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彷徨:戰爭與和平 第091章 不可能的任務(20)

現在,軸心主力艦隊相對完好的航空母艦隻剩下了讓·巴爾號一艦,這讓克蘭克和小澤都是臉色凝重——至少要拖到夜間炮擊艦隊才能安全轉移,現在不過早上10點,距離天黑還有整整8個小時。而航母編隊也面臨美軍的攻擊,如果現在就撤退,那炮擊艦隊將直接失去保護傘。

「艦隊以17節速度向東撤退。」小澤沉吟道,「必須咬牙堅持到天黑,否則馬沙爾元帥將有大危險!」

克蘭克心事重重,隨著美軍連續進攻,艦隊戰鬥機使用到了極限,已不可能再抽出攻擊機進行掩護了。

小澤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吩咐道:「全力防禦,攻擊群起飛後待命,擇機去瓜德羅普或其他機場降落,攻擊行動取消!集中全部戰鬥機應付美軍來犯。」

「進攻!進攻!連續進攻!就這樣狠狠地打!」在華盛頓指揮部里,接到前線戰報的尼米茨等人惡狠狠地下達了命令。

雖然僅僅3輪攻擊就折損了250餘架飛機,但阿諾德還是繼續硬著頭皮從牙買加甚至古巴抽調兵力,連續對德軍艦隊發動進攻,海軍也把自己手頭能搜羅到的飛機全派遣了出去。

11:49分,在美軍第四輪進攻中,北上號雷擊巡洋艦、蓋烏斯·馬略、科爾內利烏斯·蘇拉(後兩艘均屬羅馬領袖級)高速巡洋艦均宣告沉沒。馬沙爾對此欲哭無淚,只能要緊牙關繼續前進。

12:38分,悲劇性的命運落到了羅馬號戰列艦頭上,這艘已傷痕纍纍的戰列艦再次吃到2條魚雷外加1顆炸彈,終於支撐不住開始沉沒,與此同時,沙恩霍斯特兩艦也遭到了炸彈的光顧。

激烈的廝殺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時分,當最後一撥進攻的美軍轟炸機群離去時,原本規模還算可觀的德軍艦隊也是遍體鱗傷,幾乎喪失了全部戰鬥能力:

戰列艦方面:維內托級2艘戰列艦沉沒,另外2艘不同程度受創,黎塞留號沉沒,提爾匹茨號重創,沙恩霍斯特級兩艦算是損失最輕微的,但依然至少中了一條魚雷;

航空母艦方面:帶出來的8艘萊茵級護航航母全部沉沒(6艘沉沒在這次交戰中),5艘艦隊航母中包括2艘怨仇級裝甲航母、齊柏林號、敦刻爾克號均宣告沉沒,唯一倖存的讓·巴爾號在最後也因為甲板被破壞而失去了戰鬥力,不過總算是戰列艦底子出身,防禦能力強大,保證了規模完整;

其餘輕型軍艦方面,輕巡洋艦損失了75%,驅逐艦損失了三分之一,S艇損失了40%,連更為寶貴的飛行員損失也超過了30%。

但與美軍的損失比較起來,這點戰損取得的成績是相當輝煌的。

美軍1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全部沉沒,7艘艦隊航母只逃走了嚴重受創的尚普蘭湖號,3艘戰列艦(戰巡)悉數沉沒,排水量超過5000噸級別以上的輕巡洋艦隻逃走了2艘,驅逐艦至少損失了一半以上。

而美軍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慘不忍睹:大西洋艦隊艦載機飛行員損失率超過80%,空軍飛行員損失率超過50%。

僅此一戰,美軍就在各條戰線損失了將近7萬兵力。

經過這場損失慘重的相互兌子,美國海軍脊梁骨已被打斷,現在東海岸已全線門戶大開。

柏林的霍夫曼同樣在焦急地等待加勒比海大戰的最終結果,不過他收到的消息要晚一點,一直到柏林時間3月17日上午10時才收到前線發來的完整戰報:「主力艦隊與百慕大分艦隊已經匯合,各艦互相掩護撤退。」

雖然從理論上說,波多黎各的美軍航空力量還可以在當地時間日出後繼續進攻,但現在德軍不但得到2艘主力航母支援,而且距離波多黎各已超過800公里,除了B-29等遠程重型轟炸機,其餘飛機已不太可能構成威脅。

事實確實如此,美軍直到當地時間上午9時許才重新找到德軍艦隊,面對德軍3艘航母+5艘戰列艦的組合,雖有心進攻,但已完全拼湊不出力量來了,阿諾德直到中午時分才調集了80多架B-29進行最後一輪空襲,結果只炸沉了屋大維·奧古斯都號輕巡洋艦(羅馬領袖級)和1艘驅逐艦,自身卻損失了27架,到當日下午時分,美軍再也派不出有力力量前來進攻。

德軍此時也是遍體鱗傷、無力再戰。除增援而來的兩艘雲龍改航母基本完好外,其餘主力艦各個帶傷,傷勢最為嚴重的提爾匹茨號和維內托號再挨上1-2條魚雷就得沉沒在海里,就是傷勢較輕的沙恩霍斯特級兩艦,不在船廠躺上3-4個月也別想復原。

除軍艦和飛機損失外,人員損失也十分嚴重,總體傷亡、失蹤人數超過2.5萬人,說是失蹤,其中除極少數幸運兒之外,其餘最後都是陣亡,光飛行員陣亡、被俘、失蹤數目就超過了200個機組。如此巨大的損失打得軸心海軍也差點喘不過氣來——整體傷亡數德國承擔了60%多,義大利方面承受了將近40%,是近年來為數不多、損失慘重的戰役。

「諸位對這次戰役如何看待?」看著如此慘烈的戰報,霍夫曼也感覺心驚肉跳,提心弔膽了一夜,在召集大本營會議時顯得臉色凝重,心情焦慮。

「總體來說,我軍在戰術上算是慘勝,在戰略上,圓滿地達到了目的,算是大勝。」鄧尼茨皺著眉頭,「現在美軍大西洋艦隊實力基本被清空,有助於我軍將百慕大構建成為對抗美軍的前沿陣地,不但可直接威懾美國,而且為後續力量投放準備了便利條件——我軍至少還有百慕大分艦隊可用。」

霍夫曼明白他的意思:百慕大分艦隊還有2艘雲龍改+1艘巨人級3艘正規航母,另外還有1艘獅號戰列艦,4月份北海號和另一艘雲龍改(已被命名為冰島省號)服役後,力量將恢複到4艘正規航母,5月份第4艘雲龍改(已被命名為北方省號)可以服役,同時英國將向德國移交前衛號戰列艦,外加修復的一批軍艦和新下水的巡洋艦、驅逐艦,艦隊實力將有較大恢複。

霍夫曼搖搖頭:「情況沒這麼樂觀,美軍這次逃走了一艘埃塞克斯級,另根據前線緊急審訊的情況,得知美軍還有2艘新建成的埃塞克斯級因尚在海試而未參戰,同時5月份美軍至少可以再得到2艘新航母,意即到6月份為止,雙方航母數量依然會是5:5或5:6左右的平衡,不過戰列艦方面我軍會佔據一些優勢,美軍要到9月份以後才有新的衣阿華級交付……」

面對作戰的巨大消耗,美國海軍造艦委員會也大力加速造艦步伐,在船台上還有剩餘的4艘衣阿華級(2艘系追加)、5艘阿拉斯加級(包括在歷史上取消建造的3艘和陸續追加的2艘)和8艘蒙大拿級(全新設計)在建造,雖然竭盡全力,造艦進度依然趕不上損失速度,到1945年12月底之前,最多只能再服役1艘衣阿華級和1艘阿拉斯加級,其餘軍艦要到1946、1947甚至1948才能大量服役。

但時間不等人,海軍方面原本希望的「威力50」到現在為止已基本化為了泡影——所謂威力50,是指兩洋海軍一共擁有包括26艘埃塞克斯級,8艘蒙大拿級、8艘衣阿華級和8艘阿拉斯加級在內的共計50艘主力軍艦。

至於「強大100」更無從提起——包括18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32艘奧克蘭級防空巡洋艦、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等共計100艘艦隊配套軍艦在前期作戰中已基本消耗殆盡;

唯一能保證的大概是「保障400」——即建造100艘基林級驅逐艦、100艘弗萊徹級驅逐艦、200艘埃瓦茨級護衛艦,可沒有主力艦,光有這些輕型軍艦沒法打仗,更別說打勝仗。

這套「50-100-400」的艦隊體系如果真正建成,美國海軍基本上比世界其他各國全部海軍加起來的力量還強大,而在經濟上,依託1944-1948共計5個財年的撥款,美國可以完成這種龐大的建設體系——因為援俄、援英而節約下來的經費全部投入了本土軍力擴充,財政赤字以高的驚人的速度在運作,但勉強還能支撐下來。現在美國最大的問題是根本沒有足夠時間,戰役總是以他們最不希望的時間展開。

凱特爾沉吟片刻後說了另一種擔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