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白馬獵長原

正月初十,太陽高懸於頂,陳倉城東、汧水之西,漢軍與涼州軍同時在寬達十五里的戰場上接戰。

明晃晃的日光與年後的寒氣中,喊殺聲、馬蹄聲、呼救聲、刀兵聲,各自接連不斷,又有揚塵四起,淹沒戰場,兵馬亂戰,前後失位,煙火突發,遮天蔽日。

各自繁雜,不一而足。

如此情形,以公孫珣、董卓、皇甫嵩這一層級而言,想要再臨陣指揮不過是痴人說夢罷了,便是稍微領兵多一些的徐榮也只能粗略傳令到李傕、皇甫酈與各部司馬一層,而真正在戰場負責指揮推進的人,乃是各部、各曲,甚至各隊的中層軍官。

實際上,此時戰場東面的白馬旗下,和左右兩側數里外的董卓、皇甫嵩一樣,公孫珣在將所謂沒有戰馬的『三河騎士』盡數投入戰場去攻擊當面營寨以後,其身側不過是寥寥數百人而已,顯得頗為空落。

沒錯,面對著如此寬闊的戰場,下定決心的公孫珣一開始就沒有留預備隊,而是寄希望於一開始就用大規模的突擊與推進一舉定勝負。

而現在看來,他的戰術毫無疑問的成功了,因為即便是看不清戰場具體情形,但是漢軍的旗幟與前線交鋒處的煙塵卻是沿著營寨空隙一直向西移動。

「恭喜衛將軍大勝!」觀望了許久之後,作為少有留在公孫珣身側的軍中高級將領,即便是向來從容淡定的北軍中候劉表,此時也不免有些許興奮之意。

「勝是勝了。」聽到身旁劉表言語,一直保持微笑的公孫珣卻也不免表情生動了許多,卻依舊沒有太過興奮。「但未必是大勝。敵軍兵力雄厚,而且臨陣經驗豐富,士卒精悍,就怕能破其軍卻不能摧其軍,能摧其軍卻不能吞滅其軍……你我不如往前行一行,以明戰況。」

劉表緩緩點頭,他雖然不懂軍事,卻很明白的聽懂了對方的意思:

所謂破其軍,說的便是眼前這種漢軍大舉推進的局面……甫一交戰,對面涼州軍的騎兵便被漢軍騎兵逼退,五座大營的寨牆也被漢軍步卒一舉攻破,對叛軍而言儼然已經無法立足,只能從戰場敗退,對應的陳倉之圍也自然會被解開;

而所謂摧其軍,則是說漢軍趁著這種大舉推進的勢頭,對撤退途中的叛軍造成了相當有效的殺傷與打擊,最起碼憑此一戰讓對方膽氣俱喪,建制散亂,便是後退也無法立足,只能被迫逃回涼州;

至於說吞滅其軍的意思,就更不用說了……不過,想要達到這個標準,也未必一定要全部俘虜或殺傷,如果漢軍在戰場上對叛軍造成了更直接、更有效的打擊,或是殺傷基層士卒極多,或是擒獲了大量對方骨幹,使得叛軍大規模喪失組織能力,數年內根本無力再出涼州,那也算是某種吞滅其軍了。

畢竟,涼州那個地方現在沒人能進去,不讓這些已經墮落成大小軍閥的兵頭子出來禍害關中,便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不過,相對於劉表只能明白這些層面上的道理,戰場之上經驗豐富之人,如婁圭、賈詡,又如董卓、皇甫嵩,卻已經有了更清晰的判斷。

單就此時而言,觀漢軍此戰如此速勝,不可能只是破其軍,而說吞滅其軍也未免有些難以想像,唯獨摧其軍,迫使涼州叛軍倉惶逃回涼州,反而讓人頗為信服。

而這已經是之前倉促出征時想都不敢想的局面了。

「君侯!」

就在公孫珣移動旗幟、傘蓋向前後不久,忽然間便有數名游弋騎士面帶喜色兼大汗淋漓,迎面快馬來報軍中主帥。「京兆尹蓋公讓我等來報,他當面營盤已全破,叛軍首領,前酒泉太守黃衍倉促棄營逃竄!」

此言一出,中軍諸人紛紛震動,然後驚喜莫名。

「好!」公孫珣微微頷首,到底是也露出了三分喜色。「蓋元固不愧是西州名將,破寨居然如此之速!爾等回去讓蓋元固不必請示於我,自去決定如何處置戰局……再分出兩人去告訴皇甫公與董公。」

「叛軍五營並列,一寨破,則五寨全破。」等哨騎離開,公孫珣這才一邊繼續勒馬向前一邊微微向劉表解釋了兩句。「咱們再往前走走,乾脆去黃衍營中駐紮,省的待會游騎辛苦往來,回報戰果不停。」

劉表等中軍眾人自然無話可說,便紛紛護衛著沒有了白馬義從跟隨的公孫珣繼續向西不止。

不敢,與此同時,左右各五六里處,就好像心有靈犀一般,根本沒有收到黃衍營寨被攻破的皇甫嵩、董卓居然不約而同,各自移動本陣向前壓上。不過,和中路那位衛將軍為了方便傳令與督軍不同,他們二人此舉,更多的是注意到了公孫珣的白馬旗向前,所以便紛紛跟上,乃是要想看一看公孫珣此戰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

戰局順利的不可思議,斬將奪旗之事屢有發生,游騎更是在公孫珣前移的路上往來回報不停。

不過有意思的是,和劉表等人愈發輕鬆不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軍事統帥,越往西走公孫珣反而漸漸嚴肅了起來,因為他心知肚明,接下來才是真正決定此戰勝果的關鍵所在……具體而言,乃是看呂布能突的多深,徐榮跟的多緊,而韓當又能否從北面包抄得力!

換言之,就是騎兵的戰略動作能否完成,又能完成到什麼程度。

「韓遂在何處?」

數里之外,隔著叛軍五座大營盤,得益於身後徐榮支援得力,騎在的盧馬上的呂布依舊在繼續沿著渭水向西進軍不止。不過,其人每見到涼州軍軍官模樣的人時,卻總是不急著殺人,反而要先揮舞著自己手中長矛遙遙相指,喝問韓遂行蹤。

須知道,叛軍五名首領,本該都在大營內才對,奉命為全軍鋒刃的呂布一開始也沒想著如何,但既然知道之前率領騎兵阻擊他的人正是韓遂,他又怎麼能放過如此功勞?!

而面對這種奇葩的戰場質問,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西涼軍官還是憤然喝罵、揮矛迎上之人居多,但有一個算一個,卻幾乎全被呂布和身後的白馬義從給弄死在了亂軍之中。

到後來,一方面是呂布表現太過強悍,一方面也是東面騎兵戰線不斷崩塌西來,所以大多數人漸漸喪膽,被遙遙一指後也多只是一言不發,倉促逃竄。

但是,呂布仗著自己胯下神駿出眾,手中長矛鋒利,更兼一手百步穿楊的絕世箭術,卻還是能將其中不少人針對性的斬落於馬下。更不要說,身後白馬義從也格外鋒銳,動輒也能左右包圍,協助絞殺了。

所以到了最後,居然已經有人在惶恐之中指點起了韓遂的方位。

如此局面,幾乎可以說敵軍已經破膽,可隨著呂布繼續率領白馬義從向西不止,其人卻是愈發焦躁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沖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利索了,以至於前面的西涼叛軍騎兵已經漸漸稀疏,而偏偏公孫珣給他的第一任務是一路向西,衝破一切阻礙,直達陳倉城下才算為止。

這意味著,他距離擒獲韓遂這個大功越來越遠。

實際上,之前他為了追索韓遂,一路偏南,以至於來到戰場最南面的渭水畔,已經引起白馬義從中幾名首領的不滿,並招來提醒了。

呂布可不想為了一個韓遂因小失大,但如此擦肩而過,卻也真的讓人感覺可惜。

「韓遂到底何在?」

眼見著前方又有一股倉惶西走的叛軍騎兵,呂布心下大急,居然再度直接一人越眾直入敵群,好在敵軍膽氣已喪,所以呂布此舉宛如猛虎撲羊一般驚得這些人四散而逃,根本不及反抗。

「可曾見到韓遂?」

待沖入這股騎兵中間以後,眼見身前一名帶著殘缺頭盔的鐵甲騎士低頭欲逃,一無所得的呂奉先更是直接拿長矛狠狠敲在了對方頭盔之上。

金鐵交加,當即划出了一道火星。

那叛軍軍官挨了這麼一下,只覺得自己脖頸一時酸麻不止,卻不敢做出什麼多餘反應,便趕緊伏在馬背上,撒手扔下兵器,復又往西面偏北處指了一指。

呂布抬眼望去,見到彼處有一大股騎兵,居然不下數百,正在往西北處逃竄,一時大喜,便拋下此人躍馬去追。

身後白馬義從本要轉上跟來吃下這股騎兵,見狀卻也扔下這區區幾十人,跟著呂布去西北處尋那數百叛軍騎兵去了。

而滾滾煙塵之中,等呂布與白馬義從紛紛轉向,這頭盔有所缺失的鐵甲騎士卻是趁勢撒手從馬背上滾了下來,然後在幾名同樣滾鞍落馬的武士護衛下倉惶躲入了旁邊枯黃中泛青的渭水北岸草叢內。

待騎著白馬的這些人與西北面那股騎兵展開了追逐戰後,其人方才顫抖著抬起頭來,卻正是叛軍五位首領之一,也是叛軍中實際上的主要領導人韓遂韓文約。

只不過,他剛剛騎得不是自己一開始被呂布瞥見時所乘的那匹驄馬,頭上顯眼的盔翎也全然不見。

「我等真是小覷了天下英雄!」韓遂旁邊一名同樣伏在草叢中的漢人軍官此時居然還嗓音發顫。「這次出涼州來之前,我只以為天下勇武之人不過是閻行、龐德他們,對面漢軍中的勇士也不過是李傕郭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