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3章 武皇后的新政

武媚娘可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她知道民意是不能違抗的,哪怕是這事,也是民意幫助她將制定政策的權力給收入囊中。她不會說為了對付韓藝,而去胡來,將整個國家都給弄亂,這不是她謀求的。她的最終目的是要撥亂反正,將國家政策給拉回來,變回原先的政策,而且不要用粗暴的手段,這跟黨爭又是另外一回事,這樣的話,她就能夠掌控,韓藝那一套,她是真心玩不來,她要玩得來,她根本不會求變,她直接據為己有就行,當然,那韓藝也不會走了。

故此,武媚娘沒有說剛愎自用,都由自己來修訂政策,她是召集了朝中一些有能耐的大臣,在樞要大臣中,除了許敬宗、李義府這兩個心腹以外,還有盧承慶、許圉師、劉祥道、韋思謙。任雅相和辛茂將並不在內,那因為他們都是武將出身,這事他們弄不來,非但如此,武媚娘還從洛陽召來一些名望極高的士大夫,一塊來幫助她修訂這個政策。

陣容是空前的龐大。

李治與朝中其他大臣見了,也都放下心來,武媚娘沒有亂來,如果武媚娘只讓李義府、許敬宗來修訂,那很多人都會感到不安。

但這就是武媚娘最為精明的地方,他雖然將盧承慶、許圉師、劉祥道、韋思謙都給請來了,但同時她還請了不少士大夫,這些德高望重的士大夫,跟韓藝一直都有矛盾,是反對韓藝的,也是反對商人,而盧承慶、韋思謙等人那都是出自士族,這士族又講究輩分的,雖然他們是尚書,但是他們與這些士大夫也得好聲好氣的說話。

另外,盧承慶他們也不會韓藝那一套,他們也只會玩小農經濟,那麼不管他們怎麼去修訂,那肯定還是小農經濟,而且,許圉師、盧承慶、劉祥道他們也是有抱負的,也想展現自己的才能,他們是非常感激武媚娘,讓他們也參與進來,他們也是在認真修訂政策。

武媚娘是非常放心,給予他們寬容的環境,言者無罪,你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我不會怪罪你們的,這又幫助武媚娘籠絡很多人心。

這些人可不是廢物,全都是精英來的,無一例外,包括李義府和許敬宗,他們也都是滿腹經綸,讀過許多聖賢書,孔孟那一套,他們豈會不知。

在武媚娘的主導下,在這些精英的努力下,這政策很快就修訂出來了,主要有四條,還有一條附加的。

第一條,勸農桑,薄徭賦。

主要內容就是獎勵農桑,家裡有餘糧者給予獎勵,開墾出新田地,給予獎賞,而且,家裡地不足多少畝的百姓,可以免稅,以及在中原推廣新農具,耕田技術,紡織技術。

看上去好像只是針對農桑,其實不然,要知道在韓藝的政策,技術和圖紙那都是壟斷的,是由商人出資研究出來的,那商人發明這些東西,那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普世的,可是看這情形是得交出來一部分,因為國家要推廣這些,商人當然沒法反抗,包括元家的棉花紡織技術,也一定要交出來。當然,元家也一定會交,元家可不會跟朝廷作對。

薄徭賦就是免除百姓不必要的力役,但主要集中在兩都,在武媚娘的要求下,免除兩都所有的徭役,京畿地和洛陽的百姓今後都不需要服役,以往每個百姓,每年都得為朝廷工作十天半月,不管是掃大街,還是修葺房屋,這是稅制裡面的,這其實也是屬於減稅。

第二條,提倡節儉,禁浮巧,禁遷徙。

前半句是針對官員的,讓官員帶頭節儉,不能奢靡無度,禁浮巧,主要就是限制官員的排場,娛樂活動。這雖然是中原王朝的一貫方針,但是這明顯與韓藝的政策就是截然相反的,韓藝提倡消費主義,錢賺來就是要用,誰省錢發財的,消費就會帶來商機,商業就能夠得到發展。

後半句就是針對百姓的,限制百姓離開自己的鄉村,這個其實是一直有限制的,在中原人看來,背井離鄉是很凄涼的事,只不過在韓藝的主導下,這方面的限制變得很松,如今武媚娘又將它給收緊。

這其實也是典型小農經濟,與商業發展是敵對的,這人都不動,這商業不可能發展的起。

第三條,也就是重頭戲,就是全面徵收商稅,市稅不增,但將作坊稅提到市稅的兩倍,另外,關稅提高到百分之五,前面是千分之五,如今等於提高了十倍,這還不止,其中糧食和絲織品的關稅,更是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因為農桑乃是全民經濟,百姓主要反對的也就是這兩方面,限制商人操縱全民經濟,給你百分之七的稅,那商人只能漲價,那麼就不具備優勢,因為這東西家家戶戶都生產,你的貨進來,我的生計反而受到影響,這是完全符合民意的。而這關稅主要是在起點收,因為富商都集中在長安,在起點收就可以直接存入國庫,總之,你上船就得交稅,不是說出國,現在唐朝出國也只有吐蕃可以去了。

不但如此,還新增了山澤礦稅,這方面的稅收都是非常高昂,直接是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因為這些都是商人爭奪的資源,增開山澤礦稅,無疑又增加商人的成本。

當然,這些都是針對中原地區,半島、西北都不包括在內,武媚娘也不傻,徵稅徵到西北去,西北的百姓會理她嗎?可能都不認識武媚娘,征他們的稅,只會自找不痛快。高句麗那邊的話,因為才剛剛打下來,都還沒有恢複過來,並且軍方是有涉及的,當時商人主要都是跟軍方打交道,簽訂的契約是有軍方的背景,武媚娘可沒有膽量去撕毀軍方的契約。

軍方也沒有人忠於武媚娘,人家那都是忠於李治的,包括李績在內,哪怕是在歷史上,軍權也一直都在李治手中,直到李治去世之後,武媚娘才逐漸掌控軍權。

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第四條,就是增加八品以及八品以下官員的俸祿。這一條就是純粹籠絡人心,因為武媚娘借李義府提拔上來的人,現今都集中在八九品,等於武媚娘藉此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勢力。

至於那附加的一條,就是父親在世,母親去世,也得守孝三年,原本是守孝一年的,這也體現出男尊女卑的思想。這看似不起眼的一條,其實裡面是大有內涵,武媚娘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她不會做無用之事,這一點她跟韓藝非常相似,故此他們一直都很有默契,這其實提升婦女的地位,她也是婦女,不也是提升她的地位么,而且她借孝道,來提升婦女的地位,這個非常巧妙,順便還能噁心一下韓藝,孝道越被人看重,那韓藝的行為就越被人鄙視。

李治也是看過的,也都同意了,因為他也不太懂韓藝的政策究竟怎麼玩,武媚娘拿出來的政策,都是延續中原王朝一貫的政策,沒有什麼錯可以挑的,難道說勸農桑、薄徭賦是錯的嗎?

哪怕韓藝在,他也不能說錯,這要說錯的話,那就是跟天下百姓作對。

在李治點頭之後,武媚娘就立刻頒布自己的新政。

百姓開心呀,又是給獎金,又是減稅,這能不開心么,尤其是兩都百姓,他們都高興的瘋了,今後咱們再也不要去服役了。官員也都高興,因為底層官員是最多的,加工資,他們能不高興么。

地主、士紳也都高興。

武媚娘的新政說到底就是拿富人的錢,來貼補窮人,殺富濟貧。

這也沒有錯,可關鍵是,富人也有好幾種呀,地主是富人,官員也是富人,但是武媚娘卻只徵收的商人的稅,地主和士紳當然也高興。

百姓開心,官員開心,地主也開心,那可以說是普天同慶。

而且武媚娘做得是有模有樣,傳令各地,告訴那些地鄉紳、地主,這朝廷已經做到了極致,你們那些人要知足,別再去堵碼頭,攔路了,趕緊回去種地。

很快,大家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危機一下子就解除了,效果是立竿見影,這武媚娘的聲望那是坐著火箭上升。

其中最為受傷的就是商人,商人幾乎到了絕望的地步。

其實說讓他們繳納多少稅,他們都不會感到絕望,因為商人是非常頑強的,反正從古至今就被人壓著,一直抬不起頭來,生命力堪比小強。

然而,這關稅是令他們最為絕望的,因為如今正是他們拓展市場的關鍵時期,這人力也到位,資源也到位,可是你一旦徵收這麼高的關稅,那麼再加上運費的話,這成本是高的嚇人,就沒有任何競爭性,你將貨物從長安運到揚州,揚州百姓也買不起。

而且,商稅局是李義府掌控的,武媚娘將李義府召來,其實就是讓他來收錢的,因為李義府夠狠,夠毒,他不強行增稅,你就得燒香,誰要敢偷稅漏稅,那他一定會整死你的,哪怕是元家都不敢這麼做,老老實實的交稅。

但是誰在乎,商人階級是四個階級中,最為弱勢的一個階級,屬於爹不疼,娘不愛的那種,沒有人會可憐他們的,也沒有人想到他們以前為國家做得那些事。

……

「呵呵,看見沒有,看見沒有,這百姓是多麼的高興啊!可見韓藝的政策其實是不得人心,只不過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罷了。好在咱們皇后英明,看到了韓藝政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