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九章 初冬登塞山

初冬時節的呂梁山脈一片蕭瑟之意,駐馬在呂梁山上,只能看見腳下枯黃敗落的樹木和無數黑白相間的山嶺重疊綿連……白色的不是雪花,而是霜花,呂梁山脈北段地區素來降水稀少,但低溫與大量植物的存在,卻足以產生大範圍的霜花景色;黑色的不是山體,而是大量的枯枝敗葉,這不是後世水土流失嚴重的時代,這個時候的呂梁山還算擁有足量的植被來覆蓋山體。

當然了,霜花終究是霜花,隨著太陽東升,整個呂梁山脈的東側開始漸漸變色,並終於在中午時分變成了具有厚重色彩的黑黃色。

「咋還沒過完?」駐馬在山塬的須卜骨都侯單于終於從山嶺上收回了目光,卻又對著山下皺起了眉頭。

「大單于,下面谷口特別窄。」旁邊的須卜居次趕緊解釋道。「不過主要還是咱們這次兵太多……」

「對頭!」須卜骨都侯單于瞬間回過神來。「五六萬兵……應該是咱們過河後最大一波兵馬,要不是白馬將軍的威勢和逼迫,咱們原本未必聚的起來。」

須卜居次聽得此言,復又忍不住面色作難起來:「大單于,就算是有五六萬兵,俺還是覺得這次有點不該來。你不知道,之前你讓俺去善無城,給了俺五六千兵馬,一個照面就被白馬將軍打散了,死了一千多,俘了一千多,就逃出來兩千不到……對面的兵馬是真強,軍官都有鐵甲,士卒都有皮甲,除了長矛人手還都一把環首刀,還有強弩、大車,馬也壯,人也壯,不像咱們整天吃野菜……這要是一個不好,讓平城那邊的白馬將軍知道了,領兵過來追上,咱們到底咋辦?」

「你說的對。」須卜骨都侯靜靜聽自己這個遠房族弟說完,然後方才點頭應聲。「別看咱們五六萬人家兩萬,打起來俺也不覺得能贏,而且這邊山那麼多,就算是搶了馬邑就走,說不定也要被抓住尾巴,死個幾千人……可是居次啊,你自己說,真要是就這麼啥也沒有退到河西,冬天不照樣要死千把人嗎?多出來幾千個人命去換一城的財貨,有啥不值得?再說了,咱也不是傻子,那白馬將軍要去洛陽找董相國的麻煩,最多追到河邊而已,真會跟咱們渡河到河西那羊不拉屎的地方?咱們散開跑,各處一起做筏子渡河就是。」

須卜居次無話可說。

實際上,須卜居次雖然窮的幾十年都吃不上一碗餃子,但畢竟是延續數百年的匈奴貴種,也是領有數千『丁壯』的匈奴部落頭人,有些事情還是懂的。

比如說,他很清楚,這一次來馬邑根本不是須卜骨都侯這個大單于不想來就能不來的,因為這種大規模軍事行動,根本不是這個被『擁立』的單于能獨斷的。

上百年都居住在漢境,受漢室保護和冊封,匈奴人的『王權』其實來自於三處,一個是兵馬強橫,一個是血源傳承,一個是漢室冊封……敢問須卜骨都侯有什麼?勉強佔個兵馬強橫而已,而且還只是勉強,其餘大部族根本不服他!

而如今,下面的頭人紛紛想過來搶一把再走,那這個大單于又能如何呢?

「居次啊!」須卜居次是不說話了,須卜骨都侯這個單于卻又忍不住開口了。「其實說到底,還是咱們太窮了……俺何嘗不知道這麼做會觸怒白馬將軍?又何嘗不知道咱們這五六萬人都是樣子貨?可自從羌渠單于被他們殺了,我又被他們推著造了反以後,這麼長時間,根本一事無成,俺也是沒辦法!」

須卜居次看著山下興奮而又嘈雜的人馬不由嘆了口氣。

「北面河套四郡是好,水草豐茂,但卻人口稀少,根本沒有多少油水,而且便是想要拿來放牧,也要等明年開春再說,還得跟鮮卑人再爭一爭。」須卜骨都侯宛如自言自語一般繼續講道。「還有人之前說太原富,太原富俺不知道?可那邊的關卡那麼多,漢人也比我們多好多,咋能進得去?就是這雁門,別看咱們來來回回搶了大半年,可他們真正的大城,也就是武城東面那些城,還有平城,哪一個我們摸進去了?隔著這樣的大山,千辛萬苦到城底下,人家早就固城堅守了,等我們走的時候,還要追上來咬一口……這一次真的就像是張老頭說的那樣,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須卜居次更加無言以對了。

「居次啊!」須卜骨都侯最後看向自己的遠方堂弟,懇切言道。「甭管孬好,咱們再賭一把,甭管成敗,摸到馬邑城下最多兩日咱們就跑……等跑到河西,第二年咱就過河去河套好好放牧,不再跟漢人打了!省的招禍!」

須卜居次連連點頭。

「這樣好了,不是擔心白馬將軍南下嗎?你來做側翼遮護一下好了。」須卜骨都侯見狀趕緊趁熱打鐵。「我再給你四千人,湊個五六千人馬……等到了武城,俺們去南面跟張老頭打馬邑,你就領兵繞到武城北面,去盯著北面平城方向的援軍……兩天時間為算,真見到人來了,一邊逃一邊讓人報信,要是人家沒來,你也趕緊往回走,咱們就在身後黃河邊上見面,或者乾脆河西見也行。」

須卜居次無奈點頭,然後便勒馬準備離開塬地。不過,其人行了幾步,卻復又在馬上回過頭來,盯住了大單于。

「你放心!」須卜骨都侯單于一聲嘆氣。「我跟那些頭人說,真搶了東西,分你雙份!」

須卜居次這才再度點頭不止,然後勒馬而走。

就這樣,一直等到傍晚時分,匈奴人此番聚集的五六萬人馬才全部通過了這處狹窄的谷口。

話說,這個谷口,在這個時代一點名氣都沒有,甚至因為沒有任何邊防壓力連野長城都沒有修築。但是在另一個時空里的千年以後,此處卻因為西夏和遼國的崛起,而設有一個關卡,喚做偏關,與馬邑南面的雁門關、寧武關,並稱晉北三關,並誕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悲劇英雄故事。

當然了,回到眼前,這個時候的偏關沒有一塊磚石也沒有半個故事。不過,匈奴大軍又往東行了兩日,卻是迎面撞上了一處邊牆,而這處原本已經被荒廢百年的邊牆此時居然有少數高台尚在使用之中,見到數萬匈奴人蜂擁而至,駐守的人匆忙點燃烽火,然後就早早轉身打馬往身後武州(後世朔州平魯)而去……實際上,這些人不是正經戍卒,乃是并州大亂後,首當其衝的雁門本地武州縣人專門派出的警衛,就是防止這些匈奴人過來搶劫的。

匈奴大軍對朝著武州方向逃竄的警衛根本就是毫不在意,無數帶著長矛或者弓矢的牧民宛如螞蟻一般辛苦牽著馬爬上山嶺,在數十里寬的範圍內集體行動,越過了早已經荒廢的長城,然後復又上馬疾馳,直趨身前數里外的武州。

武州城中,縣令和幾個大戶族長早已經離開城中往平城去了,而縣中留守官吏、大戶、壯丁在關閉城門復又心驚肉跳的爬上城頭後,卻又不禁目瞪口呆……原來,武州城西已經變得平緩的山坡上,無數穿著破爛的匈奴兵馬自山上蜂擁而下,卻居然無視掉了就在身前卻城門緊閉的武州,反而就在城下一分為二,數千騎往北走平城道口,而其餘大部卻是連續不斷,在冬日田野上奮力賓士,徑直往武州東南側的馬邑(後世朔州城區)方向而去。

而半日後,武州城左近居然半個匈奴人都不剩了!

「這是何意啊?」城頭上,武州縣丞百思不得其解。「烽火已經點燃,馬邑也好,其餘諸城也罷,應該早有防備才對……而且衛將軍領著數萬大軍就在平城……這群匈奴人想啥呢?」

「可能是咱們武州城牆太高?」落日下的城頭上,諸多武州人居然只有一人回答了自家縣丞的疑問,卻無一人信他的鬼話。

武州城牆高,馬邑還有護城河呢!

「不要吝惜馬力!」暮色下,立在馬上的須卜骨都侯早已經換了一副猙獰面孔。「去晚了張氏族人改了主意就難辦了!武州到馬邑不過五六十里,咱們已經行了二十多里,再行二十多里到城前十里處再休息!等到明日天明,全軍數萬人在城前列陣,那些張氏族人一定嚇得不行,拿下城池的把握就大多了!」

周圍舉著火把的匈奴貴族轟然應諾,然後紛紛轉身往東南而走,儼然是興奮至極。

「張老頭人呢?!」眼見著各部頭人散去,須卜骨都侯卻又呼喊連連。「不是說好了在這裡相見嗎,不是說找到了嗎?為啥沒見到人?」

「大單于急什麼?」暮色中,一個稍顯熟悉的聲音忽然從身後響起。「你傳令的時候俺就到了……」

「張族長!」須卜骨都侯立即鬆了口氣,卻依舊語氣嚴厲。「俺問你,武州那邊的烽火你也該知道,為啥不幫著撤掉?」

「大單于。」張澤來到火把下,正色相對。「若是俺撤了烽火,武州是不是就可能被你們搶了?若是你們搶了武州,還會冒險來馬邑接俺們張家嗎?而且再說了,若不是燃起烽火,又怎麼能讓城外的牧民、百姓帶著糧食、牛羊入城呢?馬邑的富饒,可不是武州能比的。」

須卜骨都侯反應過來,也是一時失笑:「是俺想的岔了,張族長莫要生氣,明日還要靠你和你族人呢。」

「且不說此事……大單于。」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