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天時間

成功將濟南清軍張國梁部誘入泰安戰場後,信心與實力同樣強大的吳軍偏師胡懷昭部並沒有急著發起進攻,選擇了在米面山附近就地露宿,準備等天色全明後再和張國梁打這場野外大戰,清軍名將張國梁父子也在米面山上度過了他們人生中最為漫長的一夜。

近乎煎熬一般的等待期間,張國梁父子不是沒有考慮帶著軍隊連夜撤退,走來路撤回濟南,可是張夏鎮這條狹窄山道實在是太險峻了,兩旁都是根本無路可走的深山老林,從南到北綿延上百里,黑夜中撤進這樣的險路,幾乎肯定存在的吳軍伏兵隨時都可以給清軍致命一擊,到時候吳軍追兵再衝上來兜屁股一砍,前後受敵的張國梁軍就算不死光死絕,也絕對逃不出去幾個人去。

援軍也很難指望得上,省城濟南那邊是還有一些兵馬,可是一時半會趕不到這裡來接應張國梁父子,同時寶鋆就是再賞識張國梁,也絕不可能派出所有的省城軍隊冒險來救張國梁父子,所以張國梁父子就算是軍隊里還有些糧食,可以堅持一段時間,也未必能夠等到援軍到來。堅守待援,同樣是死路一條。

張國梁父子基本上只剩下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向東走,爭取擺脫吳軍的前堵後追,繞過泰山山區撤回濟南。另一條是等天亮後往來路撤,小心防範著緩緩撤到遇到吳軍的伏兵為止,到時候分兵而戰,讓一支軍隊負責攔截吳軍追兵,另一支軍隊則捨命衝擊吳軍的阻擊陣地,衝過去就是逃出生天,沖不過去就是全軍覆沒。

猶豫了大半個晚上,張國梁都沒能下定決心做出選擇,反倒是戰場經驗不足老爸的張蔭清再次看出其中危險,催促道:「父親,該下定決心了,不管是往東面突圍,還是往來路緩緩撤退,都必須得儘快拿定主意,越快動手越好。不然的話,到了天亮就晚了。」

確實需要儘快做出選擇,往北緩緩撤退必須攜帶劈山炮等攻堅武器,輜重糧車也必須帶上;往東突圍則肯定要放棄重武器和輜重車,把糧食與彈藥分發給士卒隨身攜帶,所以張國梁無法等到天亮再出選擇。而借著火把的光芒,又仔細的端倪了面前的行軍地圖許久,張國梁也終於下定決心,一拍地圖喝道:「往東走!」

「先向南到大汶口,避開吳逆賊軍容易攔截的泮水防線,然後再轉向東走,萊蕪和新泰兩座城池,不管能進那座城我們都有希望!實在沖不過去,我們也還有掉頭向西的選擇,拼著路上多餓死些人,怎麼都比被吳逆賊軍殲滅在山道里強!」

尊重老爸的決定,素來聽話的張蔭清沒有半點的遲疑,馬上派人把張國梁的決定知會各營,讓各營營官立即著手分發糧食彈藥,丟棄難以攜帶的劈山炮和輜重雜物,全力準備走開闊地突圍。而看著兒子忙碌的背影,張國梁的心中不由一陣酸楚,暗道:「上天保佑,我能不能活著回去不要緊,可我的兒子,一定要讓他回去啊。」

忙碌準備間,一夜時間很快過去,天色才剛微微發白,吳軍那邊就已經開始了準備發起進攻,已經連夜做好了撤退準備的張國梁不敢有任何的遲疑,趕緊率領軍隊發起突圍,帶著軍隊向吳軍最難攔截的南面開闊處發起衝鋒,率先打響了這場野外大戰的第一槍。

很可惜,張國梁選擇的突圍路線被吳軍方面提前料中,看到清軍下山,吳軍大隊既沒有傻乎乎的留在最容易攔截的東面泮水旁邊,更沒有蠢到跑去西面攔截清軍沖往黃泛區,果斷選擇了衝到南面當道攔截,守住了最容易通行的官道大路,把張國梁軍逼入了官道東面長滿雜草的荒廢田地之中。然後再借著荒地難以通行限制速度的機會,分出一軍迅速的東進到了張國梁軍的前方攔截,主力大隊則從容不迫的進攻張國梁軍的側翼,張國梁無奈,只能是指揮軍隊奮起迎戰,妄圖暫時打退吳軍,殺出一條血路逃生。

很可惜,張國梁很快就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不但高估了自軍的戰鬥力,又嚴重低估了吳軍真正精銳的戰鬥力,負責正面攔截的吳軍精銳營擊針槍彈如密雨,把主要裝備里治步槍的張國梁軍打得死傷連連,慘叫不斷,也讓只和山西吳軍交過手的張國梁目瞪口呆,大聲驚叫,「怎麼回事?這支吳逆賊軍,怎麼比江忠濟那股吳賊兵馬的精銳還要難對付?」

驚叫之餘,不肯死心的張國梁軍又指揮軍隊發起衝鋒,試圖衝到近處和吳軍攔截軍隊打近身白刃戰,犧牲一兩個營糾纏住這個火力密集到可怕的吳軍精銳營,讓餘下的清軍營隊可以成編製突圍。可是清軍依令發起衝鋒後,負責正面攔截的吳軍精銳營卻果斷轟出了擲彈筒炮彈,早早就打亂了清軍的隊形,逼得清軍士兵只能是三三兩兩的孤立衝鋒,先得躲開吳軍的擊針槍彈雨,又得躲開吳軍基層將領的左輪槍補漏,祖上積德才能衝到近前和吳軍拼刺刀,收到的牽制效果微乎其微。

與此同時,吳軍大隊也向張國梁軍的側翼發起了衝擊,不知死活的張國梁父子一度還打算以排槍禦敵,然而張國梁很快就發現自己依然還是在白日做夢,吳軍方面根本就沒什麼興趣和他比拼排隊槍斃,才剛看到他的軍隊排起密集橫隊,二話不說就是先用擲彈筒砸出一通炮彈,直到把清軍的密集橫隊徹底炸亂才發起衝鋒,根本就不給張國梁軍施展拿手多輪射的機會——近前了還又先砸出一些手雷,讓清軍更難排起隊列作戰。

不管那一支軍隊,突圍時最害怕遇到的就是近身糾纏戰,和敵人混戰成一團,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主帥更加無法如臂使指的指揮全軍,然後除非是象當初南京突圍戰時的吳軍一樣,能靠高素質殺退作戰的敵人,繼續成編製突圍,否則註定就是編製大亂,軍隊崩潰。而很不幸,這樣的噩夢今天終於降臨到了張國梁軍的頭上,而更不幸的是,張國梁軍還沒有能力殺退吳軍的衝鋒近戰,保持編製突圍。

慘烈的混戰中,吳軍以哨隊而單位作戰,不斷投擲手雷彈開路,一邊炸散試圖凝聚成團的清軍人群,一邊在敵群中橫衝直撞,肆意屠殺落單的清軍將士,儘可能的切割分離清軍人群。經過張國梁和傅振邦嚴格訓練的濟南清軍雖然拚命的互相靠攏,妄圖繼續保持編製,無奈吳軍的手雷彈專門克制這點,人群聚集越多越密集,越容易招來吳軍的手雷彈攻擊,翻滾著從天而降的苦味酸手雷落入清軍人群炸開,隨便一炸就是一片血浪,也隨便一炸就能放翻七八個甚至更多的清軍士兵,幾乎是輕而易舉的炸散清軍好不容易聚起的人群,繼而再等以百人為單位的吳軍哨隊衝到面前時,已經被炸散的清軍士兵也就只剩下了被亂刀砍死捅死的下場。

投降不殺的呼喊聲已經開始在戰場上出現,同時出現的,還有不敢再往大隊靠攏四散而逃的清軍敗兵,向南才衝出六七里路,張國梁軍就已經有了崩潰的危險——在平原地帶軍隊崩潰失去編製,等於就是只剩下被敵人肆意屠殺的命運。結果看情況不妙,無比後悔走開闊地帶突圍的張國梁一咬牙一橫心,乾脆命令軍隊向北面撤退,妄圖逃入狹窄山道避免崩潰命運。

來不及了,先不說吳軍不可能給張國梁這個亡羊補牢的機會,就是清軍方面也沒有辦法執行張國梁的命令了,掉頭向北的命令發出後,僅僅只有張國梁的直屬營隊和旁邊面向泮河的一個營隊做出反應,按照張國梁的要求掉頭向北,其他的包括張蔭清率領的清軍營隊都是被吳軍死死纏住,根本無法掉頭北上,被迫陷入了近身苦戰。

如果是自己的營隊被纏住,兒子的營隊還保持編製,張國梁倒是可以毫不猶豫的命令兒子不要理會自己,立即向北逃命。但是很遺憾,被纏住的是張蔭清的營隊,愛子心切的張國梁也只好放棄少得可憐的成編製機會,又帶著自己的直屬營隊沖向張蔭清所在的方向,妄圖救齣兒子,同時也把自己也送進了吳軍虎口之中。而另一個清軍營隊雖然往北逃得堅決,卻很快就被吳軍預備隊攔住,陷入更加困難的孤軍苦戰。

接下來的戰鬥只能用屠殺來形容,擁有著絕對武器優勢的吳軍將士就象剝筍葉一樣,一層一層的把清軍人群輕鬆剝離,也順手一層一層的撕成碎片,清軍人群左衝右突,死活沖不出吳軍的包圍,就象太陽底下的雪球一樣,迅速的融化變小,吳軍的包圍圈則是越來越厚,越來越密集。又激戰了一個多小時後,也就只剩下了張國梁父子帶著不到百人的殘兵敗將還在負隅頑抗,餘下的清軍不是被殺被俘就是四散而逃,四散而逃的還大部分又被外圍的吳軍步騎幹掉或是俘虜,只有少得可憐的人僥倖擺脫吳軍追擊,消失在荒野遠處。

「投降不殺!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催逼投降的口號聲越來越密集,張國梁父子身邊的清軍士兵也越來越少,包括張家父子的許多親兵在內,都選擇了放下武器向吳軍投降,而到了最後時,也就只剩下滿身是傷的張國梁父子和五六名清兵還在堅持,被吳軍將士重重包圍,插翅難飛。

「亂黨的狗賊,給你們最後一個機會,放下武器投降,饒你們不死!」

威嚴的呼喊聲在吳軍人群中響起,已經滿臉滿身是血的張蔭清和餘下的幾個清兵,也都把目光轉向了同樣滿臉是血的張國梁,鬍子上都在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