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彷徨:戰爭與和平 第023章 在大不列顛(3)

漫步在倫敦街頭,呼吸著有些寒冷而略帶一絲煙霧的空氣,賴特·菲利普斯感到一陣親切而陌生,不過很快就把這種情緒排除掉了,身為一個特工,應該是隨遇而安、堅忍不拔,怎麼能悲天憫人、因境傷感呢?

他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發現無人盯梢後,進入一個雜貨鋪,他需要購買一盒火柴——當然,購買火柴是假,根據行動計畫傳遞某些消息才是真。

「給我來一盒四葉草火柴……」

「抱歉,本店只有星空牌。」

「那難道上次我從你們這裡買去的是假貨?」賴特掏出一個四葉草火柴空盒子,朝上了年紀的店主揚了揚。

店主露出詫異的眼神,不動聲色地問道:「等等,能讓我看看您的火柴和么?」

「當然可以!」

「這是我父親手裡賣出去的貨色……」店主特里一邊感慨,一邊朝他使眼色,將賴特引入了後面略顯得黑暗的倉庫,邊走邊說道,「您這麼說我想起來了,說不定我還有點壓箱底的存貨呢。」

一進入倉庫,見接頭暗號核對無誤,賴特換上了嚴肅的眼神:「你是布谷鳥?」

「想必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豺狼了。」特里微微一笑,「命令來了?」

「是的!」賴特警惕地問道,「你們都知道了?剛才邦德也是這表情,有人走漏消息?」

「詹姆斯·邦德?」

「你認識他?」

「不,我不認識……再說,認識有用么?」

「的確……」詹姆斯·邦德是軍情五處、軍情六處的神秘人物,代號「007」,很多人都聲稱認識這個大名鼎鼎的特工,甚至和他有過聯繫或有一面之緣。幾乎每個人都將007誇讚得神乎其神,飛檐走壁、匿蹤潛伏、推理偵探、舞刀弄槍樣樣精通,而且生性風流倜儻,經常能夜御數女,身邊屢有紅粉知己,關鍵時刻說不定還有女人救場。

但他們都不清楚,詹姆斯·邦德本身就是個化名,007是個通用代號,經常有不同特工使用這個代號,看上去彷彿邦德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實際那是幾個甚至十幾個特工事迹糅合在一起的緣故,集數十個特工精英只精華並展現出來的形象能不驚人么?

只有知道真正了解特工這個行當的內部人士才清楚,特工或許要挑選天資聰穎、反應迅速的任務,但從來不會挑選外形突出、風流韻事一大堆的人物。特工要求外表形象越普通、越大眾越好,平時為人處世越低調、越世俗越好,這樣才能迅速融入環境,風流倜儻、招搖過市嫌死得不夠快么?

「你不用猜了……」特里笑道,「從上禮拜開始,倫敦警方便開始一輪又一輪的檢查和巡視,各種隱患全部被掃空,原下發給各義勇軍的槍支彈藥也全部收回了,說要加強安全。大家都認為有大人物要來,且很可能是德國或者法國方面的大人物——至少級別比里賓特洛甫這個香檳酒販子要高,他來的時候可沒這麼鄭重其事。」

「沒這麼嚴,也沒見你們動手啊?收繳軍械你們接受了,佔領軍上岸你們忍了,軍隊裁撤複員你們無動於衷,連把幾艘主力艦交給德國人你們依然不動聲色,倫敦街頭一切風平浪靜,我以為你們都甘於安心做亡國奴了!」

「聽著!」特里勃然變色,「輪不著你來教訓我們,至少我們在堅守崗位,不像某些人屁股拍拍跑去加拿大跪舔美國主子了,一旦有事就派個不知道青紅皂白的愣頭青回來……有本事你們自己干啊,別扯上我們。」

在兩個英國分裂之際,原本統一部署的情報力量也進行了割裂,部署在南、北美洲的力量全部劃入了丘記政府,亞、歐、非的外圍力量全部劃入倫敦政府,至於本土的特工,可以根據他們的心愿自由選擇效忠哪個政權,但有一條是明確的,不管怎麼選擇,都不允許在大不列顛本土生事。

作為君子協定的一部分,主管全部情報力量的大C銷毀了所有不歸倫敦政府控制的特工名單——實際上有很多檔案早在銷毀之前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丘吉爾帶人跑路去加拿大前,在本土特別是英格蘭地區留下了一支特別組織,專註於地下活動並傳遞情報,整體代稱「不列顛長弓手」,特里是「長弓手」負責與北美方面聯絡並交換情報的中間人。

「好好好,我不說這個,我不說這個……」賴特一見對方動怒,連忙轉移話題,「說真的,雖然我是特派員,但我以前對這裡的情況不熟,我其實一直負責北美線的。」

「你當然不熟……如果你熟,你前腳進來,後腳就會被大C逮住。」特里用諷刺的口吻說道,「年輕人,有些事情不要多打聽,知道太多容易喪命!」

刺殺元首的整體計畫代號「魔王」,根據最初設想,由加拿大派人居間聯絡並派遣行動力量,由「長弓手」提供掩護和情報支持——換而言之,殺人放火搞爆炸這類臟活、濕活與「長弓手」們無關,提供準確情報才是「長弓手」的職責。為保險起見,北美派豺狼分別聯繫行動組和情報組,不到最後一刻,他不會讓行動組和情報組產生交集。這樣一旦行動計畫走漏,也不會牽涉到太多人。

刺殺元首並不是一個完整而成熟的方案,完全是臨時起意,是在加拿大的丘吉爾一派不甘寂寞搞出來的,在原則上得到了美國人的有限支持。

說是有限,是因為美國人態度始終模稜兩可:

美國支持一切在歐洲給德國搗亂的勢力,特別是英國、蘇聯分別簽署停戰協定,德國勝利結束歐洲戰事後更是如此,包括里斯本、倫敦、日內瓦都有盟軍的特工和情報人員活躍,這段時間裡也幹了不少工作,有鼓噪抵制丹麥公投的,有鼓噪法國抵抗組織反抗的——當然要通過戴高樂的艘,自然也有鼓噪英國抵抗組織的聲音。

但這種支持和部署還是比較克制的,因為里賓特洛甫放出了威脅,深怕引火燒身的美國當局在行動策划上非常克制,不敢明著用槍炮彈藥支持,只敢用政治和資金手段加以資助,更多著眼於政治意義而非破壞意義,套用多諾萬的話說,給德國人找點麻煩完全應該,但千萬不能惹德國人勃然大怒——那300多萬空閑的德國兵可不好惹。

這個態度和把握能力深受杜威好評,杜威正式上任後,以極快的速度任命了主要行政官員,埃德加·胡佛留任聯邦調查局局長職務,免去了威廉·約瑟夫·多諾萬戰略情報局局長的職務,但新設立中央情報局,由多諾萬擔任局長。

由於美國的政體特點,其情報機構在二戰以前是分散設置的,國務院有自己的情報體系,陸軍有陸軍的情報體系,海軍有海軍的情報編製,多諾萬作為羅斯福的老朋友,一直在南美方向頗有建樹並立功,珍珠港事變後,羅斯福感慨於情報體系的混亂與互不統屬,成立了情報協調局,後又變成戰略情報局,隸屬於與參聯會管理。

但這個機構的存在不可避免與胡佛的職權發生矛盾,於是雙方互相拆台,最典型的例子是當初為獲取超級機密,多諾萬定期派人到西班牙駐華盛頓大使館進行秘密搜查,偷拍佛朗哥政府的密碼本和重要文件,胡佛認為干涉了自己的職權,大為光火,在情報協調局密探再潛入使館時,聯邦調查局出動車輛,打開明亮的信號燈,並且高放警報信號,最後把驚慌失措的密探給逮回去了。

雖然多諾萬告狀告到了羅斯福面前,但很顯然,聯邦調查局此時無論勢力還是背景都比他強大,這個任務後來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胡佛的職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