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九章 明白

客棧最好最大的一處客房,乃是所謂觀海景房,門楹上方正中書有觀海聽濤四字,頗有氣勢,也不知是誰的手筆。

而此時,這家客棧的繼承人,公孫珣公孫少東,也正盤腿坐在這間房中臨窗的床榻上,然後往窗外看著大海、聽著波濤,一時出神。至於他手下兩個文士,一個婁圭一個王修,也都各自坐在床榻另一頭,卻是一個抬頭一個低頭,然後俱無話語。

「少君,」良久之後,居然是從外面而來的韓當打破了沉默。「那掌柜已經把嚴禁流出內部書籍的通告交給咱們的商隊,然後緊急沿商路往各處發出去了;你寫給主母那邊的書信也已經快馬送走了;而且那掌柜還從商隊和附近客商那裡幫我們換了幾匹白馬出來;至於他本人我也按照你的意思安撫了一下。」

「這就好。」公孫珣恍然從窗外收回目光,然後長舒了一口氣。「辛苦義公了……此事其實是我母親奇思妙想,下面的人一時疏忽而已,咱們就到此為止,不必多言了。」

婁圭和與王修,還有剛剛坐下的韓當,趕緊頷首稱是。

「不過,既然已經在有那麼多客商的客棧中顯露了身份,那接下來也就沒法再潛藏行蹤了。」公孫珣強打精神答道。「休息一兩日,等我身體恢複了,咱們就直接打馬入襄平。」

三人又是忙不迭的答應。

「可若是如此,」公孫珣復又嘆道。「初來乍到,我既沒有主政一方的經驗,又不知道彼處的底細,到了襄平又該如何行事呢?」

「這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婁子伯向來是喜歡第一個發言的。「畢竟天下多有共通之處,一縣之政事也不過就是那些東西罷了。」

「你說來聽聽……」公孫珣此時也是無可奈何,更兼身邊無人,便也只能選擇聽信對方了。

「其一,在於勸農;其二,在於興教;其三,在於治安。」婁圭捻須從容答道。「這三件事情是一個縣令的根本職責,至於再多的事情,什麼兵事啊人事啊,那就是太守的職責了,與縣令其實無關。所以,縣令理政無論如何都要以這三事為核心展開。」

此言一出,韓當倒也罷了,旁邊的王修卻是連連頷首,就是公孫珣思索再三也只能點頭稱是……本來就是嘛,這三件事情的確就是一個縣令理政的三大原則,也是一個縣令職責範圍內的主業。

甚至到了一郡太守,所謂以郡為國,堪稱一國之君,也最多再加上一個人才選拔的重任,然後邊郡地區再加上一個軍事戍衛的職責……而且真要細細來講,人才選拔其實也是興教工作的一部分,軍事活動也是治安工作的一部分。

「既如此,」見到婁子伯難得說了點正理,公孫珣也難免認真了不少。「子伯以為這三件事情又該如何具體開展呢?」

「先說農事。」婁圭侃侃而談道。「農事無外乎是兩策,一個叫做推廣農藝,這是為了肥沃土地,增加產量;另一個叫做興修水利,這是為了防災開荒、擴充耕地面積……」

公孫珣微微頷首,表示贊同:「說到興修水利、防災開荒,我倒是忽然想起了本朝名臣張堪。想當初漁陽郡不過只是一個中等郡國,可是光武用張堪為漁陽太守,他居然能一邊對抗匈奴一邊在沿著沽水開荒,最後不僅打得匈奴人不敢寇邊,更是開荒八千餘頃,生生讓漁陽多了一個狐奴縣,使得漁陽一躍為著名大郡,這應該便是此舉的極致了……遼東地域廣闊,卻河流縱橫或許正適合水利開荒。」

「然後是興教……」婁圭見到公孫珣如此贊同自己的說法,也是愈發得意。「此事不必多言,無外乎是建立學校、獎勵風俗二策。」

眾人再度紛紛頷首。

「至於說治安,其實也是兩策,首先是要理訟斷獄,宣揚法治;其次是群防群治,獎勵鄉里。」話到此處,婁圭不由朝自家主公遞了個眼色。「遼東終究是邊郡,應當選拔勇士,鍛煉成民防,以備不時之需……本郡可是有鐵官的,不能浪費。」

公孫珣自然懂得對方在說什麼,便微微頷首表示意會。

「子伯兄說的極對,」就在此時,那王修卻是忽然蹙眉問道。「想來也是治政的道理所在……可是據我所知,這些道理天下官吏也是明白的居多,但最終卻少有人能夠做到,想來其中必有些真正疑難之處吧?」

公孫珣也是當即蹙眉看向婁圭。

孰料,後者似乎早有準備,非但沒有覺得王修這個年輕新人有所冒犯,反而捻須稱讚起了對方:「叔治此言正說到點子上,年紀輕輕就能有此一思,將來必然有所成就!」

王修趕緊拜謝對方的誇獎,又順勢放低姿態請教……這其實是替公孫珣來問的了。

「道理大家都懂,為何卻做不成事情?」婁子伯哂笑言道。「其實只有兩個緣故,那就是擎肘與無力!」

「何為擎肘,又何為無力?」公孫珣不免正色問道。

「所謂擎肘,乃是說為官者,不免為上下官吏、左右同僚所滋擾,心思全都耗在了官場之上……正所謂上官有所求,下吏有所隱,然後同僚又來爭權,根本沒那個時間去做這些事情。」

「這倒是說到了根子上。」公孫珣不由搖頭失笑。「從中樞到地方,官場之上,哪裡不是黨同伐異呢?這事作何解啊?」

「這事無可解!」婁圭忽然厲聲道。「官場之上想要有所為,就只有奮勇而上,與彼輩爭鬥而已!而且還要爭而勝之方可施政!」

王修一時諾諾,欲言又止。

「倒也是金玉良言。」公孫珣的精神頭明顯高了一層。「可到底又該如何爭而勝之呢?」

「襄平城內,那高焉為一郡之主,又是少君你之主君,是何姿態且再觀之。」婁圭明顯是早有準備,於是立即應聲而答。「至於其餘人,無外乎是排除異己四字而已!自郡府至縣吏,誰不從之,那便去之!而如何去之……那就由少君自決了!」

王修一時無言,便是韓當也有些驚愕,唯獨公孫珣緩緩頷首:「此事我已經知道了,那無力又是怎麼個說法?」

「所謂無力,乃是指執行政策之事,需要人力物力,而當今天下,人力物力卻泰半都在世族、大戶、豪強、宗族之手。」話到此處,婁圭不由冷笑。「而他們多是貪鄙無知,欺上瞞下之輩,平日間連最基本的算賦都不願意上繳,何況是要他們出力?所以,即便是官吏一體,認真施政,可若不能抑制和使喚這些豪強世族,怕也是辦不成事的,這個就叫做無力!」

原本有些沉默的王修,此時卻也不禁一嘆:「子伯兄所言甚是,我在青州,常常見到豪強無德無行,為所欲為……那麼想來不管拉攏還是鎮壓,這抑制豪強便是子伯兄為令君所獻上的第八策了?」

「不錯!」婁圭捻須昂然應道。「推廣農藝、興修水利、建立學校、獎勵風俗、理訟斷獄、群防群治、排除異己、抑制豪強……這便是我婁子伯為少君治理襄平所獻八策!」

公孫珣聽到此處,也是不由振奮,然後就在榻上起身,握住了對方雙手感慨言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實在是不該把子伯還看做是當日連徵收算錢內幕都不懂的世族子弟!這八策,我公孫珣盡數收下了!」

婁圭也是得意失笑:「少君不必介懷,所謂知恥而後勇,若不是當日在中山所見所聞,大為震動,我也不會在遼西、緱氏時,與周圍人多學多問這些事情。」

公孫珣撫其手而笑……之前上岸後的尷尬,更是一去不復返。

就這樣,一夜無言,等他們再度上路時,定下『聽濤八策』的公孫珣一行人卻是胸有成竹,昂然往襄平而去了。

而果然,一路上,眾人沿途所見,只覺得遼東地域廣闊,遍地沃土,而且雖然處於塞外,卻氣候宜人,居然隱隱和青州彷彿,乃是天然的開墾之處,怪不得青州一有流民就多往塞外而來……而這,也與婁子伯所獻興農二策隱隱相合。

然而,時值農曆七月,正在秋初,莊稼都在地里,公孫珣一行人一邊指點河山一邊縱馬向北而去,卻總覺的周圍荒地多的過分……等到他們來到汶縣(後世營口),進入了遼河平原的範疇以後,眼看著周圍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卻依舊荒蕪多多時,眾人才終於感覺到哪裡好像確實不對勁了。

於是公孫珣徑直在汶縣城外尋了一處官寺,帶著侍從入內尋出了一個鄉嗇夫,然後便在鄉寺中亮明身份,詢問此處耕地之事。

這鄉嗇夫雖然有些稀里糊塗,但等到對方亮出身份來,他卻也是立即畢恭畢敬起來,然後就熱情的請公孫珣做了主座,自己則立在一旁回覆了這個疑問:

「回稟公孫縣君,本縣確實未曾行過興修水利、墾荒建田之舉……」

「這是為何?」婁圭當先一步,插嘴問道。

「這是因為此地不缺田啊!」鄉嗇夫對上婁圭就坦然了許多,便當即攤手言道。「不滿幾位,我們遼東這地方,一郡大小不亞於中原半州,而且自我們汶縣往北,乃是一片平原,所謂河流縱橫,多有沃土。所以莫要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