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初入崑崙 第1516章 看不透

泉上城下,不只是苗藤虎的大軍,趙令行又調遣了二十萬大軍過來。

共三十萬大軍進攻泉上城,瞬間,異常激烈的戰爭,在泉上城瞬間打響。

當然,泉上城由於地勢原因,三十萬大軍的人數優勢,並沒有什麼用,反而讓泉上城的齊國大軍不斷消耗。

趙令行也沒辦法,泉上城的地勢,註定了只能拿下面士兵的性命,去硬打。

泉上城的燕軍,也爆發出了超乎想像的戰鬥力和抵抗力。

燕京內的滿朝文武,也不斷收集消息,打聽前線的戰況。

而這時,一個特殊的罪犯,被押送回京了。

葉良平。

葉良平並沒有像普通罪犯一般,戴著枷鎖腳鏈,反而是身穿戰甲。

葉天兵雖然親自前往將葉良平給帶回來,但並不是認為葉良平做錯了,只是因為旨意如此。

此時,他們父子二人坐在馬車內,旁邊的葉良平看向自己的父親,開口說道:「父親,這件事……」

「你不用多說什麼。」葉天兵道:「你沒有做錯,相反,你做得很好。」

「恩。」葉良平點了點頭,他臉上露出惆悵之色,問:「父親,我一走,前線的戰事,我卻是放心不下,雖然離開前,父親您告知了下面的武將嚴格執行之前制定的戰略,可,誰又知道會不會有什麼變故呢。」

聽著葉良平的話,葉天兵說道:「走吧,先去拜見鎮親王,明日上朝,你也需要去的。」

葉良平心中一沉,自己此前對那個太監所說的那番話,蕭元申如此小氣之人,又豈能輕易的放過自己?

想著這些,葉良平嘴角不禁露出一絲苦笑。

二人很快便來到了蕭元京的王府內。

蕭元京此時正坐在後院中休息,聽下面的人說鎮西侯和世子來了,便讓下面的人邀請入內。

「世子辛苦了。」蕭元京此時站了起來,開口說道。

葉良平臉上露出苦澀之色,無奈地說道:「談不上什麼辛苦,除了制定戰略外,還未正經的和趙令行打上一仗呢。」

「趙令行的大軍,已經開始進攻泉上城了。」蕭元京緩緩說道:「鎮西侯,世子,你們二人對大林郡那邊的情況較為熟悉,認為泉上城能頂住多久的時間呢?」

「若是日夜不停的攻打,最多五天。」鎮西侯葉天兵開口答道。

「五天?」

蕭元京皺著眉毛,嘆了一口氣,說道:「之前我已經派了親兵去了齊國,想要截阻齊國的糧線。」

葉良平和葉天兵雙眼一亮。

「成功了一次,燒毀了上千輛糧車,可趙令行反應很迅速,立馬派了十萬大軍護送糧食。」蕭元京說道:「我親兵難以攻打這十萬兵馬。」

聽蕭元京如此說,對面的葉天兵二人,也是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林凡最後一次來信,只是說他有了一些新的辦法,並未具體詳說。

三人隨後又詳聊了一會,蕭元京這才親送他們二人離開。

這段時間,燕京內的文官們,一個個心裡都有些放心不下。

至於武將,更是如此,不斷的從各種渠道去詢問大林郡的戰況。

次日清晨,燕國文官,一一來到朝堂之上。

除此之外,倒是少見的來了兩位武將。

當然,為何要說少見呢。

之前朝堂之上的武將,辭去職位後,自然也就沒有心思來上朝了。

來的兩位武將,便是鎮西侯葉天兵和葉良平父子二人。

他們二人隨意找了個角落坐下,也不想引人注目。

這時,蕭元申走上龍椅,慢慢的坐在上方。

「罪人葉良平回來了?」蕭元申目光,直接朝葉良平看了過去。

他厲聲說道:「葉良平,你違逆我的旨意,是何居心?」

「臣錯了。」葉良平低著頭,沉聲說道。

「錯了?」蕭元申冷哼一聲,大聲地說道:「你們說說,違逆聖旨,應當是個什麼罪民?」

下方的文官,一個個互相對視了幾眼,不好隨意開口。

要知道,違逆聖旨,那可是殺頭大罪。

平日里,逞逞口舌之快也就罷了,現在開口,豈不是真要將葉天兵給往死裡面給得罪。

一群文臣要麼頭望屋頂,要麼低頭看地板。

就是沒有應聲說話。

沒有人想要輕易的將葉天兵給往死里得罪。

文官之中,能得罪得起葉天兵的,也就只有太師,太傅,太保三人。

其他尚書,也不想輕易開罪。

而三公地位崇高,雖然幫助太子甚多,但也不至於大清早跑過來上朝幫太子懟人吧。

更何況太子這一次,也並未專程叫他們三人來上朝。

「殿下。」葉天兵抬頭看著上方的蕭元申,說道:「犬子忠君愛國,雖未接旨,但卻是為了燕國好!若是殿下英明,必然能夠理解。」

蕭元申:「聽鎮西侯的話,你是在說我不夠英明?」

「臣可從未說過。」葉天兵道。

「哈哈。」蕭元申仰頭大笑了起來,然後冷聲說道:「給他們看看!」

這時,一側的太監,手中拿出一封信,雙手遞給葉天兵。

葉天兵皺眉起來,往這信一看,緊接著,臉色大變。

一旁的葉良平,也是心中奇怪,在一旁看去。

隨後,同樣如此。

至於其他文官,更是好奇了起來,不知道太子給出來的這封信中,究竟有什麼內容,竟然會讓這領兵多年的鎮西侯,也是面色大變。

「一派胡言!」

葉天兵冷哼一聲,舉起手中的信,說道:「殿下,騰遠誣衊我子!我子怎會有造反之心?」

聽到這,在場的文官,一個個臉色嘩然了起來,造反之心?

這信中的內容,難不成,是說葉良平有造反之心?

這怎麼可能,要知道,鎮西侯可是世代忠良!

在場的文臣不斷的互相交換神色,可以看出,他們的臉色都很凝重。

要知道,造反這種事情,一旦被落實,可不是鬧著玩的。

可若不是真要造反,沒有鐵證之下,太子蕭元申又怎麼會在這朝堂之上,公然的向葉良平發難?

看不透,看不透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