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九玄論道 第七百二十五章 元來塵世如此(羲塵)

八卦滅其七,最後只餘震卦在此。

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李辟塵面向東方,那最後一位塵埃之影浮現出身姿。

只是一瞬間,天地四面,八荒六合,如光陰與歲月在交織,李辟塵看見山海迭起,又看見山海化作桑田,而這一切在瞬間發生,天上的星辰移動位置,地上的百獸生了又死,白骨累累最終沒於黃沙之下,烈火升騰最後歸寂於大雨之中。

八荒的天地閃爍,那風景又變,這一次是帝鄉。

荒涼無邊際的原野,清風轉過,當中露出迷茫的牛羊。

群山蒼茫且巍峨,天上有神靈駕馭龍車而行,在山的那一面是神歸之處,而原野卻只是迷茫者的駐留之地。

帝鄉的光景再度變化,這一次出現的是一座山嶽,高渺到看不見盡頭,火紅的,如烈火,又似赤桃。

那層層山巒之上都有懸天之宮,宮依附著山,山上如生出了宮闕,李辟塵還沒有來得及看清楚這丹山到底是何模樣,那下一刻,天邊的五道雲彩匯聚,青白赤黑黃,那是五雲的光。

雲海騰騰,五雲仙鄉蓋過丹山,又是天外仙聖的居處,直至仙鄉外,無數的光景輪轉,看見一片又一片的高天如海中砂礫般咆哮而過,至最後,眼中的一切突然漲大,最後出現的,一座橫貫蒼茫的巨大仙山。

四方連綿不知窮盡,但所有的山脊都是向著中央而去,那最頂的山巔凌駕於星辰大海。

如此壯麗的景色已經不是人間的光景,李辟塵恍然回神,卻發現自己的身前不知何時出現了人。

最後一位「混元」。

同樣也是無名之君逝去之後的第一位「混元」!

乾坤寂寥,那座仙山突然開始凝聚,化作無盡的光雨匯來,李辟塵身前,那道塵埃之影不露面目,但那種釋放出的氣息,僅僅是一絲,便已讓李辟塵難以抵抗。

大聖之上。

不說在龍伯記憶中所看到的碧落黃泉二位大聖,如今李辟塵自己所遇到過的,他化自在大聖且不多提,畢竟只是一道念頭下界,而其餘祖師大聖都活在背景板中,真正打過照面的,只有在黃粱鄉中的吞天大聖。

吞天大聖極其強大,這毫無疑問,按照夢祖的說法,他已經吃掉了無何有鄉的一塊邊角,並且知道五仙之事,又能說出清靜二字,要知道,當初他化自在大聖下凡都沒有看破清靜經,吞天大聖卻一眼道出真言,足以看出其道行幾何。

而現在身前的這位,僅僅是一道氣息,已經凌駕於吞天大聖!

不需要理由認證,明明自己只是個人仙,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感覺到大聖的境界,但是每一次這種級別的存在出現時,冥冥內都有一種玄妙的感覺在告訴自己屬於他們的真相。

塵埃人的身上有光在浮動,正如光同塵所說的那樣,似「和光同塵」。

那座橫貫星宇蒼茫的仙山化作一團靈光墜入他的手掌,李辟塵清晰的看見,其中有高天浮現,有大地隆隆,亦有星辰輪轉,太陽升騰。

突兀的聲音響徹,隆隆回蕩天地星宇。

「混元者,無所不包,無所不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不可稱計,虛無之里,寂寞無表,無天無地,無陰無陽,無日無月,無暗無光,無青無黃,無柔無剛……」

「我五指一握,乾坤內外皆在手,日月星辰也無光!」

塵埃之人的聲音愈來愈大!

「非天非地,亦非星辰;山聖雷雨,造化玄真。」

「乾青坤黃,春秋漸冷;大羅初始,炁作三塵。」

他身上的塵埃伴隨著光陰破碎,寸寸崩去,露出其中真正的容顏來。

熾烈的火與光在他身邊縈繞,天上的雲霞化作丹袍青綾披拂在身,這位最古老的神聖露出真正之容顏,他抬起頭來,看向李辟塵,然而那面目卻與李辟塵一模一樣。

「無形之大道乃是真道,有形之大道已成下道,我本無形無相無名無念,但若要見你,想了想,還是露出容顏的好。」

「借你面目一用,也只留你自己一人獨看,倒也不會嚇到他人。」

這位古老的仙人開口,李辟塵莫名的鬆口氣。

「原來是借自己的面目……」

混元本是無形無相之狀態,此法如光同塵所說,乃是先天之一炁。

這位尊聖丹袍青綾,塵埃之中垂下光與影,那是陽與陰,動與靜。清與濁。

李辟塵恭敬的行大禮,而後開口。

「前輩是至真?」

大聖之上,只有至真。

「不可說,不可言,不可語,可說不可說,盡留予後人猜測。」

尊聖開口,聲音隆隆,而這一句正是之前李辟塵對光同塵所言的話。

他揮了揮手,忽然大片大片的塵埃匯聚,在這天地星宇之內,八荒六合之中,李辟塵的目光里,光陰輪轉,青黃紅三道塵土之炁匯聚,那青的化作高天,那黃的變成山嶽,那紅的落在地上,化了一個又一個愚鈍的生靈。

青的,在天上化出一尊仙的模樣,他站在東方的高天,穿著青與玄的長袍,身後是太陽在隆隆升起。

黃的,在山上化出一尊神的模樣,她盤踞在黃山的頂端,穿著五彩與土色的衣衫,她的身下是無數涌動的息壤。

紅的,落在大地,那些生靈變化,塵埃匯聚,成為一個個不同的模樣,他們密密麻麻,有塵土化成的生靈跌落泥巴之內,便伸出手來把泥土糅合入自己的塵身,於是他們變得堅固,不再虛浮。

那青色的仙人在天上撫起琴音,那黃色的神靈在山上奏響笙簧,大地上那些紅的,他們抬起頭聽見了這兩道聲音,於是自己琢磨,用石頭壘砌成山,開始祭拜。

這位仙與這位神並不是實際存在的東西,他們都只是兩道氣息,而這一切都歸咎在天外的「混元」之手,那掌中的三團炁輪轉不休,此不必再多說甚麼,自然是對應青黃紅三塵。

此時,古老的尊聖突然把手伸出,那三團炁壓在李辟塵的身邊。

「青塵、黃塵、紅塵……一炁生三,三炁化六,六炁之中又對三清三濁,自也對上三道塵世。」

「一切起始於此,自無名之君滅去,天上的大日越來越多,八十一位化身也散落在乾坤之內,有人居在青塵,有人落在黃塵,有人墜在茫茫紅塵,幾多苦難幾多愁,諸聖之道也開始分道揚鑣。」

李辟塵的身外,三團炁在輪轉,每一團當中都醞釀著難以想像的龐然力量,這是從最古老時代時便傳遞下來的,代表了整片乾坤寰宇。

尊聖看向李辟塵。

「塵埃重嗎?」

李辟塵搖搖頭。

尊聖又言:

「山嶽重嗎?」

李辟塵點點頭。

尊聖輕言:

「可山嶽也是塵埃聚起,之前已有明言,一粒塵沙從你指尖落下,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方成山海之姿,山嶽就是塵埃,我問你,為什麼山嶽重而塵埃輕呢?」

李辟塵開口:「塵埃若無心則輕,塵埃若有心則重,若無心者,便無念,無念者,塵埃便不會想到匯聚同道化作山海,若無心者,塵埃便永遠只是一粒塵埃。」

「然塵埃有心,匯成塵海,塵海再聚,化作塵世,將這寰宇填滿,這便是太重太重了。」

尊聖手指之中捻起一粒塵土:

「一粒塵可填海,一棵草亦可斬盡日月星辰,你看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尊聖把那一粒塵埃丟下。

「我說它是太陽,它就是太陽。」

於是那一粒塵埃墜落三塵之世,李辟塵看著那一粒塵埃變化,熊熊燃燒,化作了一輪耀眼的大日!

那種古老且厚重的氣息顯化,還伴隨著剛剛逝去不久的熟悉感!

那是如光同塵一般的太陽!

不過這僅僅是形容那種熾烈罷了,尊聖顯然也看出了李辟塵的震驚,道:「萬物有形而共通,若無形則無法相通,是謂之道不同。」

「光同塵是與我一起化生在乾坤中的事物,但我逝去,寄法於它,它才生出靈智,褪去大日之身,但此時,它已經落入下下之道。」

「可我卻為之欣喜,因為他已有心。」

李辟塵聽得這話,突然腦海中如划過靈光,尊聖看見李辟塵那一閃而逝的表情,頓時輕輕一笑:「孺子可教。」

「混元者,本該是無形無相,故此天地風雷,山澤水火,不過皆在自己一念造化之間。」

「我意即天意,我心即天心,我為混元,何必再去問天?」

聲音雖輕,但聽在李辟塵耳中,卻如同洪鐘大呂一般令人震顫。

東皇鍾在此時顯化而出,懸於乾坤之內而震。

同樣,那些兵刃俱都飛舞而顯,此時若是有人看得見這裡情景,必然要震駭莫名。

看那江上三千曲行禮,看白羽伏龍劍低頭。

那七殺刀以刃點地,那清明葫蘆立身於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