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逆流:世界的轉折 第044章 黑貓(3)

「你怎麼看陛下這兩天的發言?」內閣會議結束後,已正式接任丘吉爾的位置(首相兼防務大臣)艾德禮皺著眉頭問艾登(副首相兼外長)。

D日「政變」後,英國內閣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大部分人維持不動,弗雷澤接替了龐德的位置,出任海軍參謀長,伯倫特·拉姆齊中將接替弗雷澤出任本土艦隊司令官(在交出兩艘裝甲航母后,現在皇家海軍已衰弱到沒有1艘主力艦,讓中將出任都算是高配了)

「你是指他和德國人、義大利人談的條件?」艾登點點頭,「我感覺他有些操之過急,其實還可以再壓壓價。」

「不,我不是指這個。」艾德禮搖頭道,「停戰談判的條件基本就是這樣了,多交出去幾輛坦克、幾架飛機還是少交出一些不是原則性大問題,我指的是他近期一直比較高調地發言和講話,以及事事沖在前面……」

「這不是我們商議好的對策么?」艾登有些奇怪,看了看四周無人在注意,便壓低聲音道,「暫時我們控制不了他,所以讓他沖在前面替我們吸引火力是理想的選擇,交出軍艦也好、對軸心和談也好,看上去不都是由他挑頭么?更不必說,他還在琢磨沒收那些資產為政府獲取一筆資金么?這種得罪人、不討好的事、有損國家形象和主權的事不讓他做,難道你來做?」

當初內閣迎回愛德華八世是有預期的,是希望他能「認真」充當傀儡,後來黑貓先不回歸而在海峽對岸發言,內閣又迅速形成一致意見,讓他充當「背鍋俠」,現在艾德禮舊話重提,艾登就表示詫異。

「我是說……」艾德禮咬了咬牙,「昨天有人和我彙報,陛下接觸了莫斯利。」

「這個……」艾登略感詫異。

「這是個危險信號,陛下將來不會任用他組閣吧?」

艾登笑道:「我覺得您偏激了,民眾深受法西斯之害,怎麼可能擁護法西斯?莫斯利沒有選票、沒有可靠的政黨怎麼上台,靠軍隊政變嗎?還有誰會跟他走?」

「我不像你這麼樂觀。」艾德禮道,「就我所知,陛下的態度一直是親國社的,我們原本不過是希望能利用這種態度和外在表現為我們贏得一些迴旋餘地,而不是眼睜睜看著他把法西斯帶到不列顛來。」

「現在內閣控制在你手中、議會控制在你手中,軍隊也控制在你手中,您居然害怕一個毫無實權的國王?」艾登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錯,他身邊是有幾個德國人,但如果他想依靠著幾個德國人發動政變,我覺得除了讓民眾更加反感德國並毀滅他的皇位外,沒有任何可能性。」

「好吧,但願是我過慮了。」

艾登微微一笑:「明天我去海牙和德、法、意談判,正式把停戰協定簽下來——我還指望黑貓能替我們吸引火力呢,你可以讓他多跳跳,他跳累了、碰壁了自然就會縮回去的。你知道他並不是一個權力欲很強的人,否則當初就不會放棄王位,他是個可悲且過於自信的固執者。」

艾德禮和艾登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受到霍夫曼鼓舞的黑貓果然在和莫斯利商議今後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

「陛下,您剛剛回國,不掌握軍隊,在軍隊中也沒有同情者或支持者,溫斯頓政變失敗更證明了目前沒有一個政治家能夠牢牢地掌握軍隊。」

「可以借軍隊複員和精簡來達成這個願望么?」

「這不可能,不管官兵如何理解我們與德國的和平協定,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軍隊的規模大大減少了,軍費開支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也會受到壓制和削弱,這不可能讓軍隊對國社主義產生好感,他們能中立就不錯了,而隨著人員減少,軍隊將日益職業化、精英化,與我們的距離和心裡隔膜會越來越大。」莫斯利沉吟道,「唯一能讓您獲得軍隊無條件支持的只有一個辦法——擴軍並反對德國,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不可能。」黑貓搖搖頭,「戰後的大不列顛與一戰後的德國處境不同,沒有可比性;而且,國民性也不同,那些死硬派、頑固派都飛到加拿大去了。」

歷史總有相似性,世界大戰失敗的英國面臨和一戰失敗的德國近乎一模一樣的處境,軍事失利、物資匱乏、政治上走投無路,但不同的是,兩者受到的對待不同:一戰後的德國被割走大片領土,面臨巨額賠款、殖民地全部喪失,軍隊限額只有10萬,不允許發展任何一種重型武器。但霍夫曼給英國的待遇看上去還馬馬虎虎,北愛爾蘭公投,殖民地給英國想辦法保留一部分,在軍事上的限制更少——給予50萬常備軍員額,在交出多餘武器裝備充當賠款後,不必再賠款1一個馬克,英國軍隊可以正常更新裝備,可發展他想發展的任何武器——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個寬厚的條件讓軍方三巨頭驚訝得說不出話來,甚至認為德國人發來的條件弄錯了,但經過反覆核對無誤。別看英國現在有400多萬武裝力量,但在戰前,英國的武裝部隊規模也就是50萬左右——就這個規模,議會還常常希望預算平衡而加以縮減,所以德國說戰後英國可以實現50萬編製等於是允許英國軍事正常化。

至於沒有賠款也讓英國方面喜出望外——這意味著英國很快能開展戰後重建且不必背著沉重的包袱。美國插手政變還有一個好處,英國可名正言順不再歸還美國的債務和租借法案物資——雖然美國原本也沒指望英國人還。交出多餘裝備也不是件事,反正軍隊都要復原、裝備本來就是美國凱子提供的援助,交了就交了。出於維護方便,英國人只保留了國產的重型裝備,如噴火、螢火蟲、蘭開斯特等飛機,彗星、丘吉爾、克倫威爾等坦克,而把P-51、謝爾曼坦克都交了出去,至於B-17\B-29,早在政變過程中就基本讓美國飛行員開走了,剩下也寥寥無幾。

所以權衡利弊之後,艾德禮和軍方一致同意接受德國的條件,第一時間把2艘航母交給了德國——上面還搭載了第一批共300多個在不列顛戰役和後續英倫戰役中俘虜的德國飛行員。

這些內容英國報紙都解讀過的,除讓北愛爾蘭公投這一條令人不爽外,大家認為其他條件都能接受——這才是莫斯利口中提到的,沒有「瘋狂復仇」的基礎。

霍夫曼提出這樣的條件當然也是頂著極大的內部壓力,但他認為:「從德國的經驗和教訓來看,過分欺凌、壓榨戰敗國,除為下次戰爭準備條件和埋藏不穩定因素外,沒有其他好處。上次大戰結束後,英法靠著德國的賠款發達起來了么?他們靠壓制德國的軍隊編製摧毀了我們的軍事體系么?沒有!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給敵人一點寬鬆條件呢?英國人擁有400萬軍隊時我們都不怕,難道還害怕其擁有50萬軍隊?」

而且,究其內心深處還隱隱約約存在這樣一種想法:德國既然在即將到來的冷戰階段要面臨美國的挑戰,便不能害怕法國、英國的挑戰,連弱一點的挑戰都不敢直面,如何談得上應對更強大的挑戰。

在只有極少數人的場合里,他才會和施佩爾吐露心聲:「歐洲聯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我雖然為其規定了良好的體系和一系列制度保障,但歸根到底還在於德國自身力量的強大。德國成為歐洲領袖不能只靠這次戰爭勝利帶來的威望,我們要實現不斷的發展和創新,永遠保持活力,永遠跑得比別人快,這樣我們永遠都有追隨者——一個帝國的衰落往往意味著新一輪戰爭的開始。」

正是基於這種想法,黑貓才認為與德國對抗一沒有出路,二沒有價值。

「陛下,請您仔細回憶一下,希特勒上台前有過仿效義大利人向羅馬進軍的一次失敗政變,最終他蹲了監獄。」莫斯利道,「最後他能夠上台,靠的是工人階級一張一張的選票,所以我會堅持走合法鬥爭的道路,用選票和演說來證明這套路線的合理。」

「那麼,我呢?」

「您可以按照您的想法儘可能團結並鼓舞更多英國人民。」莫斯利笑笑,「如果我能入閣,我會推動您所期待的改革。」

莫斯利走後,黑貓問在另一邊偷聽的斯科尓茲內的意見:「戴維,您怎麼看?」

「陛下……」斯科尓茲內尷尬地撓撓頭皮,「我的政治能力很差,就我聽到的信息而言,我認為這位先生和艾德禮首相沒什麼區別,他們都只希望您當一尊吉祥物而已,區別是通過哪個途徑——莫斯利先生大概是國社主義,艾德禮先生大概是協調主義。」

黑貓露出了迷人的微笑:「戴維,您的判斷很精準,這就是政客,不過,我也有辦法。」

「什麼辦法?」

「我可以把他們關在一個內閣里!」

「哦,上帝,這真是一個絕頂奇妙的想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