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冷戰:通向鐵幕之路(最終卷) 第100章 最後一場政變(25)

「德國人不肯終止行動么?」在杜勒斯成為正式總統後的第一次參謀長聯席會議上,面對遞交上來的情報,他的眉頭不知不覺就皺了起來。

為表示鄭重,也為表示團結,包括杜勒斯、艾奇遜和麥克唐納都出席了這次會議。

按照事先說好的安排,麥克唐納擔任副總統後會卸任總統衛隊司令官職務並裁撤人員,杜勒斯則在國會這裡保麥克唐納過關——就說清洗杜邦有他的秘密指令,這個交易很容易達成。雖然杜勒斯的指令不能說明什麼,但畢竟事急從權,更何況就算再要追究責任也是在杜勒斯而不是「奉命而為」的麥克唐納身上。

議員們大都知道真實情況,但現在杜邦已經死了,殺害杜威總統的幕後「真兇」也有了著落,再加上杜邦的產業都被其他財團瓜分完畢,才懶得有人挑這個頭,所以麥克唐納能輕易過關併當選副總統。

不過杜勒斯和艾奇遜都顧慮這種裁員行為會引發總統衛隊騷動——畢竟總統衛隊沒有什麼過錯,所以暫時還保留了麥克唐納的職務,希望他將兵力削減到一定程度後再卸任。這半個多月來,麥克唐納動作還算恭敬和迅速,已有6000多人離開了總統衛隊,按照「3個月裁員2萬」的進度要求來衡量不算慢。且杜勒斯讓FBI和CIA打探過裁員名單,發現裁撤的人員中或是健康原因,或是年齡原因,或是本人申請,反正看不出麥克唐納「清洗異己」的跡象,這讓他多少放下了心。

現在轉過頭來應付這檔子事情,麥克唐納電報也發了,杜勒斯的電報也打了,艾奇遜領導下的國務院也通過外交渠道進行了溝通和斡旋,但德國準備的軍隊還是不依不饒地準備跨過大西洋。

倒也不是說什麼什麼讓步也沒有,最起碼駐守在巴拿馬的聯合國軍人員就不動了——那裡有2萬多美軍,3萬多歐洲聯合部隊和將近7000日軍,另外聯合國也明確表示了對美國新政府的祝賀和成立,聯合國總部還為杜威下了半旗致敬——杜威怎麼說也是創始成員國領袖。

「但現在用了不一樣的借口,德國方面表示:一則部隊已調動起來,貿然終止不利於軍心穩定,所以他們準備在紐芬蘭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代號北大西洋和平使者;二則,智利情況不穩定,左右翼衝突在即,拉普拉塔集團已向聯合國發出了申援請求並得到了安理會授權,必須應對;三則,通過這次演習後將確定聯合國軍的規模,目前經費緊張,世界比較太平,建議將原定的25萬編製往下壓縮,控制在10-15萬或許更合適。」

一說起智利情況,艾奇遜等人臉色就不太好看:前幾年,智利左翼一直掌握著政權,雖然這些左翼是傾向於走布爾什維克道路的,但因為智利是唯一一個南美對美國中立的國家,所以美國方面也不想插手這些是非;但軸心勝利之後,隨著國社系統席捲南美,智利也開始騷動起來,傾向於走右派道路的政客和軍人渴望向政權發起挑戰,在杜威掌權的時候,出於對布爾什維克的厭惡和對國社道路的嚮往,杜威不想搭理智利左派,但現在美國的掌權人士換成了傳統派,美國態度忽然發生了變化,內心支持的卻是左翼政權。

美國大使在智利表現得很活躍,頻頻發言告誡極端分子不要試圖用武力或政變顛覆合法政權:雖然左翼和美國也不是一個意識形態,但總好過一心走國社道路的右派。至於能不能將右派拉進自己的陣營,艾奇遜經過努力失敗了,理由很簡單:右派一方面盯著美國在智利的那點產業,一方面對整天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國現政府,右派感到一陣說教般的噁心——哪有國社「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來得爽、來得直接?

而在南美其他國家全部或即將走上國社道路之際,智利這個尾巴就更讓人看不習慣,阿根廷已多次表示要「斷然行事」,前幾次都因為其他因素考慮而壓了下來,這一次霍夫曼不打算再壓了——先把智利引爆再說。

光德國或拉普拉塔集團出兵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合適借口,維和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按照安理會的章程,聯合國可以不經當事國申請和同意就介入維和,要「防止發生人道主義災難」,所以霍夫曼要訓斥里賓特洛甫和外交部:告訴他們不要以為智利遠在天邊就鞭長莫及,這世界上的事沒有什麼是德國不能管的,只有要不要管、代價大不大這個考慮,而智利明顯屬於要管的範疇。

參聯會其他大佬對智利無所謂:反正就是財團丟點錢,對美國國家利益談不上根本性的損害,但紐芬蘭島演習可不是小事情——視為德國準備再次對美國進攻當然還不至於這麼嚴重,但何嘗不是一種無聲的警告。

克拉克無奈地搖搖頭:「德國方面還對我們發出了邀請函,希望我們一起參與,擔任進攻還是防禦假象方,任由我們選。」

「你們怎麼看?要參加么?能參加么?」

「海軍無所謂……」尼米茨面無表情地說了一句,「不過這次演習沒有計畫,預算的話要額外多批一些……」

空軍同樣是這個意思。

陸軍幾個大佬就面露難色:美國與德國之間差距最大的就是陸軍,如果沒有壓倒性優勢,無論進攻還是防禦都不會是德軍的對手,更要命的是,這次演習並不是預設結果和套路,對方很可能出其不意,輸了沒什麼,但輸後很容易引起心態失衡,進而進一步加劇對陸軍壓力,也容易讓陸軍在今後自慚形穢,至於經費和預算,在陸軍眼中反而是小意思……

邀請函發來之後更加騎虎難下:是接招呢還是不接招,接招的話輸了容易心態失衡,不接招的話就只有明晃晃一個詞——慫!

李奇微問道:「德國來了多少地面部隊?」

「歐洲快速反應部隊4萬多,聯合國軍近8萬……這已經是壓縮後的兵力,本來要派20萬的。」

現場氣氛一片沉默:你還沒辦法指責對方,人家說的句句在理——紐芬蘭是大不列顛領土,要在上面演習是最正常不過的主權,而且德國也沒有針對美國的意思,這不演習都邀請你參加,說明是很友好的,哪有敵對國家攜手演習的呢?

杜勒斯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感到從未有過的棘手:從目前這個態勢來看,美德因為反布爾什維克戰爭而形成的短暫的蜜月期隨著杜威被刺殺而一去不復返了,柏林希望華盛頓走國社或者准國社路線,這樣他們可以跟安心些,現在華盛頓要走自己的路——杜勒斯知道不管怎麼解釋美國不會改變既定政策的話德國都不會相信的。

「那就好好議一次吧……這件事繞不過去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