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大明聖宗皇帝實錄

大明崇禎二十年正月初十。

帝誅張獻忠於成都,以其屍示之餘部,其黨李定國,劉文秀等皆降。

二十八日。

延平王大軍入成都。

張逆黨羽孫可望自梁山奔宣漢欲北入漢中,為其將馬唯興所誅,馬唯興以其部歸降。

蜀平。

同日,閩粵總督鄭芝龍奏報荷蘭人退出台灣。

設台灣府以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二月十五。

帝率大軍出敘州。

先,王弄土司沙定洲趁朝廷多事無暇顧及,娶阿迷土司普名聲寡妻萬氏,以臨安生員湯嘉賓(萬氏妹夫)為謀主,攻破昆明逐黔國公沐天波,沐天波逃奔楚雄,沙定洲竊據昆明,至是,遂出兵以拒聖駕,戰之昭通,沙定洲為天罰所誅,逆軍畏服聖威悉歸降,帝入昆明,沐天波自楚雄來朝,帝以沐天波不能守土責之,廢其世職並削爵為懷遠侯。

滇平。

五月七日。

帝出昆明。

二十七日。

帝至貴陽,召各地土,漢官員,以奢崇明戒之,並請太祖而賜之地瓜,玉米等種,諸土司皆感懷畏服咸呼聖明,帝悅之,遂下旨自之以後無土漢分別,各地土人皆為皇民,各地官員不得禁其下山居住,有欲平原定居者依漢民例分其皇田,若貴州田地不足者,可移之四川湖廣,乃至於中原,各地土司皆有封爵,於是土人皆涕泣以頌聖恩。

八月十日。

帝出貴陽。

九月十日。

帝至桂林。

桂王及廣西土,漢官員迎駕於桂林,是日,廣陵王吳三桂以克西安奏捷,偽帝李過自縊,劉宗敏為其部將所殺,其餘人等皆降。

關中悉平。

帝賞平關中之功加廣陵王上柱國,封太師,增其封地萬畝,並以廣陵王世子吳應熊尚建寧公主,建寧公主,帝之養女,又以關中造賊禍最久,百姓饑饉,下旨免關中三年賦稅,又以中原大熟,調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之糧運關中以賑饑民,由是關中咸歌盛世。

十月五日。

帝還應天。

十月六日。

上柱國,太師,廣陵王吳三桂以克太原奏捷,姜瓖兄弟三人皆為部將所殺。

山西平。

帝以平山西之功增廣陵王封地萬畝,並以晉商范永斗以下諸人,自崇禎十七年之前既為建奴黨羽,罔顧朝廷法紀,賣國以求利,更兼為多爾袞牽線使姜瓖等投降建奴,並引建奴入關,其後又依附闖逆抗拒王師,故誅范氏等八家。並下旨單獨設漢奸錄以錄孔衍植,馮銓,陳名夏,范永斗等諸人以警示後人,另設貳臣錄以錄錢謙益,熊文舉等諸人以警為臣不忠者,又下旨於銅瓦廂鑄侯恂父子跪像以懲奸佞。

崇禎二十一年正月初五。

帝下旨改軍制。

以蕩寇軍為大明陸軍,並依天子六軍之制,設大明陸軍一至六軍,每軍四步兵鎮,每鎮四步兵旅一騎兵旅一炮兵旅,軍設重炮旅,工兵旅,重騎兵旅合計十萬官兵。另設大明海軍,分南北二洋艦隊及岸防鎮守府,以江寧侯張名振為北洋艦隊提督,以鄭鴻逵為南洋艦隊提督,並設南洋宣慰使於崖州,以鄭鴻逵兼南洋宣慰使,率鄭和號等二十艘戰艦下南洋宣慰諸國。

悉罷其他各軍。

初設西北經略使。

以宣大巡撫淮安侯堵胤錫為西北經略使,駐蘭州,禁絕西藩邪教,有信之者夷九族,以陸軍第一軍屬西北經略使。

設東北經略使。

以開平侯陳忠為東北經略使,駐遼陽,陸軍第二軍屬東北經略使,以追剿建奴餘孽,鎮撫蒙古及索倫各部。

設西南經略使。

以延平王鄭成功為西南經略使,駐昆明,陸軍第三軍屬西南經略使,以討伐緬甸,收復緬北各土司地。

並設倭國及琉球宣慰使。

以崇明伯沈廷揚為倭國及琉球宣慰使,駐鎮東府,既原倭人所稱之種子島,倭國,琉球皆屬之,並以倭人所稱之北海道非其舊地,乃毛人所居,一併收歸朝廷,設立安遠直隸州,倭國薩摩藩藩主島津光久拒不認罪,詔倭國及琉球宣慰使繼續討伐,並增設海軍陸戰隊一鎮駐鎮東府專司其事。

崇禎二十一年十月一日。

東北經略使開平侯陳忠奏報克偽清興京,偽帝豪格自縊,俘八旗男女六萬口,建州平,然尚有餘孽竊據朝鮮各地。

詔其追擊,除惡勿盡。

並以朝鮮國王收容逆黨,久不入朝責之,朝鮮國王認罪,帝赦之,但以其治國無方,移封汝南郡王,並賜親王袞冕,收朝鮮地以漢江為界,分樂浪承宣布政使司及永順承宣布政使司。

朝鮮又逆臣不欲內附,劫汝南王於漢城,分兵守各地以拒王師。

詔江寧侯以海軍討之。

十一月四日。

江寧侯率海軍陸戰隊第二鎮於仁川登陸,五日攻破漢城,擒拿逆黨並解救汝南王,汝南王涕泣叩謝聖恩,遂移其族於河南。

朝鮮平。

崇禎二十二年九月六日。

西北經略使堵胤錫奏報寧夏及河西走廊各地悉平,請出玉門關以經略天山。

准之。

八日。

南洋宣慰使鄭鴻逵奏報,請於龍牙門築城以鎮南洋。

准之。

十二日。

倭國及琉球宣慰使沈廷揚奏報克鹿兒島,島津光久切腹,倭國德川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畏服天威,遣使求和,併入貢。詔以德川家光為倭王,允其求和,並詔其對天朝船隻開放各港,每年進貢白銀二十萬兩,以鹿兒島及島津光久屬地併入鎮東府,另聞倭國有竊號為皇者,詔德川家光誅之。

崇禎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日。

工部奏報,崇禎二十二年大明鋼鐵產量突破三萬萬斤,帝甚喜,詔立鋼鐵工匠之像於皇陵之前。

是年天下大定,各地田地丈量及分配工作完成,仙種遍及諸府州縣,諸皇莊皇學亦建立,四海昇平,米價至兩百文,百姓咸歌盛世。

太子立。

立皇八子朱慈燁為太子。

並立太子生母秀妃為皇后,以靜妃為皇貴妃,封廢太子為韓王並就藩,以漢城為韓王封地,先是,帝廢宗室禁制,准諸王為官掌兵,又以永順新定設漢城宣慰使司,以韓王為宣慰使,因宣慰使兼領兵馬,有臣諫之以建文故事,帝不納,且言若太子愚如建文,則韓王何妨為成祖,韓王聞之上書固辭宣慰使,帝不允所請。

六月七日。

延平王鄭成功以克東吁俘其王平達力時奏捷。

緬甸平。

緬甸受東吁欺凌之土王,無不爭相入朝以謝聖恩,暹羅王亦入朝叩謝聖恩,帝始知東吁禍亂諸國之罪行,遂下旨於暹羅王及諸土王之前,將平達力時凌遲處死以安諸國之心。

十月二十日。

帝以安南都統莫敬耀所請,下旨討伐安南,以陸軍第十一鎮總兵李定國有擒平達力時之功,封南寧伯,升陸軍第五軍統制,為安南經略使。

……

崇禎二十六年二月八日。

荷蘭人犯鎮南城。

先是,南洋宣慰使安平伯鄭鴻逵築鎮南城於龍牙門,其城控扼海峽,華夷商旅依之,皆不往荷蘭人之馬六甲城,由是荷蘭人疾之,以兵船炮擊之,為守軍擊退,並擊沉其艦三艘。

帝聞之震怒,下旨討伐。

安平伯鄭鴻逵以戰艦五十艘南下,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逆戰於安不納島,敗之,擊沉其戰艦二十六艘,荷蘭人潰逃爪哇,安平伯追擊至巴達維亞,以艦炮毀其城,因土人以帝禁絕其教故助荷蘭人,安平伯未能登陸。帝遂下旨設南洋經略使於鎮南,並以延平王鄭成功為經略使,以海軍陸戰隊四鎮皆屬,並征暹羅,柬埔寨,緬甸等藩屬兵,詔安南及占城兩省駐軍為其後援,大舉討伐南洋諸島。

英吉利使者入貢。

英吉利使者稱其國與荷蘭正於泰西交戰,請以兵船助戰。

帝嘉之,賜其王璽書。

是年,北京至山海關鐵路開建,並試製蒸汽機車成。

順天大學教授王秋獻新式鑄炮法,可以鐵鑄炮,並於炮膛內製膛線,使炮彈射程倍於舊式銅炮。

帝悅,賜男爵。

並設大明科學院,以院士為正五品,至是,開民間獻新技術之潮流,數年間精於科學者紛紛以新發明獲進,民間亦以奇技為榮,以專利為富貴之道,如蒸汽機船,轉爐鍊鋼,蒸汽車床之類接連湧現。

是年,金州公司於金州殖民地採得一百一十五斤重狗頭金進獻。

帝悅之,下旨鑄大明元寶金幣重一兩,至是,大明錢幣金銀銅並行,並以聖旨定製,以一大明元寶金幣值十五大明重寶銀幣值一百五十大明通寶銅幣,一大明重寶銀幣當寶鈔一貫,一大明通寶銅幣當寶鈔一元,其下另有角分寶鈔,但一元銅幣重半斤,民間不便之,實際貫之下專以寶鈔流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