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第一章 河北有義士

「所以說,董卓三日廢立,還成功了?」

冀州常山真定,大雨滂沱,城中官寺內,公孫珣正在與一名來客相談。

「正是。」夏日濕熱的天下,來人滿頭大汗,但其人今日的汗水儼然不止是因為天氣。「五月二十八他才引兵護送天子入朝,那時候他還當眾將天子和陳留王老老實實的交給了太傅袁隗,大家都覺得他不愧是國家棟樑……但三十日,其人拜為司空後,就在顯陽苑兵營中提出了廢立,袁本初當場駁斥,竟然被他直接拔刀威脅。等到六月初一大朝會……」

「六月初一大朝會又如何?」公孫珣面色如常,繼續好奇詢問。

「六月初一大朝會上,其人引甲兵上朝,公然提議廢立,還直接告訴所有人他要以軍法維繫朝綱,結果滿朝上下只有盧公一人起身抗辯,卻被他看在君侯的面子上只給攆了出去。」此人繼續汗水不停。

「盧師何在?」

「當時去了河內,後來不知道去了哪裡。」

「袁太傅如何反應?」

「宛如木偶,直接應了。」此人難得嘆氣。「第二日廢立的儀式也是他來做的,不止如此,當日董卓還下令,不許再添置宦官,讓百官公卿將家族子弟送入宮內,充任郎官……」

「……」

「而六月初三,廢立剛成功,董卓便直接下令,鴆殺何太后,挖出何苗屍首鞭屍,連何太后母親舞陽君也被殺掉……唯獨何大將軍家屬,因為君侯有所關照,被文超引兵從董卓屬下手中奪走,而董卓卻也沒有發作和阻攔。」

公孫珣猛地抬頭盯住了來客:「文超……你想說什麼?」

「君侯……洛中有流言,說董仲穎此番有恃無恐,是因為昔日在關中時他和你達成了盟約。」此人看著公孫珣懇切言道。「而且這話還頗有傳播。」

「是因為北軍投靠了他?而我與北軍素來相善?」公孫珣冷哼了一聲。「若是論此,董卓還是袁太傅的門下掾屬呢,今日的事情是不是全要算到袁氏頭上?」

「這倒也是。」此人也是尷尬一時。

「洛中那些人不過是擔心我會被董卓拉攏,屆時真的難制,對不對?」

「大概有吧……但並未言明,畢竟事發突然。不過,當日袁本初在顯陽苑被嚇到,出來以後見到鮑信,就是直言自己當時見到呂布立在董卓身後,是真的以為君侯還有劉益州與董卓一起合流了,所以董卓才會有恃無恐。直到後來公孫文超引君侯的義從劫走了何大將軍的眷屬後居然直接逃到了河內,劉益州的幾個公子也紛紛有所解釋,大家方才醒悟……總之,事情太急了,所有人都無所適從,各處都亂糟糟的。」

「袁本初如今在哪兒?」

「在河內。」

「為何也是河內?」公孫珣難得一怔。

「自然是河內。」來人抹了一把頭上汗水,攤手言道。「大家都在河內。廢立以後,更兼何太后被鴆殺的緣故,大將軍舊部王匡大概是反應了過來,於是也引數百心腹兵馬去了河內;甚至并州張楊募兵回來,走到上黨,聽說大將軍與執金吾丁原被殺,於是乾脆停下來打出了討董的旗號,也是進軍到河內境內,以作姿態。」

公孫珣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果然是犯糊塗了,倉促之下,從洛陽離開最近的地方就是河內,而且那裡有黃河隔絕,天然防範大規模軍隊,也足夠安全。再說了,河內畢竟屬於司隸,有想法的人去那裡依然不算是脫離中樞的意思。

實際上,之前張讓挾持天子往河內跑,甚至公孫珣自己當日留在河內,都是一個意思。

而這一次的關鍵在於董卓太奇葩、太迅猛了,三天廢立天子,五日鴆殺太后,所有人都沒有後備計畫,所以反應不及之下只能往河內走。

「君侯!」來人見到公孫珣一時沉思,卻是忍不住多問了一句。「洛中陡然大變,你欲何為啊?」

「我也想問你啊。」公孫珣反過來問道。「董卓輕易廢立,你們這些人是怎麼想的……跟我說實話,你在乎廢立嗎?」

「如何能不在乎?畢竟是廢立之事。」此人繼續抹了一把汗水。

「要不要先寫幾個字再答?」公孫珣見狀戲謔問道。

「不用。」此人,也就是黃門侍郎鍾繇了,聞言倒是不禁正襟危坐。「這種事情,來之前我多少捫心自問過,早有想法……」

「但你得給我說實話。」公孫珣嗤笑道。

「喏。」鍾繇俯身應聲,然後方才正色言道。「我以為設身處地,以董卓那邊來看,他一個邊將武夫,若非是廢立成功,如何能掌握朝政,一躍而為天下權柄所在?我來之時,他已經向關中皇甫將軍發出命令,讓對方交卸軍權,還讓人往涼州招降韓遂、馬騰,而且還要京兆尹蓋元固入洛……這幾件事情,我以為一定能成。屆時,其人強兵在手,雍涼在握,難道不是因為天子在手的緣故?」

公孫珣緩緩頷首:「我也是服氣的……換成我,還真沒這個魄力。」

「可這畢竟是廢立之事,他一武夫而為此類事,誰能心服?」鍾繇復又嘆氣。「更不用說,廢立時他還居然引兵入宮,要以軍法制朝綱,而且廢立之後,居然還鴆殺太后,鞭屍何苗……便是需要清除何氏,舞陽君一把年紀了,一個老婦人而已,子女俱喪,他居然也能殺掉?!所以我以為僅憑此二者,其人必不能成事!」

「說的好啊。」公孫珣點頭認可道。「說白了……朝堂諸公厭惡他,三分是因為廢立這種事情本身太過令人震動,而他以一武夫之身為之,壞了規矩;三分是因為他武人作風強橫無度,濫殺不止;還有三分是因為他出身低微,朝中諸人天然不願與他同謀……最後一分,其實有些人未必就真在意這些,但卻因為前面九分而知其人不能成事,所以離心離德。」

鍾繇無言以對。

一陣沉默之中,忽然間一隻肥胖而又類似小老虎的橘黃異獸從公孫珣身後扭著屁股走了出來,然後直接無視掉坐著的二人,來到堂前廊下,盯著上面墜落的水線好奇觀望。

鈡元常自然知道這是貓,早年間還很少見,但近些年來卻頗在達官貴人府上常見,好像好就是因為眼前這位衛將軍開始,才漸漸風靡的。

「我再問你一事。」盯著那肥貓屁股看了一會,公孫珣忽然又正色相詢。「元常,你以為我在北地,於洛中而言,是震懾了局勢呢,還是催動了局勢?」

鍾繇依舊沉默。

「我懂了。」公孫珣一聲長嘆,這才回過頭來,對著堂後輕聲言道。「大人,看來這次還是你說的對。」

「不是我說的對。」一個年長女聲陡然從後面響起,隨之而來的是數十名婢女捧著燭火湧入堂中,隨後才是一名衣著華貴的年長女子在數名美艷侍女的環繞中從後面轉出。「而是說,這天底下的有形無形的事情都是要講規則與道理的……」

鍾繇聽到大人二字,哪裡還不曉得是誰,趕緊俯身行禮,而那貴婦人,也就是公孫大娘了,也是饒有興緻的上前打量起了鍾繇。

不過,旁邊公孫珣到還依舊顯得有些無奈:「我以為,我在此處,袁紹、董卓俱能有所收斂呢。」

公孫大娘聞言再度失笑:「你以為你戰無不勝,實力也頗強,可以震懾朝堂,卻不想漢室已經荒廢,天下早已經民不聊生,人心也早已經全部長草。至於洛陽,那裡是整個大漢朝矛盾的爆發點,這次的動亂,不是因為何進的疏忽,也不是因為袁紹的大膽,更不是因為董卓的恰好引兵到了城外……乃是因為天底下的老百姓吃不上飯、豪強做不上官,公族腐敗如閹宦。而你這樣的邊郡軍頭子的存在,對於集權中央而言,最多只會激化矛盾,不會緩解矛盾。其實,這個道理你早就懂,只是還不明白偶然和必然的關係。」

公孫珣緩緩頷首,然後忽然扶刀肅容而起:「母親說的極是,我自弱冠出遼西,所見人物固然有碌碌無為貪生怕死之人,但也從不缺不懼生死成敗的豪傑。黃巾潰卒中有人不怕死,豪強鄉吏中也有人不怕死,世族將軍中同樣有人不怕死……世道紛亂,這些英雄豪傑有人為了名,有人為了利,有人為了忠,有人為了義,有人為了強,有人為瞭望,有人為了橫絕天下,有人為了安定地方,而不管怎麼說,一個個的都是有追求的,怎麼可能因為我比他們強就不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呢?若是這樣,他們還有什麼資格自稱英雄?真要是心存野望,只會因為見到我居於他們身前,奮力追趕,如是而已。」

「說的好。」公孫大娘難得對著自己兒子愣了片刻,卻又再度點頭。「想要指望著這些英雄豪傑因為你勢大就低頭,除非他們一夜全都降智變白痴。且不說劉備、諸葛亮那些人如何逆勢而為,便是曹操、袁紹、董卓,哪個不是一開始逆勢而上,以弱對強……所以說,有些事情我能幫你,可有些事情你只能自己去做,我是幫不了你的。」

鍾繇一時茫然……因為這對母子所言他居然半懂不懂。

「且不說這些了。」公孫大娘忽然又轉向了鍾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