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不屈:盟軍的反擊 第043章 逐鹿南大西洋(5)

看完地圖後,杜魯門摸著腦袋問道:「先生們,我不懂海軍,但我想問個小問題。我們能不能先不管英加航線上的那些德軍,把南北兩支艦隊集中起來,集合7艘航母的優勢兵力爭取先把在巴西附近晃悠的德國艦隊吃掉?解決一個是一個,給國會、給民眾一點信心……」

眾人聽了默不作聲,好半天后李海開口道:「閣下的策略很不錯,遺憾的是目前辦不到。」

「為什麼?」

「現在坎寧安將軍手裡捏著2艘航母和2艘戰列艦,如果我們不管英加航線和英國人的死活,我不敢保證他能完全服從命令,說不定走到半途就……」李海做了個拐彎的手勢,暗示皇家海軍有可能中途跑路。

「該死!」杜魯門馬上反應過來,不甘心地問道,「如果撤換坎寧安讓別人上呢?」

「那至少得是個英國人,而且我不認為丘吉爾首相能答應。」李海解釋道,「坎寧安和首相關係一直不是很好,後者一度有撤換他的念頭,但因為英國目前局面危如累卵,首相閣下壓力也很大,撤換命令過不了龐德元帥這一關,更過不了朝野壓力。」

杜魯門點點頭懂了:現在英國內部有人指責丘吉爾是美利堅的狗腿子,是在斷送大英帝國,萬一把他們逼急了英國政局變天可就真麻煩,擊沉一支德國分艦隊與英國大局相比聊勝於無——丘吉爾安排政變的事他倒不知情。

不過他不死心,問道:「如果我能說服丘吉爾首相暫時把艦隊調往巴西打仗,然後再回師去解決英加航線問題,你們認為期間需耽誤多少時間?」

「艦隊來回至少需要45天,殲敵時間不一定,快的話一天就打完了,慢的話能磨上一個月,我認為至少不少於2個月,有可能需要3個月。」

「我明白了,英加航線至少需做好中斷3個月的準備。」杜魯門想了想,「你們繼續安排斯普魯恩斯將軍進攻,我今天和總統彙報,看他能否同意我的想法。如果同意,我打算明天飛倫敦與丘吉爾首相和龐德元帥溝通一次,爭取讓他們贊同這個策略!我們不能老打敗仗,我們要給兩國人民帶去希望和信心。」

「如果這樣,明天能允許我陪同您前往么?」李海主動請纓。

「那最好不過,很多軍事問題我不懂正好請教。」

杜魯門走後,參聯會眾人都點頭認為這位副總統閣下不錯,幹事情雷厲風行,也能聽取意見,難得的是還願意挑責任。

金上將最後總結道:「如英國人真能頂住三個月,我們抓住機會吃掉這支分艦隊,說不定整體局勢就扭轉了。」

對杜魯門的建議羅斯福也認為可行,交代道:「關於500億美元國債的事您也可以和丘吉爾首相透露,爭取他的支持。」

「這麼說,貴國是希望先在巴西附近打一仗?」對美國內部眼花繚亂的政治鬥爭丘吉爾也感覺吃驚,杜魯門這次帶著誠意而來,提出的想法也很有建設性,他有些意動。

更讓他高興的是,美方不但答應繼續援英,還主動透露將發行500億美元的特別國債,這讓他相信所謂「中斷援英」只是華萊士本人的想法,不代表美國主流意見——這將大大減輕他面臨的政治壓力。

龐德元帥也是資深海軍人士,自然知道集結起來圍追堵截德國艦隊的必要性,當初德軍斯配伯爵號不就被堵在烏拉圭最後被迫自沉么?他開口道:「我原則上贊同該想法,但3個月時間太長,假如沒有紐芬蘭戰役造成的物資輸入中斷,我們可以堅持3個月,現在恐怕只能堅持2個月。」

經過一晚上的討價還價,雙方最後議定坎寧安艦隊回救英加航線的時間最長不超過75天,而且屆時美方要把5月份服役的漢考克號、本寧頓號航空母艦(均屬埃塞克斯級)都放入救援作戰行列。

龐德元帥表示:「到5月份時,我軍不倦號(怨仇級)也將投入服役、獅號(獅級)戰列艦也有望服役,即便德國人多上1-2艘主力艦,兩國海軍力量加起來依然壓倒之,到時候打個總決戰,爭取把德國人關在歐洲大陸上!」

李海默默盤算了一下,倘若如此,則英美聯合艦隊在6月份能擁有6艘航母、5艘戰列艦,相比德國海軍4艘航母、5艘戰列艦的實力有一定優勢(雙方均不計算斯普魯恩斯和克蘭克的艦隊),便最終達成一致。

3月26日,杜魯門興高采烈地回到華盛頓,對參聯會眾將道:「先生們,我和英國方面溝通好了,他們同意獨立支撐75天,從4月1日起開始計算,在此期間坎寧安將軍會保證配合我軍行動!」

眾人熱烈鼓掌,4月1日差不多也是2艘新軍艦能服役的日子,如能在南大西洋集結7艘航母,5艘戰列艦,他們相信有很大幾率逮住這支膽大妄為的德國艦隊。

「德國人現在哪裡?」

「具體位置還不太清楚,不過昨天他們襲擊了里約熱內盧……」金上將報以苦笑,「又是夜間進攻,我軍沒法防禦。不過斯普魯恩斯將軍的動作很快,估計和敵艦隊大概相差1000公里左右的距離。」

「他會往阿根廷跑么?」

「有可能,阿根廷方面的裝卸工作我認為應該已完成了,除非他不要這些運輸艦獨自回地中海去,否則必須南下布宜諾斯艾利斯,斯普魯恩斯在其南下的必經之路上等著……正常的話在3月28日前後接敵。」

「很好,給德國佬一點顏色看看,壞事做多了會有報應的。」

參聯會的估計不錯,目前斯普魯恩斯艦隊與克蘭克艦隊之間距離差不多是1100公里,前者知道後者存在,但不清楚具體方位,因此只能在對手回阿根廷的必經之路上守株待兔,而後者壓根不知道美國人已跟蹤前來。

但美國人萬萬沒想到,膽大至極的克蘭克並未像他們想得那樣撈了一票就縮回去,炸完里約熱內盧後全軍上下感覺不太過癮,他打算帶著艦隊繼續北上去干一票,看看能不能在加勒比方向破交一次,如果沒有,去炸一輪巴西東部三州的美軍航空基地也好——曼陀菲爾和沃勒爾的分析提醒了他,給美國人添點堵是應該的。

至於燃油消耗他一點也不擔心,大不了去西非達喀爾法國人那裡補一點,上次維德角戰役打贏後,法軍已對德國佩服得五體投地,貝當政府配合得不得了,區區燃油還不是手到擒來?而在南大西洋晃蕩牽制英美兵力和視線也有元首的全面考慮,倒是阿根廷那些物資輸送回國並不是特別著急。隨著德軍艦隊不斷北上,他與TF44艦隊的距離不斷拉大。

就在克蘭克將南美局勢攪和得翻天覆地的當口,在外高加索的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也把當地局勢攪和得一片風生水起。利用裏海解凍、後續增援兵力趕到的契機,東岸的馬利諾夫斯基不斷將增援兵力輸送到西岸來,到3月29日,在外高加索的紅軍總兵力已將近30萬。進攻集群用8萬兵力堵住伊朗一線,其餘兵力在外高加索肆無忌憚掃蕩,戰役發生前土耳其人一共在這裡部署了大約12個師又4個旅,甚至還包括兩個比較寶貴的裝甲師,但在紅軍毫不留情的進攻之下,6個師遭遇毀滅性打擊,3個師又2個旅潰散,只有另外3個師又2個旅只遭到輕微損失而退回國內。

土耳其不但損失了將近15萬兵力和相關物資、裝備、補給,還把出兵以來佔領的大部分外高加索土地丟得乾乾淨淨,甚至土耳其國土東北部的阿爾達漢、卡爾斯一線也被紅軍狠狠劫掠一番,殺紅眼的紅軍到土耳其國土上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見東西就搶、見女人就上,哪還有紀律兩個字?把這幾年積壓的火氣全發泄了出來。政委們或是攔不住亂兵們,或是乾脆就不想攔,隨便下面人折騰。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本人很清醒:一沒去打波季、巴統等黑海沿線城市,那裡有軸心海軍部隊,羅馬尼亞的炮艦可不是鬧著玩的;二沒有去動伊朗人,說來也怪,紅軍不進攻,伊朗甚至德軍也沒有進攻的意向,雙方在邊境地帶維持了大眼瞪小眼的靜坐戰狀態。至於高加索山脈一線,他更沒有倉促進攻。

他考慮得很清楚,打土耳其是德國人默許甚至縱容的,所以對本方行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連轟炸機都只對付裏海和東岸的紅軍,外高加索幾乎不太來,但越過高加索打南高加索的德軍就不是什麼輕而易舉的事了,他必須先休整補充、集聚力量才有把握髮起攻擊。他認為理想的攻擊時間最起碼要到4月5日以後。

朱可夫同意了他的想法,並表示會再給他5萬兵力和2個坦克旅的支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