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秋風起兮白雲飛

無情的戰爭中,時間才是最無情的。

公元184年,漢光和七年秋。

八月二十四,下曲陽城內的黃巾軍發生內亂,部分豪強出身的小帥發動叛亂,試圖挾持地公將軍張寶投降城外漢軍,卻引發了城內的軍事衝突。

忠於張寶的黃巾軍和發生動搖的黃巾軍進行了大規模火併,結果是漢軍大舉入城,絕望之下,忠誠於張寶的黃巾軍首領帶著爛醉如泥的地公將軍一起在城內高台上舉火自焚,寧死不降。

昔日合兵十餘萬,縱橫河北北部,掃蕩六郡的張寶部黃巾就此覆滅。

不過,可能是因為真正決定性的大戰早在之前滹沱河畔就已經結束了,這一戰索然無味,尤其是張寶和相當一部分首領自殺,使得像樣的軍功都沒有多少,想如河間張郃那般一戰而被表為正式的別部司馬,就未免有些痴人說夢了。

當然了,好在下曲陽城中府庫沒有被波及太多,聚攏了六個郡的財貨被漢軍輕鬆收下,然後五官中郎將依舊大方如斯,大手一揮,除了額外留給郭典這個鉅鹿太守部分錢糧外,其餘財貨幾乎全部賞下。

一時間,城內外軍心鼎沸。

八月二十六,未等公孫珣的捷報送入中樞,南面廣宗的董卓就正式和從汝南匆忙趕過來的皇甫嵩進行了交接,並老老實實的坐進了檻車往洛陽而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當董仲穎上來做出了戰略誤判,致使攻城進度全功盡廢以後,這個下場就基本上已經註定了。

等待他的,毫無疑問是和盧植盧老師一樣的下場——減死一等,安心等大赦吧!

消息傳來,公孫珣無可奈何,只能又例行上了一份奏疏,請求以自己的功勞給昔日董方伯換來優待。

九月初四日,朝廷中使到來,並未提及任何封賞和功過之論,而是要公孫珣速速提兵向南,與皇甫嵩合圍張角。

可見,朝廷真的是等的不耐煩了……畢竟,張角一日不死,中樞一日難安。而如今越是到最後,天子和中樞就越是焦躁不安,就越是等不得。

九月七日,辭別了常山相馮歆,並託付了包括甄氏族人在內的公私各種首尾給對方後,公孫珣便與鉅鹿太守郭典,校尉程普、宗元一起引精選後的精兵三萬,直下廣宗。

然而,讓所有人都有些意外和無言以對的是,就在公孫珣剛剛動身的第二日,也就是九月初八日,廣宗大局突然間有了些塵埃落定的意味!

皇甫嵩死活都沒想到,他來到廣宗城下才數日,張角就死了!

這簡直是黑色幽默!

數月間,舉兵三四十萬,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讓戰火綿延七八個州、近三十個郡的太平道首領,號稱符水救人數十萬的大賢良師就這麼病死了。

幾個月前都還有成千上萬人堅信著此人能將大漢朝掀翻,建立黃天基業,幾日前朝廷還咬牙切齒,為了殺此人而屢次更換主帥,催促合兵……但此人此時卻在廣宗城中化為了一具冷冰冰的屍首,再也不能迴轉。

城內外一片縞素,哭聲震天,做戲絕不可能做到這份上,而眼看著張梁放棄外營匆忙入城,皇甫嵩作為百戰宿將也立即醒悟,戰機已到,這個天上掉下的大餡餅若是不吃下去簡直是暴殄天物!

要知道,此時城下漢軍有一開始盧植帶來的四萬大軍;然後曹操帶來了一萬人;董卓又帶來了一萬西涼兵;現在皇甫嵩又從汝南帶來了兩萬餘兵馬……去掉半年來的損傷和減員,依舊合兵近七萬眾,兵力本就不弱了!再加上董卓的西涼兵乃至於羌人部隊對西涼名門的皇甫嵩也是格外尊重,所以也不存在指揮不協調的問題。

於是乎,就在當夜凌晨,皇甫嵩盡發大軍直衝位於城外清河與廣宗城中的黃巾軍營寨。

之前便說過,十萬之眾,一半隨張角在城內,一半隨張梁在城外,互為倚仗。而此時,一來張角新喪,城外黃巾軍絕望難承;二來指揮官張梁此時剛剛入城,城外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帥;三來,此時兩軍實力對比也確實到了一定份上了。

而且還是夜襲!

故此,黃巾軍一戰便潰,城外五萬餘人,戰死者不下兩萬,逃走者不下一萬,剩下的……則選擇轉身向城外清河國與鉅鹿郡的界河,也是清河國得以得名的清河中赴河而死。倒是與死在濁河的卜已部,相互呼應,讓人唏噓。

此戰後,儘管張梁還帶著好幾萬人苦守廣宗,但黃巾之亂卻已經在事實上平定了。

說到底,這跟軍事無關,實在是張角的死,讓絕大多數黃巾軍喪失了生存和奮鬥的意義。沒了他,黃巾之亂也就註定要在漢軍的打擊下迅速煙消雲散。

而就是在這麼一個情況下,九月中旬的時候,公孫珣引兵來到了廣宗城下。

從北面過來的三萬大軍旗幟迎風飄蕩,戰馬、輜重車輛、軍士綿連十餘里不停,在廣宗城內外的黃巾軍、官軍十幾萬部隊的複雜目光中近乎輕鬆的到達了目的地,並立即開始安營紮寨。

至於說主帥公孫珣,不及與漢軍營中諸多熟人寒暄,便在第一時間匯合了皇甫嵩,兩個持節且不尷不尬合作過一次的中郎將馬不停蹄,直接往城下一處土山上登高觀看形勢。

「文琪且看。」二將披著披風,騎著高頭大馬,引著各自屬下心腹、親衛、儀仗、旗幟並馬來到一處土山上,端是威武,而皇甫嵩倒也乾脆,開口就直接介紹敵情,其人言語也是一如既往的溫和。「廣宗城經過你恩師盧公還有東中郎將董公的圍困,其實已經搖搖欲墜……就等你來,咱們一鼓而下了。」

公孫珣勒馬仔細觀察,然後立即點頭不止表示贊同。

畢竟,皇甫嵩說的是大實話……有些東西是肉眼都能看的清的。

借著盧植在時搭建的圍壘工事,董卓和皇甫嵩重新進行了圍困,這使得之前昔日堅固無匹的廣宗城,如今已經城防破敗。

放眼望去,整個城中一片凋零之意,城牆上的簡易防護工事幾乎喪失殆盡,而且防守區段嚴重缺失,很多地方大段大段的缺少守軍……已經在下曲陽用過一次土山的公孫珣對這幅情形心知肚明,這儼然是漢軍從土山上進行拋射壓制的後果。

除此之外,公孫珣甚至看到了其中一片城牆,居然整個都有搖搖欲墜的感覺。

「那是地道。」皇甫嵩見狀指向那片城牆言道。「借著土山掩護,我們挖了一條地道,然後在地道中堆柴放火,那段城牆的根基已經燒酥了,用上撞木,稍微一用力怕是就能整片推到。」

「皇甫公其實已經要盡全功了。」公孫珣聞得此言,不由失笑道。「我此番援助倒像是畫蛇添足。」

皇甫嵩也是搖頭失笑,卻並沒有否認,因為確實沒必要:「僥天之幸罷了,誰能想到張角忽然病死呢?其人一死,萬事皆休,可見天命在漢不在彼輩。」

此言一出,不知為何,公孫珣居然難得有了一番蕭瑟感慨之意,故此秋風颯颯,二將一時並肩無言。

而半晌之後,公孫珣方才繼續開口問道:「既如此,皇甫公有什麼想法和安排嗎?洛陽那邊得知張角死後,每日間使者不斷,催促我儘快到此,以求匯合皇甫公儘快了結此戰……咱們得儘快給洛陽一個交代吧?」

「是啊,我這裡也是使者催促不斷……不過我也確實有個想法。」皇甫嵩緩緩頷首。「文琪,之前盧公命全軍圍住此城,乃是因為北面自有下曲陽互為依仗,擔心彼輩直接逃竄匯合張寶,禍亂幽並。而如今,張寶已死,下曲陽已定,又有你帶來的那麼多騎兵做依仗,那便無所謂這麼多事情了。我意放開廣宗三面圍城,然後集中全軍精銳強攻此面城牆,迫使城中黃巾賊張梁部五萬大軍往漳河、巨鹿澤而走,然後便交與你的騎兵進行追逐和殺傷……你覺得如何?」

公孫珣思索片刻,立即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其實,戰局這個地步,怎麼打都沒問題了,甚至對於公孫珣、皇甫嵩這個層面的主帥人物的事後功勞也都沒問題了……從中樞那裡看下來很簡單的,公孫珣宰了張寶,皇甫嵩逼死了張角,其餘的功勞對這二將並沒有太大影響。

真正需要考慮的是手下士卒的心態。

皇甫嵩這裡,那兩萬從潁川轉到汝南再到此處的士卒倒也罷了,曹操帶來的新募之兵也同樣無所謂,可是一直蹉跎在城下的四萬漢軍以及一萬西涼軍卻是什麼都沒有……沒有賞賜、沒有功勞,只有成年累月的辛苦圍城。

故此,這座聚集著魏郡、鉅鹿郡、安平國、清河國等地財貨,供給著十萬黃巾軍後勤的大城是需要讓給這些士卒發財的。

說起來有些野蠻,但卻是無可奈何之事。而皇甫嵩如此安排,既考慮到了戰利品的劃分,又考慮到了戰事的合理分配,確實稱得上是面面俱到。

與此同時,已經讓屬下部隊吃飽了的公孫珣似乎也沒有反對的理由和餘地。

「聽說廣宗軍中有一些羌人?」心下瞭然的公孫珣剛要答應,卻是想起了之前呂布大發神威後,徐榮、曹操等人給自己的信件描述,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