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冷戰:通向鐵幕之路(最終卷) 第074章 世界和平(29)

1946年12月21日傍晚,第三帝國首都,柏林。

戰爭勝利的柏林接頭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巍峨雄壯的勃蘭登堡門和各條大道都張燈結綵,將夜色裝扮得分外美麗,偶爾還會有幾束探照燈光照入空中,不過現在可沒有防空管制,全是為了城市助興罷了。

對柏林人民來說,12月有三件值得一提的大事:

第一件當然是帝國元首選舉,候選人有兩個,第一個是霍夫曼,一個是威廉皇太子,實際上現在這架勢根本沒人和霍夫曼競爭,威廉皇太子也不想參與——他可是怕被人扣上復辟的帽子,不過只有一個候選人太不民主,所以竭力動員下,威廉皇太子勉為其難地表示會配合一下元首。

按霍夫曼的說法,第三帝國要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要堅定不移地推行國家社會主義價值觀、民主觀、文化觀,不但要有黨內民主,還要有社會民主,要讓德國人民感受到他們說話是管用的,選票是給力的——自然,關在集中營的都不是德國人民,這些權力和他們無關。

這話可不是一般的陳詞濫調,現在大戰結束,德國一躍成為歐洲霸主,世界領袖,德國人民都是看在眼裡的,這種實打實的基礎比嘴上吹什麼自信都強,德意志本來就是高傲的民族,現在更是不得了,不過總算大多數人民接受過教育,知道英國人、法國人、義大利人、美國人也還不錯——只比德意志人差一點點,如果不繼續努力,很容易被超過。

輿論分析認為,元首當選是百分之百的板上釘釘,看點有兩個:第一,參與率是多少;第二,最終得票率是99%還是99.99%?

為顯示自己無意攪局,威廉皇太子從競選班子到海報,甚至對外宣傳都是戈培爾負責,國社黨負責兩個候選人,戈培爾博士將這件事辦得很溜:元首身上全是第三帝國的象徵,威廉皇太子上全是第二帝國的象徵,這下好了,瞎子都知道第三帝國獨步全球,第二帝國別人打得被迫簽訂了《凡爾賽合約》,選誰不選誰還沒點提示?

第二件事是關於猶太人問題:由於戰爭獲得勝利,德國政府發布公告,無論是否服務期滿,從7月份結束全部猶太勞工服役,並由德國政府發放一批物資並提供船隻前往非洲以色列國定居,如果其他歐洲國家有猶太人願意去非洲定居,德國政府也可以協助一起安排,為表示猶太勞工對德國戰爭勝利的貢獻,霍夫曼出面做了一次演說:

「過去20年來,沒有人比我更始終如一日地抨擊猶太族裔及其群體對德意志民族的傷害,但在這次戰爭中,他們也為德意志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彌補了曾經犯下的罪行,涉及到個人,裡面肯定還有是是非非,我認為我們應該向前看,德意志和猶太民族之間的恩怨這一頁已翻過去了,我們也幫助猶太民族實現了獨立建國的夢想,並為猶太民族安排了土地和富饒的資源生存,大家兩不相欠,希望他們能在非洲這片充滿希望的國土上建設自己的家園,我們願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與以色列國的關係,我們承認以色列國是獨立國家、是文明國家,德意志不會嘗試控制他,但我們也反對任何其他大國控制這個國家……

在10年內,我們對以色列國的國家安全負有責任,一旦以色列認為自己可獨立執行國防任務、擔負國家安全時,我們將完全取消這種責任。」

從8月份開始,就有猶太人陸陸續續轉運去尚比亞,德國方面也履行了承諾,給他們發了一批安家的基本物資——猶太復國運動現在也能堂而皇之地活動了,他們負責接應從歐洲趕赴尚比亞的人民,按照與德國的約定和以色列建國憲法,每個新移民都會分到一片土地,同時還被授予尚比亞銅礦股份,不過這個股份和土地都不能出售。

由於以色列國是猶太民族幾代的夢想,再加上在各國都遭受排擠,因此很多國家的猶太人特別是中下層猶太人都向以色列轉移,德意的貨輪川流不息地往非洲運送民眾,甚至幾艘剛完工的軸心級航空母艦也一起伴隨出了遠門,來自法國、英國、小波蘭、俄國的猶太人絡繹不絕地去以色列,速度最快的當然屬在中東建設石油管道的猶太人。

到12月大選時,理論上德國境內成批次需要轉移的猶太人已落下帷幕,移民熱潮已轉移到波蘭和俄國一邊——據說還有人從東俄逃出來到西俄,然後再從西俄去以色列的,其艱險程度比起小說不遑多讓。

短短5個月移民,以色列國人口從最初的100多萬迅猛增加到300萬以上,甚至還有可能增加到500萬……大批移民到了以色列找不到工作,只能在政府統一安排下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住宅等,但有一點德國方面沒騙人,確實可以分到土地和股份,而且辛勤勞作的話維持溫飽是不成問題的。

美國是猶太大本營,在德美和平後,德國也不可能阻撓美國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美國作為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猶太財團是很有影響力的,但在美國暴亂中,美國猶太財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利用德國遣散猶太人的契機,杜威也做了差不多的工作——他給很多猶太財團安插上了通共的罪名,沒收了他們的資產用於沖抵對德債務,至於人員,派船往非洲一送就算了事……所以以色列人口迅速膨脹到300萬以上,美國是有很大貢獻的。

為表示美國的誠意,美方向以色列政府贈送了很大一批過時軍火——實質上是美國政府裁軍後剩下來的,對這樣的舉動,霍夫曼事前已預料到了,所以做了10年安全的保證——這個保證與其說是為了保護以色列的安全,不如說是為了震懾以色列。

國社黨內對此有不同意見,認為不應該放任以色列,因為以色列佔有了不小的地盤,人口也不少,再加上可以從世界大國這裡獲得援助和裝備,今後將是一個不安定因素。

霍夫曼笑笑:「以色列的領土除了和我們的非洲領地相接,就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接……如果他要擴張,就必然和歐洲發生衝突,這是用來牽制英法和美國的一步棋,美國人不可能既支持以色列擴張又能讓英法站在他一邊去,這就足夠了。再說,英法殖民軍打不過以色列,我們難道打不過么?如果我們墮落到連600萬猶太族都打不過的份上,要德意志幹什麼,自殺算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