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4章 母退兒上

為什麼?為什麼事到如今,他都不願意承認這一切都是他的陰謀?

韓藝離開,武媚娘還是獃獃的站在原地,眼中閃爍著困惑的光芒,她原以為這回見面,韓藝一定是在她面前得意洋洋,耀武揚威,羞辱她,不,應該是用言語羞辱她,畢竟這成王敗寇,這種時候就應該囂張一點,這樣才夠痛快!

而且武媚娘這麼強勢的女人,竟然向韓藝低頭,可見她這回輸得的確是心服口服,玩得她是暈頭轉向,毫無招架之力,她從未有過這種感覺,她甚至都沒有將整件事弄清楚,她也有很多問題,都沒法想明白,她真的只是想求個明白。

但是非常令她失望的是,韓藝堅決不承認,差點還將她給說服了,認為這一切都是她自己弄成的。

見了這一面,不但沒有弄明白,反而更加糊塗了!

這該找誰說理去呀!

「他說得不錯,他確實沒有理由跟我作對,不管從哪方面來看,他都應該是與我站在一邊的,這樣對於我們兩個而言都是最有利的,那為什麼他要這麼做?而且事到如今,他也根本沒有理由再瞞下去,為什麼他一直要強調他沒有做過半點對不起我的事,難道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好?這怎麼可能。」

武媚娘站在草地上,目光渙散,自言自語著,時而皺眉,時而搖頭,猶如瘋婆子一樣,「不,這事絕不會這麼簡單,他一定是有所圖的,甚至可能這跟長孫無忌都沒有絲毫關係,亦或者長孫無忌也是被他利用的。他為什麼還不肯承認?他為什麼一直要強調他沒有對不起我?這裡面究竟還藏著怎樣的陰謀?」

……

而那邊韓藝出了御花園,那是一臉輕鬆,與武媚娘此時的心情,形成非常有趣的對比。

謊言?呵呵,你們對於謊言的理解,也真是太膚淺了!謊言可不是名詞,而是動詞,當謊言照進現實的時候,那便是實話,只有當謊言偏離事實,那才是謊言。如果幾年前,我這麼說,那一定是謊言,但是就如今的情況而言,這可是大實話。

韓藝嘴角彎起一抹淺淺的弧度來,心道,不過我不會怪你的,畢竟你不是專業人士。

來到東宮,韓藝的神情立刻變得凝重起來,身為一個老千,什麼時候給什麼表情,那已經是本能的反應,都談不上什麼隨機應變。

剛到門口,就遇到李治。

「沒想到你這麼快就回來了。」

李治略顯詫異道。

韓藝苦笑的點點頭,但也沒有解釋什麼。

李治心裡也明白,武媚娘肯定還是不相信他,既然不相信,那也確實沒有什麼可聊的,嘆道:「讓這事過去吧,你也不用多想,還有許多事等著你去做。」

韓藝頷首道:「微臣明白。」

李治又道:「太子想為那些官員求情,這事你是知道的。」

韓藝點頭道:「殿下方才已經跟臣說過。」

李治道:「你怎麼看?」

韓藝笑道:「臣心裡非常感動,也非常開心,因為就殿下現在的年紀,只怕還無法將那些聖人之言給理解透徹,可見太子的仁義乃是天生的,這可是百姓之福,江山社稷之福啊!」

李治笑著點點頭,必須是天生的,也不看看他父親是誰,道:「你說得不錯,朕也是這般想的,朕有意讓太子參與政務,你對此怎麼看?」

韓藝聽罷,沉默不語。

李治道:「朕只是想聽聽你的想法,你有什麼話,說就是了,這裡也沒有別人。」

韓藝拱手一禮,正色道:「微臣覺得太子當今的年紀,如果直接參与政務的話,顯得有些過早了,臣覺得太子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因為太子如今這年齡是學習能力最強的。」

李治道:「朕就是這是意思啊!」

韓藝道:「關於這一點,臣有所了解,陛下打算讓太子參與政務,是要太子去處理一些政務的。」

李治納悶道:「這難道有什麼不妥嗎?」

韓藝道:「臣始終覺得在一旁旁聽比直接參与政務的效果要好的多,畢竟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讓太子直接參与政務,反而不利於太子的成長,因為直接參与的話,那麼太子就有責任,責任就會產生壓力,而這壓力並非是來自學習,而且社會給予的壓力。讓太子在一旁學習,那就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責任,那麼太子也就會輕鬆許多,他就能夠集中精力去學習,去觀察陛下和大臣是如何處理各類政務的,這看多了,想多了,再參與進來,上手就會更加快的。

另外,太子的身體也令臣有些擔憂,臣也一直都認為太子的身體才是第一位的,繁重的政務,如今太子不一定能夠承受得起,而且東宮的那些大臣,他們是奉陛下的旨意去教導太子,他們更在乎的是太子的學問和成績,而非是其他的,因為太子身體不好,陛下是不會怪他們的,但是太子學問不好,陛下就會怪他們,臣知道陛下非常疼愛太子,但太子如今更需要的是父愛,而非是皇帝的青睞。」

「你說得很對,這事的確不能操之過急,還得一步步來。」李治聽得是連連點頭,非常欣慰的拍了拍韓藝的肩膀,道:「太子能有你這位良朋好友,真是太子的福氣呀。」

韓藝道:「臣只是認為以太子的天賦和仁孝的性格,只要身體好,以後一定會成為一代明君的,故此養好身體才是太子目前最緊要的任務。」

李治聽得很是開心,因為太子的性格跟他一模一樣,一點也不像他母親。道:「你進去吧,太子還在等著你。」

「微臣遵命。」

……

當李義府父子婿三人被處以斬刑和許敬宗被免職的消息傳出去之後,整個長安城內外都是一片沸騰,轟動的效果只是稍稍亞於當初韓藝的回歸。

百姓心裡怎麼可能沒有怨氣,那真是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就是因為你們幾個人,將我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我的親人,我父母都因此而活活餓死,可見百姓是積怨已久呀!

那麼總得找一個人來背鍋,不然沒法向天下人交代。

不找李義府,就得讓武媚娘來背鍋。

當然,這事情肯定還沒有完,李治幾次強調要徹查到底。

而這一回牽連的人,可真是不少呀!

因為一旦出現貪腐,必定是一個龐大的貪腐體系,不是說一個人就能夠做到的,只要你在這體系裡面,你想不貪都不行,你要不貪的話,人家就得將你趕走,大家都貪,你不貪,那你就是要告狀。可見在這官場之中,你要麼就生在凈土之中,要想出淤泥而不染,那就只能去投河自盡。

當日就抓了上千人之多。

許多士紳、貴族都被牽連其中,當時武媚娘的政策是聯合貴族一同反商。

這些人都有一個龐大家族,而就封建律法而言,要抓就都抓,他們的那些親人都逃不了干係,為什麼古代流行大義滅親,不是說道德高尚,而是因為你要不滅親,人家就得滅你,你滅了親,你才有機會苟活於世上。

狄仁傑看到這個人數,整個人都是昏的,這要查到猴年馬月去,牽涉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且不說人手不足,如今大理寺加上刑部都已經裝不下去,現在朝廷可沒有錢修建牢房呀。

……

……

兩儀殿內。

李治這一目掃去,心情莫名的舒暢,因為如今站在兩儀殿內,多半都是青年才俊,就只有劉祥道、李績這兩個老東西。崔戢刃、王玄道、狄仁傑、任知古、鄭善行那可都是非常年輕的,當然,其中還有世上最為年輕的尚書令,韓藝。

這在唐朝歷史也是從未有過的。

只能說時勢造英雄吧,當時李治是沒有辦法,才選了他們幾個,先穩住局面,但是後來發現,他們還幹得不錯,展現出非凡的才幹來,那索性就讓他們繼續幹下去吧,再說,也找不到更加合適的人選。

「今日太子給朕上了一道奏章,朕看過之後,心裡即是欣慰,又是矛盾,拿不定主意,你們也都看看,認為太子的建議如何?」

李治說完,張德勝立刻將李弘奏章的抄本給這些大臣們送去。

狄仁傑看完之後,立刻站出來道:「啟稟陛下,太子天資聰穎,且宅心仁厚,真是我大唐社稷之福啊!微臣贊成太子的建議。」

長孫延也站出來道:「微臣也贊成太子的建議。」

劉祥道、崔戢刃、王玄道也紛紛表示贊成李弘的建議。

唯獨李績和韓藝這兩個大佬站在邊上沒有做聲。

韓藝很爽呀,終於可以跟李績一個等級,閉著眼就算是完成任務。

李治看了他們一眼,道:「可是他們將國家弄成這樣,若不嚴懲,朕難以出心中惡氣。」

盧師卦立刻站出來道:「陛下,那李義府為一己私慾,而貪贓枉法,而陛下為出一口惡氣,而不顧國家律法,陛下用李義府方法來懲罰李義府,那豈不是說陛下是贊成李義府的做法?二者是自相矛盾呀。」

李治聽得一臉尷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