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楊豐的大計畫

「快,快找陛下!」

從沙塵中鑽出來的劉備,一臉驚恐地尖叫著。

然而……

找不到陛下了。

他和他的那些文臣武將們懵逼地看著前方山岩,那些粉末化的沙子堆積著已經完全堵死了皇帝陛下消失的位置,就像河灘上一個被沙子堵住的螃蟹洞口,而上面不時滑落的沙子代表裡面依然在不斷震動,不過這震動正變得越來越微弱。

「快挖!」

劉備揮手喊道。

那些懵逼的民工們蜂擁而上,無數鐵鍬木鍬齊上,轉眼間就扒開了那沙堆,但緊接著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拱形洞口,洞口外緣的石頭全部變成了最堅硬的石英岩,足有一尺厚的岩層籠罩出一個約一丈高的洞穴,只不過洞穴完全被細密如塵土的沙子給填滿了,挖出的很小一部分可以看出內壁光滑猶如鏡子,而底下是同樣已經變成石英岩的平坦地面,寬度七尺,兩側各有一道溝槽……

呃,其實皇帝陛下是給他們挖了一個隧道。

這對他來說完全小事一樁。

他需要做的只是在自己計畫的範圍內不停分解岩層,因為劍閣山體是礫岩所以還得額外加石英護壁,小倩為他設計出方案,他只需要催動靈魂能量依照這個方案不斷向前就行。

很簡單的。

真要說起來他比盾構強多了。

只不過目前受靈魂能量控制範圍的限制,他無法製造出同樣大小的隧道而已,但就這施工速度來說,他已經是盾構望塵莫及的,正當他在山體內部悠然地直線向前時候,外面之前就見識過他摩崖石刻的許褚等人首先反應過來,還沒等劉備清醒他們就開始催促那些民夫繼續清理沙子。緊接著劉備等人也清醒過來,他們同樣就像發瘋一樣催促那些民夫上前,一片混亂中扛著鐵鍬木鍬拎著筐子甚至木桶的民夫們,如同螞蟻般拚命清理著填滿隧道的細密沙子,然後這個隧道真正展現在他們面前,然後他們更加瘋狂地清理著。

這是神跡!

真正的神跡!

什麼五丁開山和這比起來弱爆了!

這是天梯石棧變通衢大道的神跡啊!

甚至就連劉備等人都下手了,不過他們清理的速度太慢,畢竟哪怕他們有數萬人,真正能在裡面一線清理的也無非就那麼幾個,最多不斷換人可以始終保持效率,但憑手推車和筐子搬運這足足得數千方的沙子,那同樣也是一項大工程,當楊豐一個小時後從一千一百米外的山坡上,頂著對面霍峻和數以萬計軍民的目光鑽出來的時候,後面的劉備那邊才清理出了幾十米。

「看什麼,還不快動手!」

楊豐背著手朝霍峻喝道。

霍峻和那些軍民顫巍巍地看著他們的皇帝陛下,突然間不約而同地腿一軟跪倒在了地上,無比虔誠地叩首在地,然後以最快速度爬起來蜂擁向他身後的隧道口,這場彷彿狂歡一樣的挖土在兩個方向數萬人瘋狂地挖掘下,不斷向中間延伸,完全石英岩構成光滑如鏡的隧道不斷延伸。

不過進入深處後還是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必須得提供照明,一千多米長的隧道這必不可少。

哪怕有石壁的反射也不行。

但在隧道未貫通之前在這樣的環境使用燈火就很危險了,因為空氣無法流通所以肯定會熏死人的,既然這樣皇帝陛下只能上高科技……

他當然不會上電石燈。

以他目前能力上電燈多好啊!雖然電燈有壽命限制,但他要的也只是臨時使用一下,這東西還更容易製造視覺效果,然後劉備汗流浹背地去給他搜集銅錢,緊接著這些銅錢製造的銅線嵌入石英護壁並裝上燈泡,而隧道兩側各裝了一台大號的手搖發電機。以後在這裡反正必須駐軍,他們就負責在需要時候搖發電機就行,當然,也不是真正手搖,實際上是馬匹在搖,以後燈泡壞了再說,皇帝陛下暫時不管以後。

然後當這些燈泡亮起後,楊豐發現自己居然製造了一件藝術品。

話說在一個光滑的隧道內一排燈泡亮起,照亮石英護壁的時候,那簡直讓劉備等人驚為仙境。

等貫通後就更仙境了。

緊接著楊豐通過劍山。

向前雖然不說全是坦途,但至少劍閣,五丁關,朝天峽這些級別的險阻已經沒有了,他的車隊在劉備等人護衛下浩浩蕩蕩南下,很快走出純粹山區開始進入丘陵地帶,然後到達了下一站。

梓潼。

「文先公給你送信了嗎?」

楊豐問劉備。

「回陛下,臣已接到文先公的書信。」

劉備畢恭畢敬地說。

「那你如何選擇?」

楊豐問道。

「臣為漢室之臣,陛下之臣,一切當遵陛下之旨,既然陛下要開這弭兵之會,臣自然遵旨,只是孟德不過為陛下神威所懾,論其本意恐非真心欲偃兵息武,另者孫權雖名為興復漢室實則欲割據江東,無論其本人還是江東豪強之輩皆無真心,臣以為這弭兵之會恐難成功。以陛下神威,此時張魯懾服,關中有文先公之助,縱然孟德部下亦威服天威,而後臣以蜀中之兵馬,張魯以漢中之兵,合而可得十萬精銳,陛下親自統帥以出散關,關中幾乎可鼓行而定。

涼州之地馬超一人可定。

并州亦多忠義,必然不肯為孟德所用,關西指麾可定,而後大軍東出函谷以順討逆,縱然孟德抗拒亦無能矣。

中原最多一戰可定。

孫權所賴唯有大江,然臣控遏上流,其已無所憑,那時候豈敢再以一隅抗天下?不出兩年天下可定,漢室可復興,何必非要開弭兵之會?孟德又豈會放棄權柄,孫權又豈會入朝?」

劉備小心翼翼地說。

他是沒有別的選擇的,無論他本心如何此時都只能做忠臣。

畢竟他沒有抵抗的資本。

既然做忠臣就做真心實意的吧!

「你還是沒能明白朕的意思,何為漢室復興?難道此時這江山不是大漢江山朕不是天子?既然如此何來複興之說?孟德擅權也罷,專橫也罷,他依舊都是在為朕做事,他終究還是朕之臣下,朕當然不會管那些朝廷上的瑣事,當然要託付一個宰相,那麼若以治國之才能論,玄德以為孟德可否當治國之才?可否當這宰相之職?」

楊豐說道。

「這個,孟德確為能臣!」

劉備說道。

「難道朕欲求相還有超過孟德的?」

楊豐問道。

「沒有!」

劉備很乾脆地回答。

真要憑良心說他也知道曹操的才能是第一的,包括他自己其實也還差一些,看看人家這些年混的,再看看自己這些年混的,兩者有著明顯的差距。

「既然是如此朕何故舍孟德而求其他?」

楊豐說道。

「可是……」

劉備忽然可是不出來了。

「你所慮者無非就是孟德篡權,可你覺得他有這能力嗎?他的一切都是朕所賜,朕一言可與之亦可一言而收之,他敢謀逆朕就誅之,那麼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他敢不放權難道朕不能一旨解其相權?他敢謀逆則闔族誅滅,他若為忠臣則子孫綿延,那麼你是孟德當如何選擇?」

楊豐緊接著說道。

「臣愚鈍,還請陛下見諒!」

劉備趕緊說道。

事實是他割據的理論基礎已經不存在了,他割據的前提就是曹操專權迫害皇帝,但皇帝陛下這一巡幸四方就已經讓這個前提不存在了,既然大漢天子還是天子,那麼他們和曹操之間忠奸之分也已經不存在。哪怕他們喊清君側也沒用,因為君就在他們這裡,無論是他們治下的老百姓還是他們部下的士兵,都已經不會相信他們的這個口號了,這樣剩下就是地方與中央的問題了,或者說利益平衡的問題,而弭兵之會的確是解決的最理想途徑。

但是……

也是最軟弱的途徑。

曹操會分出自己的權力嗎?孫權會放棄割據嗎?弭兵之會不假,可弭兵之會也從沒真正成功過,晉楚兩次弭兵,第一次轉眼間就再次開戰,第二次純粹是靠壓榨那些小國互相滿足才成功,這一次弭兵之會三家可沒有那麼多肥羊可一起宰,三家都需要付出才行。

但這就很難了。

談是肯定沒用的,噴口水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話說孔明舌戰群儒的前提是雙方除了抱團取暖外沒有任何其他選擇,要是曹操直接封孫權一個吳王,孔明再說得天花亂墜也一樣會被打出去。而這一次連弭兵之會本身都是靠皇帝硬捏在一起,那麼還指望能出成果就見鬼了,不在會場上互相掄刀子就已經是奇蹟,實際上在見識了皇帝陛下手段前,劉備和他部下都一致認定到時候曹操會埋伏五百刀斧手把他們剁了的。

這完全就是希望渺茫啊!

「朕倒是還有一個想法,你可以將此也告知孫權。」

楊豐說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