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4章 商人愛財,取之有道

這李績特地派人來請,那肯定不是什麼小事,但是韓藝也沒有想到,那小將官直接將他請到了兩儀殿。

等到韓藝到來時,殿中就兩人,李治和李績。

看上去,李治的精神是要好許多,畢竟這壓力減輕不少,他如今不用再天天批閱奏章。

但是這也演化出一個非常有趣的制度,就類似於主席與總理,武媚娘就是總理,她主持日常事務,李治就專門負責軍國大事,一般情況下,這李績都不需要跟武媚娘照面,因為臨時約法是嚴格限制武媚娘干預軍政。

「微臣參見陛下。」

「愛卿免禮。坐。」

「多謝陛下。」

韓藝坐在了李績的對面。

他們兩個如今可是代表著文官之首和武官之首。

李績面色嚴肅道:「西北大都護那邊傳來消息,裴行儉從大都護府出兵,是兵不血刃奪回了小勃律。」

韓藝愣道:「兵不血刃?」

李績點點頭,道:「因為在得知裴行儉出兵之後,吐蕃與大勃律的軍隊便撤回了大勃律。」

韓藝喜道:「這真是好事呀。」說著,他又向李治道:「陛下真是英明神武。」

這小子!李治笑了笑,道:「你這些恭維之言就等會再說吧,雖然咱們兵不血刃拿下了小勃律,但是也出現一個問題,裴行儉認為小勃律是難以抵擋住吐蕃和大勃律的攻擊,如果再將小勃律交還給小勃律的王子,只怕到時又會重蹈覆轍。」

李績點點頭道:「老夫也贊同裴行儉的看法,小勃律乃是同樣西域的要衝,再交回給小勃律,變數太大,就還不如由大都護府直接統管。」

小勃律之前只是大唐的藩國,可不是說領土,裴行儉當然希望直接將小勃律納入大唐的版圖,這樣也算是他為大唐開疆擴土,要知道大唐帝國可是非常崇尚開疆擴土,因為整個風氣都很尚武,那尚武民族就是要開疆擴土。

韓藝沉吟半晌,搖搖頭道:「我並不贊成這麼做。」

李治詫異道:「為何?」

韓藝道:「司空方才已經說了,小勃律乃是通往西域的要衝,那自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周邊勢力錯綜複雜,如果直接納為我大唐的版圖,那麼勢必會讓我大唐與周邊地區產生利益矛盾,如果由小勃律的王子繼續統治當地,那我大唐便進可攻,退可守。」

李績皺眉道:「但是小勃律的地理位置對於安西四鎮的防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那裡落於敵人之手,那就可以直接威脅到安西四鎮。」

李治也是稍稍點頭。

韓藝道:「可是我們在西北的駐兵本來就少,就算直接統治小勃律,也還是用小勃律的士兵去布防,那我們何不派一些將軍去幫助他們鞏固當地的防守。如果我們就這樣佔領了小勃律,這也會讓周邊藩國警惕我們的,說不定下回都不會請求我大唐派兵援助,這會有損我們大唐在那邊的形象。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目前我們大唐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徹底掌控住那邊,如今我大唐的版圖已經足夠大了,理應先鞏固國內的統治,而不是去佔領更多的領土,這領土打下來容易,想要守住可是難啊。」

李治思索再三,如今國家連財政都沒有恢複過來,是有些力不從心,這藩國跟直接統治,兩回事,吐蕃這一掃蕩,小勃律肯定是滿目瘡痍,納入版圖之內,那必須得花錢,又看向李績,道:「司空你以為呢?」

韓藝又老調重彈道:「等過幾年,國內發展起來,鞏固了遼東地區、西北地區,以及吐谷渾地區的統治,我們便能將重心放到那邊去。」

李績看了眼韓藝,他也知道這是需要錢的,否則的話,也不需要找韓藝來商議,點了點頭,向李治道:「老臣覺得尚書令說得也不無道理。」

李治嗯了一聲,道:「那就這麼辦吧,繼續扶植小勃律的王子統治小勃律。哦,涼州已經傳來消息,吐蕃的使臣馬上就要到關中了。尚書令,一直以來都是你負責與吐蕃交涉,這回也由你去吧。」

韓藝忙道:「陛下,這回吐蕃派來的使臣,無非也就是解釋這事,希望我大唐放棄對他們的制裁,反正他們都已經從小勃律撤兵了,臣認為咱們也不必咄咄逼人,也狗急了也會跳牆的,這隨便派個人去應付一下就行了,臣最近忙得很。」

「什麼叫做隨便派個人應付,你如今可是尚書令,說話還如此隨意。」李治沉眉道。

韓藝訕訕道:「陛下教訓的是,微臣失言了。」

「那就派中書令去吧。」

李治也沒有怎麼勉強韓藝,這一次談判其實就是走個過場,因為吐蕃已經退兵了,又問道:「關於貨幣政策,執行的如何?」

韓藝道:「回稟陛下,一切都非常順利,預計明年,長安、洛陽就能夠恢複到危機之前的水平。」

李治點點頭,心中好生苦澀,敢情這幾年是在倒退啊!

韓藝似乎看穿了李治的心思,又道:「不過後年的生產規模以及國內的預計就能夠翻上一倍。」

李治又是驚喜道:「一倍?」

韓藝點點頭道:「在貨幣的刺激下,消費將會日益劇增,這將會促使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大,又會使得印花稅的增加,朝廷和百姓都會從中得利。」

李治這才露出笑容,道:「有兩位愛卿在,朕可安心啊!」

韓藝忙道:「這非微臣一人的功勞,皇后與其餘的大臣都是功不可沒。」

李治笑道:「如此說來,皇后還做的不錯?」

韓藝點點頭道:「皇后的能力確實毋庸置疑,臣也是深感佩服。」

李治點點頭道:「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吐蕃的這番舉動,預示著這一場打仗打不起來,軍方是非常失望,如今士兵可都想打仗,因為以前的福利是按照軍籍戶來算,而如今的福利是按照軍功來算,軍功越多,福利就越多,沒有出征過的士兵,即便是軍籍戶,他也沒有什麼福利。

但是韓藝如今是真不想打仗,特別是與吐蕃打,這三年之內,大唐騰飛的關鍵時期,可不能讓戰爭給打斷了。

不過韓藝也沒有想到,其實吐蕃這回之所以這麼慫,都不打,就直接退了,主要是因為祿東贊身染重病,祿東贊家族必須得全面收縮,保證祿東贊的權力,不會落入到他人之手,而軍隊就是祿東贊家族的最大保障,他們也不敢將軍隊都派去外面打仗,此時吐蕃也在進行著一場權力的鬥爭。

可不管因為什麼,這總得吹,而且得往死里吹,因為這是李治當機立斷決定的,上回吐谷渾失策,如今也算是扳回一城。

因此朝廷是立刻貼出告示,將收回小勃律的消息是昭告天下,在咱們皇帝的領導下,我們的大軍那是兵不血刃的就奪回了小勃律,可見咱們的皇帝是多麼的英明神武,可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軍隊是多麼的強大。

其實那小勃律跟中原百姓毛關係都沒有,都不知道在哪裡,但是百姓們聞此消息,都非常歡欣鼓舞,他們開心的不是說奪回小勃律,而是因為國力的強大,他們內心就有一種安全感,至少不用害怕被人打,他們就能夠全身心得投入到生活當中。

可見這國家的強大其實是能夠很好的凝聚人心,就清朝末那熊樣,百姓都以國為辱,怎麼可能會願意為這種國家效力,打仗肯定就跑,愛還是需要理由的。這時期的唐朝可就完全不同,如今唐朝乃是世上第一個帝國,而且全方面的領先世界,那當然誰都願意成為大唐公民,凝聚力就更加強,人人都願意為國家奮戰,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國家還是以內政為主,吹噓完皇帝之後,朝廷終於正式宣布,開始印刷代金券。

以前的代金券,就是金行一家在印,元家得也是金行代印的,沒有什麼關注的點,因為金行都是秘密印刷,百姓對於代金券的信任,是完全來自於對於韓藝的信任,可以這麼說,韓藝一走,這代金券就得亡,在那場危機中,已經充分得說明了這一點,韓藝一走,別說代金券,百姓連金行都不信任。

這種個人崇拜所帶來的一切影響,都是無法持久的,這人總是要生老病死的,想要持久,就還是要用制度來保證,某個人的威望,那只是一時,可能對於開始有著很大的幫助,但絕不是長久之計。

今日便是正式印刷代金券之日,毋庸置疑,這絕對是全城關注。

這一大清早,長安地區的各大富商和長安周邊的一些非常有名望的士紳都來到這無名坊。除此之外,還有三省、御史台、稅務局等官員,他們可都是來監督的,真是層層把關。

不但如此,每個人在入門之前,都得搜身,包括韓藝等宰相級別的官員。

因為這無名坊自身就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規矩。

什麼叫做制度,其實就是人人平等,制度中如果有特權,就難以持久,因為這個漏洞會越來越大,但是特權是不可能消失的,那麼就只能不斷的去變化,去調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