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冷戰:通向鐵幕之路(最終卷) 第031章 美國革命(15)

馬林科夫畢竟不是等閑之輩,他馬上從軍事角度進行反駁:「如果從東部沿海地帶撤退,需要撤退多少?後退多少?難道我們後退敵人就不登陸了么?他們有海上優勢,可以隨意挑選登陸地點,而我們只能被動迎戰,無論哪個角度來看都吃虧。還有,波士頓現在敵我對峙,10萬之眾怎麼可能一下子退下來,萬一被人攆著追擊怎麼辦?」

這句話堵得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也很難受,從他純粹軍事的觀點來說,和德國人硬碰硬是不現實的,如果能把海軍和空軍拉到一邊,說不定還有能與軸心艦隊迴旋的餘地,現在海空軍都不肯站在蘇維埃一邊,光靠30萬由國民警衛隊和陸軍改編的紅軍再加毫無訓練基礎、幾乎是一群烏合之眾的赤衛隊,根本打不過武裝到牙齒的黨衛軍——他可是親眼看過亞美利加集團軍的厲害,論戰鬥力比起德國帶字型大小的黨衛軍雖然差一點,但也是平均水平的隊伍,幾近於紅軍近衛軍,對付這些美國三流部隊還不是輕而易舉。

他最後重重嘆了口氣:「留一部分部隊打阻擊,我們爭取快速拿下五大湖地區,然後利用廣袤的中西部地帶和德國人打縱深戰爭,稀釋他們的海軍和裝備優勢。」

聽完眾人的講話,名義上美國蘇維埃最高領袖福斯特總書記此時卻十分猶豫,內心的掙扎顯露無遺。

「福斯特主席,您有什麼想法?」

「我的想法……」福斯特沉吟了一下,「我認為現階段應該集中精力對付主要敵人,杜威及軸心幫凶是目前對革命威脅最大的力量,我們是不是能夠與其他國內愛國者聯合起來。」

「您的意思是?」

「我希望與目前的國會和參聯會形成妥協,只要他們宣布改組城府、宣布杜威為叛國賊,我們可放棄目前的武裝鬥爭,成為合法政黨。」

「不,這不可能!」托馬斯大叫著跳起來,「他們根本就是一丘之貉,杜威與他們有什麼區別?如果按照您的想法,我們就是對反動派屈膝投降,黨的領導哪裡去了?無產階級專政哪裡去了?蘇維埃還有存在的意義么?」

馬林科夫拉長了臉,很不高興地說道:「福斯特書記,您這是悲觀主義、妥協主義的表現,敵人還沒打過來,我們就策劃著對大資產階級讓步,希望能換取他們的憐憫,對得起千千萬萬的工農群眾,對得起革命中犧牲的無數烈士么?蘇維埃政權不是一個兩個布爾什維克,是無數個布爾什維克用生命、用鮮血、用信仰建構起來的,現在您要把政權主導交給資產階級政府,向他們投降和向杜威政權投降有區別么?還有,我知道您一直醉心於走議會鬥爭道路,無數歷史實踐告訴我們,這是條死路——德國共產黨、義大利共產黨、法國共產黨當初在議會裡強大不強大?一度都是第一大黨,現在在哪裡?都在法西斯的刺刀下瑟瑟發抖,在集中營里苦苦度日,這就是放棄武裝革命的直接後果。現在您出賣革命武裝給資產階級政府,他們難道不會秋後算賬么?等過兩天他們再次舉起屠刀,還有誰來幫助我們?」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從軍事角度也委婉地表示反對:「目前工農紅軍與資產階級政權是有根深蒂固的矛盾和衝突的,雙方的實力加起來不是1+1大於2的效果,只可能更糟糕,您覺得我們能把紅軍的指揮權交給資產階級政府還是他們能把指揮權交給我們?」

福斯特搖了搖頭:這兩個都是不可能的。

「這樣一來雙方就互相猜忌,說不定他們一見局勢不妙還有反戈一擊的可能——紅海軍不就是被大西洋艦隊這樣消滅的么?」

討論了半天,最後採用福斯特、托馬斯、馬林科夫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折中方案:蘇維埃政權不主動放棄現有城市,但做好主力向西轉移的準備,首都可能要搬遷到底特律或匹茨堡去,特別是要把目前扣押的國會議員全部轉移過去——用托馬斯的話說,讓機槍逼迫他們通過決議,宣布杜威為賣國賊,罷免其總統職務,不承認他與軸心之間簽署的一切條約,並選舉福斯特為臨時總統,任期一年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在軍事部署上,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認為將波士頓的10萬兵力疏散5萬到紐約,連同該城內的10萬赤衛隊共同堅守,波士頓的其他部隊略微後退,嚴密監視,其餘城市的正規紅軍加緊轉移到五大湖地區去,然後赤衛隊掩護蘇維埃政權戰略轉移——要把目前蘇維埃控制區的黃金、鈔票、糧食、裝備和物資儘可能運輸過去;另外,公開對不屬於杜威系統的政府軍進行宣傳,希望他們以個人身份脫離部隊,踴躍參加紅軍,特別歡迎飛行員駕機投奔。

托馬斯揮舞著拳頭:「我們要讓法西斯和叛國賊嘗到工農紅軍的鐵拳。」

會議結束後,馬林科夫把托馬斯悄悄拉到一邊:「托馬斯同志,你對將來的事態發展要有預案。」

「剛才商量好的還不夠?」

馬林科夫輕輕搖了搖頭:「不夠,從今天會議來看,部分同志已被杜威和法西斯大軍嚇住了,我敢打賭,一定會出現動搖者、妥協者,越是這個時候越加不能姑息!」

「您是說?」托馬斯會議,像福斯特的背影投去了複雜的神色。

「最好最壞打算。」馬林科夫想了想,「主要高層領導第一批走,不過福斯特總書記和你還不能走,明天要召開百萬蘇維埃群眾大會,宣布我們抵抗到底、決一死戰的信心!」

「好的,我過了12月5日再走,讓福斯特書記先走。」托馬斯微微一笑,「我會留在華盛頓直到最後一刻。」

交代完這些,馬林科夫悄然離去,他還要和勃列日涅夫等人碰頭,只見後者捏著一份電報,神情相當複雜:「一號指示我們,要保存革命實力,隱蔽革命火種,必要的時候化整為零,去中西部廣袤的山區打游擊。」

馬林科夫愕然:「可美國人不適合打游擊,他們沒有這個堅韌不拔的意志,你是沒看到今天的會議,杜威的部隊還未登陸,福斯特已嚇得要投降了。」

勃列日涅夫憤憤說:「果然只能搞搞議會鬥爭,走修正主義道路。」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也搖頭嘆息:他對守住東海岸一帶是極其缺乏信心的,要不是波士頓這10萬大軍一時半會走不了,他根本不想頂到一線去硬拼。當然,他也承認馬林科夫的布置有道理,如果沒有10萬軍隊打一下阻擊,華盛頓向五大湖地區轉進馬上就會變成潰散,這樣局面更糟糕。

「要把10萬部隊中的教官抽出來。」勃列日涅夫沉吟道,「斯大林同志有過指示,要把同志們一個不少地帶回國去。」

「這不可能!」馬林科夫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同時跳腳,「沒有我們的指揮與介入,這批部隊根本不會打仗,2-3天就全完蛋了。」

「那至少把中高級指揮員撤回來。」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點點頭:「撤退一批同志吧,把生命浪費在必敗的戰役中是得不償失的,不過崔可夫同志,唉……」

「讓他留下,給他配好飛機,一旦不利直接跑!丟一個上將指揮員,這責任我們背不起……」

眾人沉默了半天,勃列日涅夫試探性地開口道:「我們?」

其他兩人都知道他問的在場三人的撤退,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搖搖頭:「我們暫時不能走,走了這事情真麻煩了……」

「至少打一打,一槍不放就拱手投降也太說不過去了,能不能打過是軍事問題,敢不敢打是政治問題,最好能將局勢複雜化、長期化……」馬林科夫嘆息道。

「談何容易啊!」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嘆了口氣,「這10萬部隊,15萬赤衛隊能撤下來三分之一就算成功了。」

就在他們討論戰局演變和下一步對策時,軸心聯合艦隊正在繼續南下,馬沙爾沒去理會波士頓的部隊,徑直帶了部隊直撲紐約,到12月5日傍晚,艦隊已抵達距離紐約不過200公里的海面上。在此期間,紅空軍先後出動近百架次前來轟炸,但均被克蘭克指揮的機動艦隊掩護戰鬥機擊退或擊落了,艦隊除損失了一條物資商船和一條補給艦外,其他毫髮無損。

「明碼發電報給紐約當局,讓他們立即投降,我們將於明天6點發動進攻!」

12月6日凌晨,沒有等到最終答覆的軸心艦隊毫不猶豫地抵近攻擊,準備為大軍登陸清掃出登陸場。

為登陸方便也為了減少損失,馬沙爾選擇的登陸地點不是紐約港口而是長島附近,這裡遍布的都是富人區產業,杜威雖有心阻止,但最後也只能狠下心轉過頭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