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九玄論道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二十四氣藏天機

驚蟄珠入手,李辟塵捏住此物,只感到一股溫涼酥麻之力從中傳遞而來,這是春雷之珠,蘊含雷霆之道,伴雨水而響,與那雨水珠正是相輔相成。

「都在看天,卻忘記了,驚蟄二字,乃是春雷響地之意。」

李辟塵笑嘆一聲,那眉心當中,玄門妙法清光顯化,而此時聽得一聲輕微雷響,正是李辟塵把神念打入此珠,而在盞茶之後,這驚蟄珠,便已經宣告有主。

天地之間,乾坤之內,微微響過了一道輕雷,悄悄划過滄海群山,順著水流而繞,最終徹底消散於此世。

那天上,諸仙還在驚詫,看那甘始志得意滿,步伐踏雲而退,卻絲毫不曉得,此人並不曾取到驚蟄珠。

李辟塵也不聲張,把那珠子收起,而祝凝心正好在此時行來,看李辟塵面色,微微詫異,又抬頭看看天上,見那些仙神妖魔之面色,又觀那白衡山甘始笑著退去,她心中聰慧,只是稍稍一想,便猜出了大概。

「師兄取到了那第二枚定海珠?」

祝凝心眨了眨眼,那睫毛輕顫,李辟塵點點頭,笑了一聲:「風聲雨聲雷聲,亂了人心,迷了人念,只看天卻不知地,驚蟄珠與他們,也是有緣無分,合該落入我手。」

「師兄,既然已將一顆定海珠尋到,我們便尋個地方隱起,待那龍華境開,再行進入吧。」

祝凝心言語:「這剩餘的珠子,就任由他們去搶好了。」

李辟塵:「丫頭,為何不去多爭幾個定海珠來,這一人神念莫非只能注入一顆珠子不成?」

祝凝心笑了笑:「這倒不是,不過,師兄不知道,你若是把神念灌入一顆定海珠中,那入了九霄銀河,也只有這一顆珠子有效,而第二顆灌入的珠子,那神念是可以抹除的。」

「也就是說……第二顆是可以被奪去的……」

祝凝心解釋,而李辟塵則是詫異:「這……什麼原理?」

「是因為道的緣故,這定海珠中蘊含著滄海間的天時之道……至於什麼天時么……這我也不曉得……」

話不說全,而李辟塵則是在瞬間恍然,對祝凝心道:「我明白了,這一顆珠子當中的道與持珠子者契合,而這天時之道,我之前聽人言語,是人間二十四天時之氣,是這樣……二十四氣代表二十四種天候,雖然有相輔相成之能,但卻不能在一身並存。」

「一人取一珠,一人一珠道相合,入銀河無憂,而第二珠的道被排斥,故此……嘿,原來打上神念烙印是這麼回事,其實是道的印記,而不是神念的印記。」

李辟塵這麼說了,而祝凝心聽得二十四氣之說,頓時詢問,可是雨水、驚蟄之說,在得到肯定之後,她才恍然大悟。

「如此看來,只要取了一顆定海珠,確實是不好再去尋第二顆了,這不僅僅會讓自己不得消停,還會引來一些禍端,造成不必要的交手……」

李辟塵嘆口氣:「確實是個好寶貝,只是若是不以入銀河為目地的話,取了珠子不用,處處東躲西竄倒也可以,不過誰又會這麼無聊呢。」

祝凝心聽了笑起來,而與李辟塵互相商議之後,二人化作兩道光華,遁入滄海群山之中不見,徑自找了一處山巔隱修。

而對於驚蟄珠的事情,待到那甘始退去一日之後,他方才法訣腹中除去雲霧之外,什麼也無,當時便明白自己著了老天爺的道,於是在苦思冥想之後,悟出了春雷響地之言,卻又不記得當初那雷霆落在何處,只是連連大嘆,氣的半死。

就在甘始自顧自哀的時候,那二十四珠剩餘的二十二顆又有了消息,在一處山巔,大雨化作小雨,落入一口大池,而諸人爭鬥不休,把那池水幾乎掀翻過來,連帶四周的山頭都被打斷。

最終勝出的,是一位叫做溫涼的儒仙。

雖然是儒仙,但他卻並不是人身,而是獸類本相,只不過無人能夠認出他修行的是什麼法訣,故此只能看其外表之容,不見真身。

這便更加少見了,因為儒仙人極其之少,沒有系統的修行之法,而人修成的都是很少,更不要說是妖類之說,至少幾乎無人聽過,有什麼妖類不修妖道,不走仙魔之路,更不去觸碰神道,而去走那儒仙之路的。

而他所得到的那顆珠子,喚作「穀雨」。

這顆珠子並不是從池水當中得到的,而是從山巔之下,一處田野之中,扒開泥土取得,那珠子深埋於泥土當中,上面還長著莊稼。

這也讓人感到奇異,更是不明白這傢伙為何能找到這顆珠子,而因為驚蟄珠諸人以為被那甘始取走,故此還不明白,這些珠子所存在之處,是要靠腦子去思考的。

並不是山巔有池,大雨化小雨落入其中,就一定有珠子埋藏的。

並不是雷霆打過天上,那雲海分開,其中就一定會有那珠子的。

這些定海珠,藏在滄海間中各處,所謂一個「藏」字,乃是關鍵,要的就是出人意料之外。

穀雨珠之後,是立春珠,此乃二十四珠第一珠,而藏匿之地更是玄妙,乃是山崖之中,顯化於一株桃花的花蕊之內。

那桃木孤零零的,也並無出奇之處,而這顆珠子的持有者則是好笑,也是和人爭鬥時不慎跌落,剛要升天,卻見這珠,於是不聲不響就取走了。

那天上的爭鬥者還在志得意滿,直到幾炷香後才反應過來,或許那立春珠已經被人拿去了……

在第四天,滄海間中有一頭寒蚌破開滄浪,被人擊敗,從口中吐出一枚珠子而去,那一顆珠子喚作「霜降」。

而那取珠之人,有人見到,他身上帶著一枚太傷令,而那擊敗千年老蚌的時候,僅僅出了兩指,那在蒼穹一划,其中銳氣搓天,卻又鋒華內斂,藏而不顯,是傷那老蚌之身,卻不破它之殼,放了它一命。

當日有人前去爭奪,卻被那人並兩指擊敗,那出手的乃是一頭蛟龍,被那仙家打的半死告饒而退,這才明白對方乃是一位武仙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