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

聽了葉非影這話,姚惜水心頭彷彿被扎了一根毒刺,直覺眼前一陣陣發黑,哪裡能想到她這些年苦心栽培,竟然抵不過韓謙十多年前兩塊破餅跟一句「世道如虎、人命如蟻」的鬼話?

哪裡能想她那麼早就輸得一敗塗地?

「姚姑娘是不是敗得心服口服?」馮翊嘿然問道。

姚惜水嘴角抽搐,恨不得撥劍將馮翊這破嘴狗賊以及葉非影這賤婢剁成肉渣子。

見姚惜水都快氣瘋的樣子,馮翊也不敢再刺激她,示意葉非影先登小艇,催促她說道:「你的無忌哥哥大艦等著你,咱們再拖延下去,他要是誤以為呂宮使、姚姑娘不放人,下令進攻那就糟糕了……」

馮翊又朝呂輕俠拱拱手,說道,「有句話可能呂宮使不愛聽,但韓謙既然吩咐了,我還得要說一句,呂宮使去襄北怎麼折騰,棠邑都可以掙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你們打出腦汁來,棠邑都能坐收漁翁之利,但與異族勾結這事,還要勸呂宮使莫要做,到時候不要怨棠邑親自下場收拾你們……」

「馮大人不想將『二皇子』帶走?」呂輕俠咬著牙問道。

「乳臭未乾的小兒,誰會在意?也許只有呂宮使視之為籌碼吧!盡請帶走吧,養得白白胖胖的,不要隨便殺了,說不定以後還能拿他跟棠邑換一條命呢。」馮翊哂然一笑,揮了揮手,瀟洒之極的抓住繩梯,跳上小艇,就是落地有些不穩,差點摔一跤。

看著小艇往遠處的巨艦船隊而去。

看著巨艦之上床子弩在烈陽閃爍的寒光,呂輕俠在這一刻彷彿蒼老了二三十歲,說道:「去郢州……」

「韓謙真會放我們過裕溪河口?」周元雖然沒有阻止呂輕俠交出葉非影,但這一刻猶是擔心韓謙會不會真放他們一條活路。

一定要闖,他寧可繼續往東闖,畢竟棠邑水軍在下游攔截的船隊之後,北岸便是揚州的揚子縣,南岸則是右龍武軍駐守的潤州丹徒縣,棠邑水軍戰力再強,也不可能將他們十數艘船都攔截住。

而從棠邑城往西到舒州東,長江有近四百里水道都在棠邑水軍的控制。

要是韓謙僅僅是詐他們掉頭,他們十數艘戰船、兩三千人馬,周元再自信也不敢奢望能闖過棠邑水軍四百里的水道封鎖。

是繼續往東衝破攔截,還是掉頭寄望韓謙大發慈悲、放他們一條活路?

「他應該會吧?」呂輕俠悵然說道,「倘若韓謙執意出兵河淮,視蒙兀為大敵,那我們今日皆葬身江底,對他就沒有好處……」

……

……

回到大艦之上,馮翊才摁著胸口喘著氣叫苦道:「媽媽呀,真是嚇死老子了,呂輕俠這輩子都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我真怕她按捺不住,將老子剁成肉餡喂狗啊。」

韓謙從轉帆掉頭的織造局官船收回視線,笑罵道:「我處處給呂輕俠留一線生機,就是防她狗急跳牆,避免將局面搞得難以收拾,你還有什麼可怕的?再說呂輕俠逃得如此狼狽,船上都未必帶了條狗,剁了你也只能喂蝦鱉!」

「你這個沒良心的!不過,現在放她們挾持太后、『二皇子』逃往襄北,淮東應該沒有任何借口躁動了吧……」馮翊說道。

「沒有王文謙相助,淮東到這時候都沒有覺察出金陵城裡的異常吧?要不然的話,這局勢還真未必能這麼順利的平熄下來啊,不知道到最後會殺到哪一步啊!」郭榮萬千感慨道。

雖然軍情參謀司昨夜花了大力氣,封鎖金陵與揚州之間的水陸通道,但揚州距離京畿太近了,直到確認現在淮東對金陵城內所發生的驚天波瀾都還沒有察覺,大家才算是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韓謙事前也更擔心還是淮東異動。

擁立信王楊元演看似沈漾等一干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畢竟延佑帝一系的老臣都有可能會被踢到一旁去,但從更深層次去想,信王楊元演卻並非是江東、江西、湖南世家宗族不能接受的選擇。

淮東目前僅維持四萬多常備兵馬,但只要江東、江西、湖南世家宗族媾和到一起,短時間內能擴編十一二萬精銳兵馬,軍事潛力不比棠邑差太多。

避免金陵亂作一團、屍橫滿城以及攔截呂輕俠宮變失敗後逃往淮東唆使信王楊元演起事,都是韓謙事前重點防備之事。

現在釘死呂輕俠「勾結蒙兀刺客殺死延佑帝、挾持太后、二皇子逃往襄北」的罪名,信王楊元演心裡有再多的怨恨、躁動,也只能接受金陵已立新帝的事實。

楊元演這時候還想異動,不僅外部得不到任何的支持,淮東內部也不會再有人支持他冒險。

「你代我去金陵處置後續事宜,換馮繚跟郭卻他們回東湖。而至於有人問及棠邑戰艦為何能趕在此時攔截逆黨,迫使逆黨往西逃竄,你便跟沈漾他們說,昨日皇城天色未暮便諸門緊閉、兵將調動,子夜又深宮大火不絕,我恰好人在棠邑,清晨看到有官船東逃,倉促調水軍戰船追趕,卻叫賊逆西逃,還要請朝堂諸公恕罪了……」韓謙跟馮翊說道。

「他們不恕罪又能如何?」馮翊嘿然笑著說道。

韓謙沒有理會馮翊,這才跟葉非影說道:「葉姑娘……以後是不是要喚你本名趙清影?」

雖說韓謙將馮繚、郭卻二人派去金陵坐鎮,但他事前並沒有把握能說服葉非影,他真正為應對宮變準備的後招,除雲朴子、秦問等人盯住皇城內廷的一舉一動外,主要還是於金陵逆亂之後,左廣德軍拆散後編入侍衛親軍之中的赤山軍老卒,有相當一部分基層武官這幾年暗中加入赤山會。

當然,要不是葉非影關鍵時終是沒能忍心下手殺李瑤,宮變可能會更血腥,更不受控制。

「非影無虧於心,往後還要以非影之名示人。」葉非影說道。

「那也好,你隨我們先去棠邑吧?」韓謙笑問道。

「趙無忌他人呢?」葉非影登船後並未看到趙無忌的身影,悵然問道。

「金陵事必,趙無忌便要率第三鎮師主力北上進攻譙州,他此時留在巢州整備戰事脫不開身,不像我們能抽身在長江之上閑逛,」韓謙說道,「你要是急著見趙無忌,我安排你登岸騎快馬趕去巢州。」

船速再快,都不及騎快馬走馳道趕路。

葉非影揖身行了一禮,這一刻無疑還是想迫不及待的見到趙無忌。

韓謙笑了笑,示意林宗靖安排小艇、護衛送她直接登岸騎快馬趕往巢州,他們還是要趕去棠邑城。

棠邑城跟金陵城隔江相望,韓謙還是要在棠邑城坐鎮幾天,直到確認新帝登基之事為各方接受,至少長江以南不會再掀起什麼波瀾,他才能真正脫身北上督戰。

……

……

韓謙坐船進入棠邑城,馮翊經過一番折騰,先進金陵城跟他哥馮繚、郭卻見上面,之後又以棠邑制置府進奏使的身份正式進宮,拜見新帝、兩宮太后及沈漾、楊致堂、楊恩等人。

呂輕俠等叛黨挾持太后、二皇子往淮東逃竄,於鰲山島附近水域為棠邑水軍攔截後往西逃竄——右龍武軍雖然在鰲山島有駐軍,沒有通傳令訊,都沒能反應過來——之後棠邑水軍上百艘戰船從巢湖、滁河水道駛出,封鎖長江水道等一系列以及韓謙臨時進駐棠邑城,並使棠邑水軍戰船往金陵城北側、棠邑附近的長江水面集結等動靜,也鑿實叫皇城之內的將吏,心臟懸在嗓子眼好一陣子。

馮翊攜立韓謙的奏摺過來,明確表示棠邑遵從諸大臣的協商意見,接受擁立大皇子楊彬登基繼位的結果,整件事算是徹底的塵埃落定。

這時候傳位、尊太后、治喪、討逆等詔也是依次頒傳下來,遣使四齣皇城張貼皇榜詔告天下,並頒傳京畿及諸州縣。

整個金陵城內的普通民眾,惶惶不安了一天一夜——昨日黃昏未至便皇城諸門四閉、從長陽院起到深夜十數處火頭一度使皇城火光映天、皇宮北面的靜江、靜海兩門廝殺聲傳盪許久,城中民戶不可能安心,卻到這時候才真正確認大楚又徹底變天了。

這一次變故掀起太快、又結束太早,一切都主要發生在皇城之內,甚至皇城之內也只是燒毀幾座宮殿、幾處衙司。

雖說這場混亂中還有上千名將卒、宮侍死於非命中,但跟八九年前持續一年有餘、數十萬軍民死於非命的金陵逆亂相比起來,這場風波又真是小得就跟江面上不起眼的浪花一般,甚至都沒有掀起什麼波瀾就破碎掉了。

這時候派往楚州報喪傳旨的欽差信使,也才正式登上官船沿江而下……

……

……

當然,在欽差御使攜旨出發趕往楚州之前,壽王楊致堂的私人信使張憲趕在入夜之前抵到楚州,詳細跟信王楊元演稟報喋血宮變的詳細過程。

之所以這麼做,並非楊致堂跟信王楊元演有過命的交情,也不是說楊致堂要在這時候跟信王楊元演搞什麼勾結。

這還是政事堂諸公協商過的一致決定。

說到底就是叫信王楊元演提前有個心理準備,不至於等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