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區與孤立區

普瑞司頓的另一項貢獻,是他區分了樣本區(samples)與孤立區(isolates)。這使我們回想起各個生態系中,常見生物有幾種、稀有生物又有幾種的問題。

根據普氏的說法,所謂「樣本」就是一群生物,或是較大範圍中劃定的一小塊地。也就是說,樣本既可以指大範圍地區中劃定的小塊代表性區域,也可以指眾多生物中挑選出來的代表性生物。葛立森與厄忍尼斯在密西根與瑞典的植物群落裡劃定的樣方,正是為了做樣本研究。你家後院用粗繩圍起來的韓國草及蒲公英區是一個樣本;夏夜裡田納西的森林中,向火飛撲而去的蛾是該區全體蛾類的一個樣本;亞馬遜河中游一公頃的雨林,如果被大片相連不斷的相似雨林包圍,則這一公頃的雨林也是一個樣本。

相反地,孤立區指的是遺世獨立的一群生物,或是與世隔絕的一片地貌,比方說,島嶼。

這樣的區分非常重要,因為樣本區維持了常見生物與稀有生物間的某種平衡,而孤立區則維持了另一種平衡。樣本區內的稀有生物種類比孤立區多,為什麼呢?普瑞司頓寫道:「原因是,在孤立的島嶼上,我們必須估算出內部平衡的近似值,而且可能也要估算獨立經典分佈的近似值,因為島嶼中僅有少數的生物個體,生物種類非常少。」這裡所謂的「內部平衡」是指:孤立區裡的稀有生物,絕不可能有同類從外界溜進來增援,因此,獨立生存的稀有生物個體為數不多,而且完全自給自足;這些稀有生物可能自行生存繁衍,也可能因為無法獨立生存,就會從島上絕跡。

普瑞司頓又說:「大陸上劃定的小地區就沒有這種內部平衡,而是和周邊地帶維持平衡關係,而這個小地區本身,正是其周邊極大範圍的樣本。」所以大陸上的樣本區,往往孕育了較多種生物,能夠勉強跨過稀有性的最低門檻。樣本區內十分稀有的生物,往往因為周邊地區不斷地有同類生物進入(雖然數目不多)而不致於絕跡。

普瑞司頓客氣地加上一句:「以前研究物種—面積關係的人似乎沒有談到這件事。」一九六二年他寫這段話時確實是如此。但是從那一刻起,探討這件事的時刻已經來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