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

對晉南地區的戰事,保持原有的節奏進行著,第一、第二中央行營軍負責圍困晉城守軍,太岳行營軍負責掃蕩澤州北部以及潞州南部的城寨,封鎖潞州敵軍南援晉城的通道。

除了軍事行動外,同時還在澤州建立起除晉城之外的統治秩序,做到兵鋒掃到哪裡,根基就扎到哪裡,絕不給蒙軍絲毫反撲的機會。

當然,晉南戰區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奪取澤州州治晉城,卻也不是那麼容易能實現的。

除了入冬之後,冰雪嚴寒天氣對雙方將卒皆是嚴峻考驗外,一方面是蒙軍正從不斷從燕雲、河朔以及更遙遠的遼東(渤海)等抽調兵馬,填入潞州,窺機從潞州南援晉城;另一方面,除了近四萬守軍外,晉城之中近二十萬婦孺,有半數皆是南遷的蒙兀族人。

特別是後者,成為此時攻陷晉城,結束晉南第一階段戰事最大的障礙。

蒙兀南院近年來往南線遷徙逾五十萬族人,晉南澤潞兩州因突出的戰略地理位置,成為蒙軍在中原腹地經營的重心,總計安置了近四成族眾。

籌備晉南戰事之初,韓謙與李知誥等人都以為烏素大石出於保存其族元氣的考慮,會提前將這些蒙兀族人撤走。

這將能極大削弱進攻晉城等城池的難度。

然而烏素大石並沒有照韓謙他們所預想的那般行事。

烏素大石非但沒有將晉南的二十萬蒙兀族眾提前疏散撤走,反而都集中到晉城、潞州城兩座雄鎮之中,擺出孤注一擲、魚死網破的架勢來。

韓謙猜測烏素大石之所以做這樣的決定,必然看到楚廷少壯派日益崛起的勢力,同時也是給楊致堂、楊元演這些人冒險行事,提供更有力的心理支撐。

不管韓謙以往對敵軍將卒表現得有多仁慈、有多手下留情,對於被圍困於晉城之中的蒙兀族人而言,晉城失陷,他們最好的境遇也是妻離子散,男丁都逃難編入苦役營、婦孺都將難逃被拆散安置、可能今生都要接受地方鄉司監視的命運。

軹關陘大捷之後,對在平陽府、絳州府等地俘獲的兩萬多蒙兀族人,韓謙就是這麼安排的。

他不願搞大屠殺,但考慮蒙兀族人嚴重且尖銳的對立,也只能這麼安排。

他再心慈手軟,也不可能縱其北歸。

然而這一切,都決定了晉城之中被圍困的守軍以及民眾,這時的抵抗意志要比大梁兵馬以往所攻陷的任何一座敵軍城池都要強烈、堅決得多,甚至全城老弱婦孺都將奮不顧身的參與到城池防禦中去。

這種情形下,想強攻、速攻晉城,傷亡是難以估算的,最穩妥的辦法就用重重疊疊的壕溝營寨,將晉城死死圍困住,等到城中糧草斷絕的那一天,城池也就不攻而陷了。

不過,烏素大石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提前將大量的糧草收刮進晉城。

還有一個較為穩妥的辦法,就是在晉城南面的山嶺之中擇地修造堰壩,蓄水衝擊晉城。

晉城作為澤州的州治,城池堅固,同時地勢比周邊要高。

這決定了除了要在上游造壩蓄積足夠的水量外,還要在晉城外圍修造環堤,以確保大水衝下來後,能將晉城整個的浸泡在裡面。

這將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大工程。

而一旦實施水攻,也註定城中的平民將傷亡慘烈,但不管怎麼說,總比拿忠於大梁、為大梁立下赫赫戰功的將卒性命去填,要好得多。

當然,要成功實施水攻,除了要將晉城軍民死死圍於城中外,還要確保其潞州守軍無法南援。

同時還要保證南線的形勢,不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要不然的話,大梁兵馬也只能含恨南撤。

當然,烏素大石也是在賭,他賭晉城城陷之前,楚軍會出兵進攻淮西,那樣的話,韓謙就將不得不從北線抽調大量的精銳戰力南下,保住淮西這一根基之地。

「……市井之間,私議太后與梁主韓謙之事,陛下令嚴令禁之,要不然大楚體統何在?」

長信宮的議事大殿里,聽著戶部尚書黃惠祥「憤慨」的諫言,清陽美臉氣得鐵青。

雷成曾提醒過她,市井之間有人議論她與韓謙的舊誼,她起初也沒有特別在意,以為宮禁與市井隔著兩層高牆,只要宮裡沒有人亂嚼舌根,便無關緊要。

要不是張平今日親自抓住,她還想不到有些人真是能見縫插針、無孔不入。

張平原本想著將那名在幼帝面前亂嚼舌根的宮侍拖出去杖斃掉,就能將這事掩飾過去,至少不會在宮裡搞得沸沸揚揚,不至於在幼帝心裡留下太深的陰影;他卻不料將那名宮侍拖到崇禧宮東側的班院行刑時,明成太后恰到好處的「撞」了過去,勒令內侍府將這名宮侍明正典刑。

以大楚律,私議宮闈處以「大不敬」之罪,這名宮侍也是難逃一死,但問題在於明成太后「無意」將事情捅開,便有黃惠祥此時疾聲奏請幼帝下旨嚴禁市井街巷非議宮闈私隱。

明成太后、黃惠祥等人的用心良苦,張平以及沉默坐在御案之前的沈漾、楊恩他們心裡自然清楚。

而從幼帝氣得手腳都發抖擻的樣子,也能知道他們用此計的效果是何等之好。

然而他們又能說什麼?

難道他們這時候說散播消息者乃是有人居心叵測,年僅十四歲的幼帝就聽能進去,就能平息胸臆間的怒火?

幼帝就像一頭被撩撥到狂怒的幼狼,剛才怒氣沖沖的衝進長信宮,將韓謙賀壽進獻的計時鐘砸了稀巴爛,長信太后都沒能制止。

「非議宮諱者,皆以『大不敬』之罪收押懲處!」坐在御案之後,身量還顯得單薄的少年,咬著嘴唇一字一頓地說道,按住扶手的手青筋暴露,恨不得將金陵城那些亂嚼舌頭的賤民都抓起為五馬分屍。

「微臣遵旨!」京兆尹周啟年站起來,承旨說道。

幼帝還未親政,京兆尹周啟年直接站出來承旨,是不合律制的。

沈漾、楊恩、張平眉頭深鎖,意識到眼前這一幕非同小可,但他們卻無法站出來阻止。難不成叫京兆尹周啟年退回去,由長信太后親口下一道一模一樣的口諭,再叫周啟年站出來承旨?

清陽臉色氣得鐵青,杜崇韜、周炳武、張潮三人適時的保持沉默;而暫時還沒有接替周炳武出任知樞密院事、卻已有資格參與小朝會廷議的顧芝龍更是若有所思……

清陽氣得一佛升天、二佛滅世,好不容易挨到諸臣告退,彬兒也怒氣沖沖的趕回崇文殿而去,著宮女、侍宦退下去,偌大的長信宮議政大殿空蕩蕩的就剩數十根搖曳的燭火。

看到雷成還站在那裡,清陽怒氣沖沖地問道:「真是氣死哀家了,黃娥那賤婢,到底想幹什麼?」

「不是明成太后想幹什麼,實是信王、壽王以及潭國公黃化接下來想對淮西出兵了。」雷成走到近處,壓低聲音說道。

「怎麼可能?」清陽難以置信的盯著雷成,這一刻甚至懷疑雷成拿話誆她,厲色說道,「沒有哀家與沈相、楊侯爺的授意,周炳武有膽子會聽他們的擺布?」

在清陽看來,即便黃化與楊元演、楊致堂徹底勾結到一起,他們也有明成太后這個幌子,但還需要從周炳武那裡拿到禁軍兵符,才有可能調動大楚禁軍兵馬。

周炳武或許存有私心,但身為大楚宿將,他怎麼可能不知道,沒有政事堂議論的國詔,私授兵符等同謀逆?

到時候他就不怕滿門老小被侍衛親軍將卒押上法場,砍一個人頭滾滾落地?

而侍衛親軍目前看似以杜崇韜、張瀚、郭亮等人為首,但當年沈漾、楊恩等人主導侍衛親軍大都督府的改編時,一是大規模增設監軍文吏,制衡杜崇韜、張瀚、郭亮等將帥,一是將統兵權拆散、下沉到都虞候一級,確保拱衛京畿的侍衛親軍的穩定與忠誠。

侍衛親軍不造反、不嘩變,中樞就還掌握在他們手裡,楊元演、楊致堂、黃化他們能幹什麼?

「周炳武、杜崇韜、張潮等人,此時是不會聽他們的擺布,但倘若信王、壽王擅自出兵攻入淮西,將生米煮成熟飯之後,再爭取陛下的支持,周炳武、杜崇韜、張潮以及顧芝龍他們又將做何選擇?」雷成問道,「若不是所謀甚深,他們這幾年好不容易往陛下身邊塞進一個眼線,何苦此時這麼輕易就拿出來犧牲掉了?他們此時煞費苦心的激起陛下對君上的恨,煞費苦心的破壞陛下對太后的信心,總歸是有大圖謀的!」

「韓謙已然料到這點,那這麼說在滁州已經給他們挖好陷阱了?」青陽盯著雷成問道。

「君上這次好不容易才將蒙兀人二十多萬軍民圍困於晉城,好不容易將蒙兀人十數萬軍民拖在潞州,也不好容易說服蜀主堅定與大梁和睦友好的念頭不動搖,此際要是調北線精銳南下,君上在北線諸多部署都將前功盡棄。晉南或許可以延後奪取,但令蒙兀人獲得喘息之機,天下形勢變得複雜詭異才是大害,」雷成說道,「即便料到信王、壽王有可能行險,但君上暫時還是不想直接從北線撤兵。目前滁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