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1章 這就是無為而治

「真是好厲害的皇后呀!」

從政事堂出來,上得馬車之後,王玄道就立刻感嘆一聲,「這臨時約法本是用來約束皇后的權力,但是如果她的提議總是能夠通過,那臨時約法就失去了作用。」

盧師卦搖搖頭道:「此言差矣,如果沒有臨時約法,皇后還會提出這些有利於國家發展的主張么?可見臨時約法還是有效的。」

長孫延道:「但是久而久之,可就不一定了。」

崔戢刃笑道:「那你方才還支持皇后的決議呢?」

長孫延道:「就事論事,皇后這番提議對於國家發展還是非常有利的。」

崔戢刃笑道:「這就是皇后厲害的地方啊,她的主張一旦通過,並且使得國家發展的更好,那麼她的威望自然會水漲船高,但是如果我們為了這一點而去反對皇后,那與李義府等人又有何分別呢?而且我們也不會得到百姓的支持,長久下去,等於權力還是被皇后拽到手裡了。」

王玄道道:「可見我們還是得小心謹慎,不能大意。」

其實他們心裡還是多少不願意支持皇后的,因為這種主張一旦通過,皇后的權威肯定會增加不少的,但同時他們也知道,主張無為而治,其實就是在為商人崛起掃清崛起的障礙,因為商人的崛起會引發太多的矛盾,在統治思想中有著太多反對商人的,讓商人崛起合法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化解許多矛盾。

……

朝廷先是下詔,廢除禁止工商階級騎馬的限制。

這一條詔令,反對的聲音雖然不小,但是支持的聲音更大,尤其是阿史那彌射他們都非常支持,因為他們家族都賣馬,這能夠促進馬匹買賣,如今商人可是大客戶,不準商人騎馬,那他們家的馬賣給誰啊!

馬商、車商,甚至於草商都是非常支持這一政策的。

商人階級當然高興,雖然他們很多都經常騎馬,但是朝廷明言廢除,這就是要提升商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啊。

但是朝廷要確立「無為而治」為治國的中心思想,這個就引起極大的爭論。

這事一傳到弘文館,就立刻傳了出去,緊接著大唐日報就發表文章,闡明「儒家思想修身、齊家,無為而治治國,法家思想平天下」的新主張,而這一主張也冠以了皇帝和皇后的名義。

這也是武媚娘又重新憑藉政策回到世人的眼裡。

這其實就是一種宣告,我回來了。

長安的那些老儒生們也不管對錯,就直接對武媚娘破口大罵,將前面那一場危機中武媚娘幹得爛事,又都給挖了出來,就連「妖后亂國」的說法都出來了。

但是大家都不罵李治,提都不提,不是因為害怕李治,他們也經常罵皇帝,主要是因為李唐遵李耳為始祖,那李治當然要推崇我祖先的思想,這不就是儒家推崇的孝道么。

但是儒生總得找一個理由反對吧,那武媚娘就是最好的突破口,而且現在罵武媚娘,那都是理直氣壯的,根本不需要害怕,因為武媚娘之前犯了很大的錯誤,如今讓她主持政務,那也是為了皇帝,不代表大家原諒了武媚娘,反對的人都說武媚娘提出這個主張,不是為國家好,而是為了掌權,要毀掉臨時約法。

張文灌他們都已經預料到了,是拼了命的在朝中官員解釋,朝廷不是要罷黜百家,獨尊道家,新主張是為了讓三家思想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基本上還是貫徹儒道法三家思想並行的原則,只不過是確立無為而治為治國思想,不是確立道家思想為治國思想。

他們又跟弘文館的大學士,重新詮釋無為而治,首先一點,無為而治就包括仁政治國的思想,而且是要求在律法之下,給予百姓更多的自由發展,不給於太多的限制,朝廷不能與民爭利,但不是無所作為,朝廷的職責是根據百姓的發展,制定出宏觀調控的政策。

這麼一解釋,多半年青一代就都非常支持這一主張,因為他們已經被這個環境給感染,他渴望自由、開明的社會風氣,包括一些崇尚儒家的年輕人,因為這個主張,並沒有否定儒家思想,只不過是將儒家思想作為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不就是儒家的主張么。

士族本來也是儒道兼修,這種主張就迎合了他們的主張,他們也開始寫文章,支持這一主張。

但是如今可不是坐而論道,主要輿論武器那是報紙,而大唐日報和士族日報都是保持中立的立場,我們做得是買賣,想要在我的報紙上刊登你的文章,你得拿錢來。

這可就給予商人階級參與進來,提供了契機,以前這種思想上的爭論,跟商人有什麼關係,但是涉及到錢,他們能夠參與。他們也知道這種新主張是對他們有利的,但是他們不會寫文章,那麼只要是支持這一主張的文章,他們就出錢讓士族日報和大唐日報刊登。

然而,這種思想上的爭論,那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對於士林中人而言,這是可以讓他們一戰成名的,可問題如今這爭論是需要少錢,很多人也看到商人在後面不斷灑錢,許多本身就支持這一主張或者中立人士就跑去跟商人合作,我寫文章支持這主張,你們出錢幫我刊登。

大家又是一拍即合。

佛家中人,見道家和儒家爭得不可開交,大家的眼球都被他們吸引去了,沒有人關注他們佛家思想,這可不行,佛家在大唐的勢力可是非常強的,於是佛家中人也參與進來,法家中人也參與進來。到最後,墨家又不知道從哪裡竄起來,開始宣揚他們的墨家思想,但是他們沒有提倡「兼愛」、「非攻」等墨家核心思想,而是提倡學術論,什麼幾何學、認識論……

他們知道工匠的地位在提升,投資工匠可能能夠令墨家崛起。至於什麼「兼愛」,「非攻」,沒有什麼關注點,他們也就不提,我們墨家現在是專門搞技術的。

這一下可是熱鬧了!

而且這些爭論都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在報紙上面刊登。

皇帝也看得見啊!

這勢必會驚動皇帝啊!

故此李治趕緊將韓藝給叫到兩儀殿來。

「朕聽聞朝廷推行無為而治的新主張,士林的反對聲是非常高啊。」李治是皺眉問道。

「沒有啊!」韓藝搖著頭道:「大家都是非常支持啊,並且是用實際行為來表示的。」

李治愣了半晌,氣得直接將桌上的大唐日報甩給他,道:「那些反對的文章都刊登在你的大唐日報上面,你當朕是瞎子么?」

說得你好像看得清楚似得。韓藝暗自嘀咕了一句,拿起來稍微看了一眼,道:「陛下,這上面的文章可就是最好的證據啊。」

李治納悶道:「你這話是何意?」

韓藝道:「朝廷剛剛主張無為而治,大家就開始思考起來,這不就是我無為,而民自化么?」

李治嘖了一聲:「你這是強詞奪理。」

「臣絕非是強詞奪理。」

韓藝道:「陛下,如果我朝效仿秦始皇焚書坑儒,效仿漢武帝獨尊儒術,那他們還敢這麼說么?他們還能這麼說么?正是因為陛下你主張無為而治,他們才能這麼說,這就是我大唐之偉大,我大唐立國之本,開明和包容。」

李治稍稍點了下頭。

韓藝又道:「其實這些反對的聲音是有利於社會安定的,一旦朝廷不準百姓嘴上反對,那麼百姓就會拿起武器來反對,這就是為什麼我朝一直提倡廣開言路。朝廷應該在旁細心觀察,一個政策如果全民都反對,那肯定是不行的。朝廷聽他們的聲音,就知道朝廷有哪些方面不足,百姓需求的又是什麼,那麼就可以事先做到宏觀調控,這不就是老子所主張的『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其中核心思想還是無為而治啊。對於陛下你而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陛下應該更直接的聽聽百姓在說什麼,歷朝歷代很多國家滅亡,都是因為奸臣作祟,因為陛下你畢竟很難聽到百姓在說什麼,大臣們是經常欺上瞞下,但是最後出來承擔的又是皇帝。」

李治聽得呵呵笑了起來,道:「這話朕還是第一回聽到從臣子口中說出來。」

韓藝道:「臣是商人出身,深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陛下好,國家好,我才更好。」

「若你都如你這般想那便好了。」

李治笑了笑,又道:「但是任由士子反對朝廷,也不太好吧。」

韓藝道:「陛下,朝廷這回主張的無為而治,不是要徹底貫徹無為而治,而是要順應國情,不然的話,會產生許多矛盾的,但不是任由他們亂來,同時朝廷還是強調律法和儒家的道德,主要還是依靠儒家和法家為無為而治護法,他們用學術理論來反對,這當然是可以的,但若是有人別有用心,或者對陛下出言不遜,這就是違反了律法和禮法,那麼朝廷自然還是會出面的,只要在朝廷的控制之下,那就讓他們去說吧。」

李治稍稍點了下頭,要是做不到這一點,他也不會答應的,簡單來說,捨棄儒家,就是損害皇帝的利益,他沉吟半晌,道:「朕也寫篇文章,發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