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十章 思故明來意

俘虜的騷動第二日很乾脆的平息掉了,所以公孫珣繼續留在淇水畔數日,以監督焚屍,等到六月中旬快要結束的時候才移營去了陽翟,然後才見到了婁圭為他尋來的棗祗與戲忠。

雙方見禮完畢,公孫珣自然是好言寬慰,而戲忠和棗祗倒也沒有玩什麼戲碼……因為正如戲志才之前自己說的那般,當這位聞名天下的白馬將軍引著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在麾下無數名將、勇士簇擁著來到跟前的時候,他們根本不可能忽視掉自己這位新主公身上的層層光環。

再說了,戲忠早已經被婁圭整治了一番,而棗祗根本不是那種會使幺蛾子的人。

「棗文恭盡忠職守,勤勤懇懇,但卻失於固執,不如王叔治許多。」等到二人暫時退下以後,婁子伯是如此對公孫珣言道的。「但其人終究在郡府中辛苦多年,算是個可以信任與直接使用的人才。唯獨戲忠,此人雖然有些才智,卻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所謂只有嘴上功夫而已,想要直接託付正事,未免太急。」

公孫珣對此深以為然,因為這跟他想像中的二人形象基本對路,而且他也確實做出了讓棗祗直接去軍營中幫助王修奉公,卻把戲志才當做婁圭副手,然後並未給予職司的分派。

這裡必須得說一下。

要知道,在公孫大娘的故事裡,那些謀士個個才智過人,好像一出山一言能決天下大事一般。但在官場歷練多年的公孫珣卻早就知道,打仗和政務都是需要身體力行的,而真正有本事的人也都是有職司和經驗的,像那種純粹出主意的職業謀士不是沒有,但並不是主流。

譬如皇甫嵩賬下的閻忠,他最大的身份是涼州名士和前信都令……是因為丟了官才去入幕做了個單純的謀士;而公孫珣身邊的呂范、婁圭,實際上是心腹私臣,或者說是家臣。

而且坦誠的講,公孫珣是能看出來的,婁子伯這個從小覺得大漢藥丸的人倒也罷了,對官職並沒有什麼想法,可總領幕府的呂子衡心裡對正經官職卻是很期待的,只是礙於自家主公的事業,將這心思藏起來了而已。

然而,公孫珣能察覺自己下屬的心思,卻沒注意到自己的做派……恐怕連他自己都沒察覺到是,他如此安排戲志才,也就是動輒將才智之士『謀士職業化』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受自家母親影響的嚴重非正常行為。

因為真正歷史上的那些頂級謀士,純粹以謀劃為生的人基本上是鳳毛麟角!

就拿這潁川最出名的幾個謀士而言:

荀彧是尚書令,實際上主持國家政務幾十年,那是宰相一般的工作;

陳群前期在曹操幕中做西曹屬,後來參贊軍事,但很快魏國建立,他做的是吏部尚書、御史中丞,然後也是尚書令,成為了實際上的宰相;

鍾繇呢,是相國、廷尉、中尉、太尉,從舉關中而助曹操開始,就是標準的公卿重臣;

郭嘉呢,他死得早,可依然是『掌戎律』,是負責軍法的;

唯一特殊的似乎是荀攸,荀公達這輩子基本上就是在為曹操出主意,而且軍事謀劃極多,算是個標準的謀士,可即便如此,他也一度出任尚書令!

至於說公孫珣見識過得其他人,諸如程昱、董昭、沮授、審配等人用謀士二字來論,那就更是可笑了!

歷史上,程昱出將入相,太守、將軍、尚書、公卿都干過,可就是沒幹過什麼『謀士』;

董昭呢?此人歷任魏郡太守、冀州牧、徐州牧、侍中、光祿大夫、太僕、衛尉、司徒,簡直是位極人臣;

沮授更乾脆,在韓馥手下就是騎都尉,而袁紹一來也許給了他軍隊,後來更是奮威將軍,一直都是獨立領兵的將軍;

審配則和荀彧類似,他是袁紹的總幕府、託孤大臣,也是實際上的丞相職務……

總之,所謂謀士,其實並不存在這個專有職業,最起碼並不廣泛存在。更多的,乃是會給君主提意見的宰相、尚書、牧守、將軍。而由於他們的日常工作不能被詳細記載,史書上又只會記錄他們的智謀高光時刻,所以後世總結性的將他們統稱為謀士,如此而已。

或者再舉個例子……王允王子師歷史形象算是謀士嗎?

當然是!

但此時人家卻是大漢豫州刺史,標準的漢室重臣,手下眾多才智之士,又像是個君主模板!

連公孫珣都要在到達陽翟三日後,便匆匆出城十里,還要帶上城中、軍中所有六百石以上級別官員,一起相迎……當然了,關羽是不好帶的,公孫珣長了個心眼,讓他和公孫越一起留守大營。

沒錯,王允來了!

這位新上任的豫州刺史分外盡忠職守,此時汝南尚在黃巾賊手中,路上到處都是賊寇,可他聽說輪氏、陽城、陽翟這條路通暢以後幾乎是立即動身,直接開始巡視起了豫州……要知道,此時連朝廷給公孫珣的新旨意都還沒影呢!

但不管如何,人家來了就是來了。

而且,這正是公孫珣之前不得不迅速趕到陽翟的一個重要緣故,他必須要趕在王允到來前將陽翟城的浮財給賞賜下去……潁川文太守是個政治生命已經事實完結的待罪之臣,可王刺史卻不是!

那麼,分了人家州中財貨的公孫珣,又怎麼可能不心虛到引眾來迎呢?

「子師兄,數年不見,你真是風采日盛啊!」來到陽翟城西門外的長亭處,眼見著豫州刺史的儀仗停在了幾十步遠外,然後王子師領著自己的從屬下得車來,公孫珣也趕緊直接引眾向前。

「文琪!」已經足足四十八歲,眼瞅也有五旬的王允鬚髮已經全都有些泛白,但此時精神卻極佳,當即便步行向前,捻須大笑。「我一老朽,便再是有風采,又如何比得上你呢?旬日之間掃蕩東郡,復又聯手左右中郎將大破十萬潁川蛾賊,兩戰後洛陽當面之危已經盡去,真真是力挽狂瀾!還有當日鞭死趙忠索賄家奴一事,也是讓人聞之振奮不已。」

公孫珣拱手而笑,一副很自得的樣子,實際上卻是無言以對……感情在人家王刺史眼中,打死一個閹宦索賄家奴站穩立場這種事情,居然是和那兩場大戰差不多重要的事情,如此姿態,公孫珣實在是不知道是該吐槽他呢,還是該稱讚他?

「文琪過來,隨我來認識一下我的兩位從事。」雙方各自寒暄一聲,公孫珣剛要按照官場規矩引薦自己身後兩個兩千石,也就是曹操和程普二人了,卻不料王允居然一反常態,先要介紹他的兩個從事。

也是奇怪!

當然了,隨著王子師接下來一開口,公孫珣也好,身後的曹操、程普也好,還是說在更後面冷眼觀察的婁圭、戲忠也罷,居然全都恍然大悟。

「文琪,此乃潁川名士,海內碩儒,荀氏八龍中的六龍荀爽荀慈明!」王允指著身後為首一個年紀頗大頭髮花白之人得意笑道。「荀氏八龍,慈明無雙,朝中諸位都想徵辟咱們的六龍先生,卻不料被我搶了先。」

公孫珣等人不敢怠慢,趕緊上前拜見,口稱六龍先生,算是做足了禮儀。

要知道,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龍,是荀彧的親叔叔,而正如荀彧在荀氏這一代中最為出類拔萃一般,荀爽也是他們那一輩中最出色的一位。不過,因為黨錮的緣故,他之前常年隱居在漢濱做學問,號稱碩儒,已經多年未回家了……而這種人,只要想做官,公卿之位手到擒來,根本沒法用官場規矩來對待人家。

實際上,此番黨錮開釋,朝中三公九卿都想徵辟他,但是荀爽都沒有接受罷了。

不過,他現在願意屈居一個從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就眼前而言畢竟是他家鄉遭了兵禍,無論是為了家族還是為了鄉梓,他都沒理由拒絕這個從事的職務……大不了此番亂平以後再辭官歸家就是了。

出乎意料,號稱碩儒的荀爽居然是個開朗乾脆的人,舉止言語中沒有任何架子,當即便反過來拱手問候:「久聞白馬將軍大名,此番鄉梓得保,正該謝過將軍與諸位朝廷棟樑才是。」

言罷,他居然後退數步,對著公孫珣與他身後的曹操、程普躬身大禮一拜,慌得這三人趕緊去扶。

然而,這還不算,被公孫珣扶起後,這荀爽復又轉身,向前兩步,居然又朝著公孫珣身後的一大堆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的軍官們躬身一禮。

那些軍官素質參差不齊,有人自然知道對方底細,有人卻根本不知道此人是誰,但看著公孫珣、曹操、程普還有這豫州刺史都對此人如此客氣,又哪裡敢拿大?

於是乎,亭舍前一時慌亂如麻,許多人都趕緊躬身回禮,而公孫珣三人又自然趕緊去攙扶。

「好了。」王允見狀不禁笑著解圍。「天氣暑熱,亭舍這裡本就不是說話的地方,咱們趕緊見禮完畢,然後入城再聊。」話到此處,這王子師復又指向了一位年紀並不是很大的「文琪、孟德,還有這位程校尉,你們來看,這裡還有一位你們一定要認識的,他正是魯國孔融孔文舉,乃是至聖先師二十世孫!」

曹操和程普等人愈發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