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

冬夜寒風呼嘯,天空星月齊黯,一片漆黑的小平津軍營內,呂布和數名心腹下屬全幅披掛,正立在暮色中望著同樣沉寂的黃河北岸各自出神。

話說,昨日賈文和向呂布獻策,提出了一個用五千騎兵擊破對岸三四萬之眾的計畫,對此,呂奉先將信將疑……雖然他後來搞明白了賈詡計策的每一步設計,卻還是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因為如果按照這個計畫來做的話,是需要王匡、袁紹全都按照他賈文和的『指使』調度兵力的。

但憑什麼?

憑什麼這些人要如賈詡所說的那般安排部署?賈詡是神仙嗎?這實在是太讓人懷疑這場謀劃的成功率了。

然而,呂布還是接受了賈詡的建議。

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呂布本身不甘寂寞,他一個邊郡武夫土包子,相對於那些世族名門而言實在是起點太低了,弱冠家族遷移到太原,後來去冀州,再到洛陽,可無論是在哪個地方,他始終都是一個被人歧視的邊緣人,始終渴望成為權力核心的一部分,換言之,他太想往上爬了!

而在往上爬的過程中,軍功是他本身最大的依仗,蔡邕、公孫珣、劉焉、董卓這些貴人則是他最依仗的外物……打贏了仗,不僅會有軍功,更會得到董相國的青睞!甚至還可能會得到包括老師蔡邕在內的讚賞!因為就在之前,因為王匡在河內搞特務政治,肆意攀誣郡中大族、大戶,動輒下獄拷打,然後再讓人家屬拿財貨、人口來贖,宛如綁票,蔡伯喈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指責王匡,文中直呼對方是逆賊!

總而言之,呂布是真想打這一仗!

其次,呂布相信賈詡的本事……就算是其人對賈詡有所疑惑,卻絕不會對公孫珣的眼光有所質疑,而公孫珣所推崇的智計之士一定有他獨到之處,這點呂布從不懷疑。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卻是呂布對自己個人武勇還有手下這些精銳部屬的信心了……此番過河,就算是賈詡的計策出了岔子,確實打不過,可如此黑夜,黃河到處封凍,總歸是不必擔心逃不回來的。

而回到眼前,讓呂布頗感振奮的是,賈詡計策的第一步居然已經成功了……正如賈文和所說的那般,對面那個凶名在外的河內太守王匡眼見到疑兵往上游孟津而去,居然不敢過河來攻小平津,反而是立即分兵向上游,去做保守防禦。

下午時分,眾人看所謂清楚,黃河北岸,足足七八千人馬大舉出動,追著賈詡帶領的疑兵向上游而去,而河內太守王匡的旗幟更是毫無疑問的出現在了中軍。換句話說,如果王匡沒有同樣故作疑兵的話,那此時河對面的河內小平津渡口,可能只有兩三千留守部隊。

「君侯,已經準備齊當了。」黃淵從夜色中牽著一匹神駿白馬閃出。「馬裹蹄,人銜枚,一人雙火把,卻無命不許點燃……請你下令!」

「過河!」呂布收起萬般心思,卻是毫不猶豫接過自己的的盧寶馬,第一個往北面踏冰而去。

五千騎兵,或出自北軍,或來自西園,或起自涼州,又或舉自關中,還有從并州招募來的勇士……非要說一些共同特點的話,便是這些士卒普遍性擁有足夠的戰鬥經驗,而且從軍前便已經擁有出色的騎術了。

兩兩相加,再配合著大漢帝國中央武庫的裝備,已經足夠讓他們在那些關東聯軍面前挺起腰桿自稱精銳了——不是他們本身多麼出眾,而是那些關東聯軍雖然有編製、有裝備,有勇力,卻實在是少了太多的戰爭經驗。

夜色中,位於黃河北岸的小平津河內渡口處,王匡留在這裡的守將方悅已經早早睡下……作為河內本地豪強出身之人,方悅領著家族子弟選擇跟隨本地太守實在是太正常了。

實際上,非只是方悅,同樣是河內豪強出身的郝萌此時也在王匡手下,卻是隨對方去了上游,準備防禦孟津。

而郝萌和方悅這二人的效命選擇,其實才是這個亂世中絕大多數人的做法。

他們難道不知道曾經主政河內的故主公孫珣位階更高,水平更高,對屬下也更好嗎?他們難道不知道王匡窮兵黷武,弄得河內生怨嗎?一句話,他們難道不知道公孫珣比王匡強上十倍百倍嗎?

但是沒辦法,家族在這裡,而且他們在王匡成為太守時本來就郡中的領兵將領……不是他們腦子犯渾選擇王匡,而是沒有冒險去改變而已。

同樣的道理,此時的張郃作為魏郡直屬的軍司馬,也被州牧韓馥派遣到了袁紹軍中作為支援,正在下游袁紹軍中;此時的典韋也帶著鄉中子弟在陳留太守張邈麾下某個司馬那裡於酸棗從軍;此時程昱也與兗州刺史劉岱書信往來,接受對方的戰略諮詢;此時的于禁正在同鄉鮑信的麾下當軍司馬;甚至是天下人傑的荀彧,即便是看出了家鄉要遭遇戰亂,也選擇接受了同鄉韓馥的庇護;甚至還有賈詡,乃至於絕大多數洛陽官吏,大家其實都是一回事……他們不是要為虎作倀,也不是要建功立業,只是亂世猝然而來,所有人都遵循著本能選擇了最保守,或者是最負責任的做法而已!

畢竟,他們拖家帶口,他們有上有下,他們的朋友、親戚、田地、財貨,所有熟悉的一切都在那裡,憑什麼讓他們拋棄這一切去跋山涉水去尋什麼明主?

而且再說了,這天下從英雄變逆賊的還少嗎?

董卓要是死一年半前,他就是大漢朝的頭號忠臣!他就是涼州人僅存的良心!

可現在呢?!

這個時候真不能求全責備,實際上,這時候,對於天下人而言,缺的不是強橫妄為的上位者,缺的是能有寬容和餘地的上位者……然而,即便是最出挑的公孫珣,在太原那裡,不也是對百姓寬容,對世族刻薄嗎?

而且,這裡還得再強調一件事,正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礙於種種困難,不得不隨波逐流,那些逆勢而為,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義理,或者僅僅是目的,甚至乾脆說是私心,便放手一搏、一往無前之人才更讓人佩服,乃至於心折!

保守、退縮,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不過那些時代的弄潮兒更勝一籌罷了!

回到眼前,小平津對面,黃河北岸的軍營與渡口忽然火起!

方悅畢竟是河內名將,畢竟早在黃巾之亂時便聚眾保家衛縣,所以軍事素質還是有的。其人匆忙起身,一邊趕緊披掛起來,一邊卻是連番下令,讓全軍整肅,向他靠攏,讓親信侍從出去打探軍情,弄清來犯之敵,又讓先行到達的屬下領兵沿著營寨、渡口的建築布局去層層設防,兼收攏兵馬。

等到披掛完畢,方悅更是親自提著自己的鐵槍出門,然後騎上坐騎,引著一眾親信家族子弟順著營寨和渡口街道上前方迎敵。

平心而論,若是尋常毛賊前來騷擾,這番舉措早已經讓此處轉危為安,將來史書上說不定還要記上一筆,稱讚這位河內名將名不虛傳。

但是,出得門來,走上街去,方悅自己便已經沉下心去了……渡口和軍營各處,早已經殺聲震天,火光映河,然而更可怕的是,周圍舉著火把的敵軍往來如風卻紛而不亂,甚至明明是騎兵,卻居然沒有太大的馬蹄聲!

方悅很快就醒悟過來,這個敵軍的數量,這個敵軍的戰力,根本不是只有兩三千兵的自己可以抵禦的,但偏偏守土有責,方悅倒也沒有膽怯和逃跑的意圖!

「傳令下去,讓全軍向我靠攏,不能至者,各自就地防守,以保全為上!太守王公就在上游二十幾里處的孟津,隨時來援!車騎將軍袁公處有冀州兵三萬,就在下游四十……三十多里處,也能隨時來援……屆時兩面夾擊,我軍必勝!」方悅半是在給周圍士卒打氣,半是在說服自己。

實際上,他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當初丁原燒起孟津,洛陽城都看的清楚,而此時三津並列,相距不遠,上游的王匡和下游的袁紹沒有理由看不到這裡的情形,也沒有理由不來援!

但是……

「你便是衛將軍故吏方悅嗎?」火光照亮了半條街道,呂布與方悅狹路相逢,然後抬起長矛遙遙相指。「聽說你自詡河內名將?」

「悅從未自吹自擂。」方悅橫起鐵槍,遙遙在馬上拱手做答。「且一郡名將,何足掛齒?倒是當世虓虎之名,如雷貫耳!」

「既知我名,如何不降?」呂布手持長矛,立在的盧馬上揚聲大笑。「你若能降,念在你如此有禮,又有衛將軍那份香火情,我可保你前程。」

「悅雖只一郡中小將,卻也知受命守土之責。」方悅應聲昂然而答。「恕在下不能承呂君大恩!」

呂布聞言非但不怒,反而愈發讚賞,卻是不由挑眉而言:「如此氣度,果然是一郡一國名將之姿,正該死在我手!方悅!我今兵盛於你,人眾於你,器械精於你,戰勢也強於你……是否?!」

「不錯!」

「不過你這人氣度不凡,有禮有節,我呂布卻不能不敬你為人!」呂奉先說著,忽然單手抬起長矛,橫於馬側。「如何,可敢單挑?若你勝,我自不顧戰事,全軍退回!若我勝,便殺你於此處,以成君忠勇之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