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4章 盛世的前夕

當皇帝能夠一言九鼎時,那就如同西醫一般,哪裡壞了直接切哪裡,哪裡破了就縫哪裡,是乾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見效也快。

但是當將一切交給百姓的時候,那麼就如同中藥一般,見效是非常慢的,讓傷口自己慢慢癒合,苦不堪言,但是卻能夠固本培元,令自身的底子變得更加深厚。

其實兩者各有優劣,不能完全否定任何一種。

如今的大唐帝國是選擇了中西合併,用政策去引導,但同時依靠民間的自愈能力,去癒合傷口。

這也是韓藝一貫的政治思想,如果他希望完全是百姓自主,那麼他就不會選擇武媚娘這個鐵腕的女皇,他當然知道武媚娘不會幹預受到束縛的,她一定會想辦法取得主導權。

可見韓藝還是認為如今這年代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朝廷,只不過權力不能都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中,那是非常危險的。像那唐玄宗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他英明神武的時候,那真是文治武功,國富民安,締造出亘古未有的開元盛世,但是他糊塗的時候,立刻就是安史之亂,偌大的帝國,瞬間崩潰,這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是非常可怕的。

又過去一回寒暑。

從表面上來看,吐谷渾似乎已經走出了戰爭的陰影,一目望去,那真是風吹草低見牛羊啊。

除此之外,還能看見無數個巨大的白色風車旋轉著,與以往風車不同的是,這些風車都是垂直風車,而這一項技術是來自於中原。

這吐谷渾原本就有風車傳統,這戰後人力更是缺乏,但是蒸汽機對於他們而言,那實在是太昂貴,根本用不起,想都不用想,其實中原用起來都是非常吃虧的。因此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傳統,大規模的使用風車,而同時賢者六院給他們提供了一種垂直風車的技術,遠遠看上去,那風車的風葉就如同船帆一樣,是與地面垂直的,共有六面,但卻是水平旋轉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效率。

如今吐谷渾的磨坊和榨油坊,已經全部都裝上風車。

並且,除鹽和菜籽油之外,風車也已經成為了吐谷渾最主要的出口產品,這技術雖是中原給的,但是生產風車的作坊卻是在吐谷渾,如今中原是全力研發蒸汽機,別的可都看不上。

可惜的是,這一切這只是表面上的,這傷口哪能癒合的這麼快。

如今吐谷渾的百姓又全部倒退到回帳篷時代,戰前經濟好的時候,他們也都在效仿中原,蓋建房屋、庭院,但是戰爭一來,基本上都已經被摧毀,一切的努力都化為煙塵。

他們現在盡量都不建造房屋,百姓都住在帳篷裡面,因為唐軍走的時候,給他們留下了大量的帳篷,以如今中原的生產力,這帳篷帶回去的成本是遠遠高於生產的成本,所以什麼鍋碗瓢勺統統都留給他們。

吐谷渾現在用的一切生活用具,基本上都是唐軍給他們留下的,他們主要是將錢用來從中原購買糧食和先進的農牧工具,至於自己穿的用的都是非常破舊的。

生活是非常艱苦,但他們又必須得節約,將更多的錢投入到生產中去,這就是資本的玩法。

身為戰敗一方的吐蕃地區,反倒是比吐谷渾好不少,因為吐蕃本土是沒有受到什麼戰火的侵蝕。

自韓藝頒布均田制之後,生產力是提升了許多,因為大家都是為自己幹活,而且暫時還不用交稅,不怕被人剝削,那當然往死里干,生產積極性提高之後,這糧食產量立刻就上去了,牧業也發展起來,而且他們也開始在一些磨坊裝上了風車,這風車都是拿著糧食從吐谷渾購買的,其實這也是對吐谷渾的一種恕罪。

而西北地區的百姓也在痛苦恢複之中,庭州這個主要的手工業城市,都已經被摧毀的七七八八,什麼又得從頭開始,這牧業一時半會也恢複不過來。

不過西北有一點變得更好了,就是環境變得非常好,那草原真是一片青綠,望不到邊,道路兩旁全部種滿樹木花草,道路修得也是非常平整,根本不要害怕迷路,來往的商隊也是絡繹不絕。

這就是因為商業化,以前沒有商業化,那草地都是上天賜予的,我的羊不去吃,別人的羊也會去吃的,就沒有人治理這些,但是如今都是資本家控制住了草原,草原成為私人的,那當然得保養好,草原要是被破壞,是在傷害資本家的利益,而且是根本利益,道路也得保養的非常好,因為這道路可是關乎資本家的命脈。

雖然這些地方的百姓窮,生活也過得比較艱苦,但卻都是非常樂觀,積極向上的,因為他們的生活正在慢慢變好,他們堅信只要再挨一年,生活就會恢複到戰前,他們已經看到了曙光,而且,如今只要他們努力幹活,至少也不會挨餓、挨凍。

中原還是給予他們大量的援助。

而中原地區的百姓,生活倒是沒有那麼艱苦,就是比較亂,主要是因為朝廷正在大規模的改革,這勢必會為中原地區帶來陣痛的。這一年來,國會幾乎是天天開會,討論這個,討論那個,就連一張辦公桌的錢,國會都得斤斤計較,因為目前朝廷負債高,但是收入卻銳減,朝廷上下當然得縮衣節食。

但是民間經濟卻在高速發展,因為朝廷減免農稅,再加上周邊地區又都急需糧食,導致資本又開始向農業流動,農業是大規模的興起,但是這種「興起」不是小農經濟那種「興起」,而是商業增長的模式,追求的都是最大化利益,農業技術在衝擊著瓶頸,像那蓄力收割機很快就出現了。

農業發展起來,糧食產量增加,這市場就立刻被激活,因為大家至少不愁沒飯吃,糧價比較低,百姓就有閑錢去購買其它商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從印花稅就可以看出來,商品印花稅是在大幅度的增長,但是這個稅種不會讓人感覺得到痛,這一隻鵝就拔一根毛,鵝是不可能感覺的到,但對於朝廷而言,若有幾百萬隻鵝來讓你拔毛,這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

再加上工業化的進步,導致貨物產量也是在與日俱增,物價就在下降,周邊地區都來購買中原的貨物,貿易來往是非常密集,那麼這貨幣就變得尤為的重要,只要交易就一定需要貨幣,那大家都是一個國家,而且除中原之外的地區,原本也都是沒有貨幣的,就是以物易物,因此大家都認同得統一貨幣,就是用大唐的開元通寶。

然而,長距離運輸,這銅錢是非常耗費財力、物力的,非常非常的不划算,這一萬貫的銅錢就不知道要用多少的馬和驢,代金券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市面上的代金券立刻就變得有些緊缺。

戰爭爆發初期,在韓藝的政策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決策,就是維護代金券的信用度,故此代金券還是深受百姓信任,因為那麼危機的時候,代金券都沒有貶值,證明代金券是非常穩定的。

然而,如今這貨物多半都是出自中原,同時資本又在滲透周邊地區,資本的滲透必然破壞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那麼就需要購買,那麼周邊地區的百姓自然也都開始用上代金券,除吐谷渾、吐蕃之外,什麼巴蜀、雲南等地,都開始使用代金券,反正只要代金券能夠購買中原貨物,對於周邊百姓而言,那就行了。

多了這麼多人口和地盤,這代金券的需求那真是與日俱增。

但是朝廷只是慢慢的將前面收上來的代金券再發放出去,還沒有開始印刷,不過從趨勢來看,韓藝的計畫,正在慢慢實現,只要朝廷發行代金券,財政立刻就能夠得到緩解,因此武媚娘和國會都不感到著急。

到時時機一到,朝廷發行代金券,那便是眾望所歸。

毋庸置疑的是,在這期間,商人是肯定發財了!

但伴隨而來的是,這民間的爭鬥也變得更加激烈,雖然武媚娘成功當上天后,但不代表民間的分裂就能夠立刻癒合,團結在天后周邊,這中原的傳統勢力,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不可能讓商人跟他們平起平坐,甚至於取代他們。

只不過當時國家內憂外患,百姓也不願意再打仗,都願意相信韓藝,支持韓藝的調解計畫,在沒有百姓的支持,這傳統勢力也鬧騰不起來,但是經過一年的發展,中原地區漸漸穩定下來。

傳統勢力就開始反擊商人。

近日,二十餘名關中非常有名的士紳,將自由之美給告到了大理寺去了,主要就是因為自由之美最近出了一件用鳥羽來製作成的裙衫,是非常的驚艷。

但是士大夫認為這些鳥是從秦嶺打來的,不能說是誰打下來,就應該是屬於誰的,這些飛禽走獸理應是屬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面的百姓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有份。

雖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說,但問題是現在國家也沒有個皇帝,而且,士大夫還拿出一系列的資料出來,從《禮記》上面,就有記載,周朝就已經有限制砍伐和獵殺動物的法令。

漢朝也有相關法令。

歷朝歷代都有類似法令。

那麼這就是中原的傳統。

以此來論證,中原的錦繡山河和山林中的那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