來,黃淵連連搖頭。「賈都尉果然厲害!也是天意讓君侯成功!」

呂布冷笑一聲,理都不理這些下屬的言語,只是靜靜等候戰機。

而戰機也說來便來,眼瞅著那支萬餘眾的袁軍鋪陳開來,然後紛紛湧上金堤,又小心下到封凍的河中,呂布不再猶豫,即刻下堤,翻身上了自己的的盧寶馬。

那一群軍官也紛紛聚攏到了呂布馬前。

「記住了,待會全軍舉火,隨我直衝敵營,臨到營下,先扔火把放火,然後便繞寨肆意襲殺!但盡量殺戮之餘卻務必依照按照賈都尉所言,不要戀戰……不管如何,各部見河中兵馬回援,就立即撤回,咱們沿金堤合流……記住了嗎?」說到呂布再無顧忌,竟然是一聲大吼。

眾將各自凜然,竟然也是不再掩飾,直接應聲,然後便紛紛歸隊準備。

呂布立在的盧馬上,持矛睥睨前後,而稍待之後,竟是不急不緩,一路輕提馬速,順著金堤往在五社津北岸渡口後設立的袁軍大營而去,五千用麻布包裹著馬蹄的鐵騎則跟在其人身後,大搖大擺,一路向東。

大約行得距離袁軍大營不過數百步外,甚至有些望樓已經發現了暗中影影綽綽的人影……當然,彼輩只以為是自家軍馬,卻是半點警惕全無,居然也不管不問……不過呂布卻自己忽然駐足。

其人迫不及待,根本毫不掩飾,只是一聲令下:「舉火!」

早有準備的五千鐵騎相互協助,立即點燃了此行兩根備用火把的第二根,一條火龍幾乎是瞬間在袁軍大營西側顯出身形。

袁軍西側望樓上的士兵目瞪口呆,竟然不知所措。

而接下來,呂布也不再下令,卻是抬矛相對敵營,放聲而言:「洛中故人,九原呂布,前來拜會袁車騎!」

話音剛落,其人一馬當先直驅敵營,五千鐵騎手持火把疾馳跟上,四面繞營放火。毫無防備,甚至兵力顯得有些稀疏的袁軍大營登時火起。

回到一個多時辰前,眼見著上游小平津王匡大營火起,早早接到王匡傳訊,知道王匡主力不在小平津的袁紹即刻調度兵馬,卻是準備大舉救援友軍的。

然而其人一邊下令集合軍隊,一邊召集高級將軍與幕中智謀之士商議援軍首領人選,還有進一步對策時,卻有一人上來便反對他的救援計畫。

「敢問明公,之前是否是明公感慨於衛將軍如臂使指,驅北地諸侯如下仆,名為合盟,實為君臣呢?」問話的乃是潁川辛評辛仲治。

話說,其人早在袁紹尚居家養名之時便有所追隨與襄助,不過後來黨錮解開,他一度歸家自行出仕,卻是暫時離開了袁紹。而此番荀彧歸鄉,正逢冀州牧韓馥派兵回鄉接家人去鄴城,便勸諫荀氏以及潁川世族趁機去冀州以避家鄉戰亂。有部分人沒去,但也有不少人選擇認可荀彧的見解,然後舉族往鄴城而走。

其中,陳氏、部分荀氏、鍾氏沒有離開,而辛氏、郭氏,和另一半荀氏卻是一起出動,來到了冀州,借韓馥來求得庇護。後來,韓馥選擇依靠袁紹來防禦公孫珣,派出了大量援軍和糧草來河內支援袁紹,這些世族精英因為多與袁紹是故識,所以多有來河內軍前效力之人。

辛評作為當日故人,自然是上來便得到了信重,而此人此時出言,袁紹也是立即有所醒悟。

話說袁本初早早便有了自己的心思,他被董卓逐出洛陽後,一開始還是想回去的,包括組織討董的前期階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