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激蕩:持久的較量 第044章 野望(2)

「板載!」、「板載!」

9月29日上午,東京街頭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氣氛之熱烈,聲音之洪亮,遠遠蓋過軍艦靠岸、車隊行進的聲音。聯合艦隊主力於28日深夜駛入東京灣,直到清晨時分各主力艦和一部分大噸位商船才全部靠岸完畢,未能靠岸的軍艦此時只能滯留在海面上等待入港。為迎接龐大的聯合艦隊隊伍,東京灣已提前清空,所有輪船都要給艦隊讓路,當他們排隊離開港口時,全部恭恭敬敬地拉響汽笛致敬。

栗田健男中將對東京歡迎儀式的規模估計還是太低,得知聯合艦隊得勝歸來後,整座城市徹底陷入狂歡,市民們被全部發動起來清掃街區、道路,到處架設旗幟、橫幅、標語,設置凱旋門並張燈結綵,就差沒鋪設紅地毯,包括各級學校在校學生在內的東京市民全體放假,由政府劃定街區並組織上街歡迎,套用首相宇垣一成的話說——「要使全體國民目睹皇軍威容與赫赫武功!」。

清晨7時,組織起來的人群都已恭恭敬敬地站立在街道,手中全是國旗或祝捷的小旗,日本民眾馴服的特性全部顯露無遺,雖然心情十分迫切,但全體井然有序,絕不敢越雷池一步。

八點整,伴隨著威武雄壯的《軍艦進行曲》,高音喇叭開始播送這幾日才擬定的《聯合艦隊遠征歐美勝利歸來戰報》,男女播音員用亢奮的語氣進行宣讀,雖然各戰役情況早已為民眾所熟知,但前後串起來一併講述還是頭一次:

「……此番遠征,聯合艦隊足跡遍布五大洲,威震七大洋,前後轉戰十萬里,擊沉敵艦數以百萬計,我軍損失微不足道,十不及一……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雖然日本修辭手法一貫驚人,不過這次用的數字都還算實誠,一點都沒誇大,就算百萬二字也當得起——累計被聯合艦隊擊沉的軍艦船舶噸位早已超過百萬噸,唯獨形容自身損失略微有點縮水,不是十不及一,而是將近15%,差不多是七不及一,因為光主力艦中就損失了包括陸奧、比睿、榛名、飛鷹、隼鷹等一大批軍艦,再加上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艦、商船等損失,加起來的噸位損失就日本的體量來說絕不算小。

但這點損失因為與戰果相比都微不足道,都被選擇性地無視了,甚至戰果中公布的戰損還大於實際戰損——軍令部為彌補前次中途島「大捷」中的謊言和破綻,把早就沉沒的那幾艘航母都安排在這次遠征戰役身上。伏見宮博恭王算盤打得很好,雖然謊報軍情的人是島田,但打了敗仗、實實在在損失軍艦的卻是山本五十六,他好得和堀悌吉穿一條褲子,讓後者「分擔」一些損失也沒什麼大不了,對國民也可以交代。

這手當然是夠陰的——即便堀悌吉有心抗議,將來破壞的也是聯合艦隊上下與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海軍省之間的關係,軍令部不會有什麼風險。但他萬萬沒想到,堀悌吉的赫赫戰功實在過於驚人,如果不加上中途島那些損失,看上去似乎不太「可信」。另外3艘損失往他身上一「栽贓」(中途島戰役中損失的4艘航母當初只公布了1艘),反而讓遠征歐美的戰績看上去更加信服。

現在日本國民心目中堀悌吉已成功超越山本五十六大將成為首屈一指的名將,甚至連東鄉平八郎的名頭都蓋過了。東鄉元帥打敗的只是俄國海軍,俄國海軍雖然比當初日本海軍強一點,但不是世界頂尖的,而堀悌吉對付的英美海軍無論規模還是實力在世界範圍內都數一數二,更何況聯合艦隊還有摧毀巴拿馬運河、襲擊紐約、襲擾澳新、攻克錫蘭的壯舉,遠遠超過偷襲珍珠港戰役的價值。

堀悌吉在海軍內部的人氣就更高,山本雖然有珍珠港和南洋戰役的勝利,但中途島卻是慘敗,堀悌吉從南太平洋戰役以來歷經大小數十戰,幾乎未嘗敗績,連損失都不算太大,塔拉瓦戰役損失已算是比較高了。更要緊的是,經連續作戰,聯合艦隊給日本掙來了大把的票子和無盡的面子,光德國答應支援的物資和裝備就超過了9艘大和,作戰過程中繳獲的戰利品及利用德方授信政策獲得的物資更滿滿當當充實著已空空如也的國庫和海軍軍費。

任何接受正規軍事教育的人都能看出日本戰略態勢有了極大改善,整體溢出效應還在持續:佔領印度南部後,日德間貿易往來更加密切,東南亞的農產品、橡膠和礦產資源源源不斷地通過海路輸入歐洲,而歐洲工業產品、武器裝備和中東原油也開始輸入印度。雖然德國自己的燃油供應仍然比較緊張,但比起一年以前好了許多,霍夫曼爽快地答應給印度方向提供充足的燃油,山下奉文沾了4個德軍海軍陸戰旅的光,一點也不用擔心燃油問題,婆羅洲的原油則全部運回日本本土使用。

九點缺十分,裕仁在大隊隨從簇擁下,穿著整齊的軍裝,騎著白馬出現在街道上,引起民眾陣陣歡呼,後面跟隨著大批軍政要員,首相宇垣一成以下的內閣成員悉數出席,在皇宮南面、日比谷公園門口搭建的凱旋門下駐足。

「來了!來了!」不知誰率先喊了一句,然後周圍全都喊叫起來,所有人都伸長脖子探頭探腦觀看,只聽見隆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眾人都在談笑風生,唯獨伏見宮博恭王的臉色不太好看,一方面他給堀悌吉「栽贓」的目的沒達成,後者不僅爽快地將本不屬於自己的損失都應承下來,甚至還將南洋部分島嶼失守之責也大包大攬地歸在身上;另一方面,有關歡迎儀式上的安排雙方在昨天夜間已隔空交過一次手——堀悌吉堅持今天在隊伍最前列的並不是艦隊高層,而是清一色的陣亡者牌位和靈幡,遠遠看去一片雪白。

而且堀悌吉還特意區分了各戰役層次,第一層是南太平洋戰役死者,後面是印度洋戰役、大西洋戰役死者等等,特別重要的人物還專門由豎起的靈幡表明,其中就有海軍大佐石井敬之(榛名艦長)的名字,至於最後出場的塔拉瓦戰役陸戰隊死者,那場面幾乎就是一排排,一片片,看上去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凱旋日出現這場面著實讓人掃興,但在「政治正確」原則下,誰也不敢說什麼。所有軍民,包括裕仁、伏見宮博恭王等人在內,對靈位全部鞠躬恭送。

這批隊伍之後才輪到堀悌吉帶艦隊軍官出現。

日本是統帥權獨立的國家,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理論上不受政府管轄,是受天皇任命並統帥各艦隊的長官,軍令部總長只是代行統帥權,裕仁本人在場時要向其直接彙報:「臣堀悌吉領受軍令,率艦隊出征,前後與敵交戰數十次,幸不辱命,今率大軍得勝歸來,特來覲見,回報凱歌,陛下萬歲!」

「眾卿凱旋歸來,勞苦功高!堀悌吉大將更是首功,朕心甚慰……」

旁邊的內大臣木戶幸一補充道:「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功勛卓著,海內仰望,陛下有令:特晉元帥海軍大將,授大勛位、功一級、正三位。」

「臣誠惶誠恐,此番勝利,上托陛下洪福,下仰各級官兵英勇,個人少許微功,何足掛齒……」

這是例行公事般的謙虛,堀悌吉功勞實在顯著,即便伏見宮再不情願,議功時這些表彰也少不了,但讓眾人感到分外奇怪的是陪同堀悌吉覲見的隊伍:按以往慣例,艦隊長官覲見時照例要把全部高級軍官都帶上,如果是進宮謝恩,一般而言到中將這級別就夠了,規模特別盛大的儀式才會輪到少將,但這次堀悌吉選擇陪同人員很有意思,中將全帶上,少將只帶了角田、柴崎等少數幾人,但其他軍官卻帶了好幾個。

陪同覲見的人員中,近藤信竹、高須四郎、冢原二四三等中將裕仁或多或少還有印象,其他人他就不太認識。

「容臣為陛下介紹,海軍少將柴崎惠次,率5000孤軍扼守塔拉瓦,在敵大軍壓境、重重圍困之下頑強堅持58天,摧毀敵戰列艦一艘,消滅敵軍近萬,最後僅與22人倖存……」

「真英雄也!」

「海軍少將角田覺治,勇猛過人、銳不可當,率部擊沉敵主力艦近20艘……」

「海軍大佐淵田美津雄,我艦載機航空戰隊飛行總隊長,自珍珠港戰役以來一直奮戰在第一線,統轄全部艦載機,與國多有功績。」

淵田當初被裕仁接見過一次,所以還有印象,特意朝他點點頭。

「海軍中佐村田重治,我艦載機編隊魚雷攻擊機群指揮官,功勛卓著,摧毀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即為其傑作。」

「海軍少佐江草隆繁,我艦載機編隊艦爆攻擊機群指揮官,第一次印度洋戰役投彈16枚16中,率部累計擊沉敵艦逾40萬噸。」

「海軍軍曹赤松貞明,我艦載機編隊戰鬥機群優秀指揮官,個人戰果64架,曾一日起飛5次,擊落敵機9架,是海軍第一王牌飛行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