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熾烈:全球的戰爭 第177章 南亞之虎(2)

美軍對吉爾伯特群島的進攻進入第二天,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馬金島後,哈爾西將下一步進攻目標對準了塔拉瓦。

說是島嶼,其實塔拉瓦是一串珊瑚礁組成的環礁,整體呈現三角形,露出水面的小島約有20個。貝蒂歐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日軍防禦最堅固的島嶼,也是美軍攻擊的重點。

該島中部有一座飛機場,擁有跑道3條,主跑道長1200餘米,是整個吉爾伯特群島唯一的轟炸機跑道。四周是寬為150米至400米的珊瑚礁島。一條500米長的椰木棧橋伸入礁湖,供艦船卸貨,彷彿是貝蒂歐的鳥腿。但在美軍航母編隊昨日的猛烈轟炸中,機場已完全癱瘓不能使用,島上的作戰飛機在昨天就已基本打光,剩餘幾架被地面部隊保護起來,不再出去無謂送死,美軍佔有絕對制空權。

在這面積僅為1.18平方公里的珊瑚島上,日軍駐兵2500人,全是海軍陸戰隊,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軍少將,另還有一個工兵營和近千名朝鮮勞工,島上總人數達到4500人。出於吉爾伯特孤懸海外的地理位置和保護絕對國防圈的重要性,柴崎上島後一直在修建工事,到目前為止,整體工事修築還沒達到他所期待的水平,但大體輪廓已完全形成了。

外圍淺水礁盤上,日軍設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錐、切瑚堆、鐵刺網和椰木柵,並配合大量火炮和步兵武器,以阻擊登陸舟艇。大批半地下式碉堡上面覆蓋著厚厚的椰木、鋼板和珊瑚沙,足以抵禦大口徑艦炮的轟擊。島上共有11處岸炮陣地,均系混凝土鋼板建築,裡面裝備了海軍通用的8英寸艦炮。海灘地帶還有25門野炮,全設在堅固火力點中。

在島嶼縱深,工兵們陸續修建了極其複雜的防空洞體系,戰壕和溝壑縱橫交錯,在地下構築起了交通網,柴崎本人的指揮部設在用鋼板和一米厚混凝土當圍牆的巨型碉堡中,他曾對部下誇下海口:「塔拉瓦工程修建完畢之日將固若金湯,哪怕100萬美軍前來進攻也拿不下!」

與歷史相比,塔拉瓦守軍增添了幾個變數,第一,日軍擁有歷史上不曾有過的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批量生產的多型號鐵拳和一共10枚神風;第二,島嶼工事並未全部完工,但柴崎本人對遭遇進攻是有預期的。

更大的變數是美軍自己,太平洋艦隊的進攻實力遠不如歷史同期強大:歷史上美軍太平洋艦隊傾巢出動,總共動員了9艘戰列艦,14艘巡洋艦、14艘護航航母和5艘正規航母,還有數不清的運輸船隻和保障船,但由於南太平洋戰役、印度洋戰役和巴拿馬戰役的嚴重損失,美軍這次投入進攻的艦隊力量只有4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6艘護航航母和2艘正規航母(艦隊航母、輕型航母各一艘)。

不過尼米茲、哈爾西和霍蘭德·史密斯還是對「電擊」戰役充滿信心:情報顯示聯合艦隊主力尚在錫蘭,哪怕收到告警電報立即趕來,至少也要15天,整支太平洋艦隊可全身心投入好好打一仗。對島上駐軍的數量雖無法掌握準確情報,但從島嶼面積與馬金島上毫無抵抗的情況來看,他們認為駐島日軍充其量在1000人左右,最多不超過2000人,而第5兩棲軍為這次戰役準備投入兩個師。

尼米茲對作戰的期望是:以獅子搏兔用全力的姿態展開進攻,五天內拿下島嶼,第二個五天恢複島嶼機場和其他防禦設施並派兵駐守,然後視情況決定後續應戰。聯合艦隊如派來偏師支援,爭取吃掉他;如果來了主力,那就使勁周旋;如果不來,那就更好,有吉爾伯特作為跳板,下一步打馬紹爾群島便有利多了。

由於日軍突然發動錫蘭戰役,時間緊迫之下對塔拉瓦的全面偵察不能盡善盡美,只能通過空軍,細緻和嚴密程度不足,該島大部分要害在地下,光從空中看不出太多異常,這也是美軍判斷只有千餘守軍的原因所在。

太平洋艦隊上下都很樂觀,但謹慎的尼米茨依然命令哈爾西帶上全部主力,同時又命令利維少將調集足夠數量的供應艦、修理船、拖船、掃雷艇、駁船、彈藥船和9艘油船組成後勤船隊,上面攜帶的食品、藥品、各種彈藥、登陸機械、通訊器材和燃料可支撐太平洋艦隊連續高強度作戰一個月。即便這樣,他還不放心,又讓人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國西海岸準備後續作戰物資。

除前線作戰部隊外,尼米茨還調用了部署在吐瓦魯的富納富提島和坎通島基地上的陸航第7航空隊遠程轟炸機,總計100餘架B-24轟炸機、24架卡特琳娜水上飛機越過1500公里距離去轟炸塔拉瓦,以破壞日軍工事、殺傷人員,實施前期火力覆蓋。

在震耳欲聾的轟炸和炮擊聲中,「電擊」戰役的大幕被徐徐拉開。

電信參謀匆匆忙忙向位於地下工事里的柴崎惠次彙報:「報告長官,收到聯合艦隊司令部發來電報,艦隊主力已從錫蘭島啟程前來支援,希望我部能就地堅守一個月,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可輕言犧牲。」

柴崎惠次、松尾敬公和管井武男三個主要軍官看過電報後面露喜色:到底是海軍自己人,求援電一發,連聯合艦隊主力都驚動了。按柴崎惠次當初誇下的海口,塔拉瓦足夠守上幾年,現在電報只要求堅守一個月,當真不在話下。況且艦隊從錫蘭這麼老遠趕來,一個月其實已非常快了,他對於打勝仗的信心很足。

「把消息通知下去,讓所有官兵都知道聯合艦隊對我們的關照,我們絕非孤立無援,海軍要在塔拉瓦痛擊英美鬼畜!」

他們誰也沒想到,尼米茨和冢原二四三對塔拉瓦的堅守能力估計居然驚人接近——只有5-7天,只有守軍自己堅信能守幾年。

拂曉開始,對貝蒂歐的炮擊和轟炸已整整持續了7小時,無數大口徑艦炮和陸航轟炸機投下的航彈向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的島嶼肆無忌憚地傾瀉火力,整座島嶼籠罩在一片煙霧中。日軍沒打出一發炮彈進行還擊,整座島彷彿昏死過去一樣。

根據霍蘭德制定的登陸計畫,登陸部隊要避開日軍設防堅固的南岸,從環礁缺口的水道進入礁湖,在日軍設防似乎較弱的北岸登陸。指揮部從西到東將灘頭地點定為「紅一」、「紅二」、「紅三」,每灘登陸一個營,計畫用125輛兩棲履帶裝甲車分幾批輸送部隊上岸。霍蘭德特意強調登陸艇要盡量近岸,減少兩棲車往返距離,加快登陸效率。

在他設想的時間表上,D日(登陸日)美軍橫掃全島、佔領機場,並封鎖住貝蒂歐東南端的日軍殘部,次日予以全殲,第三日掃清殘敵——爭取用3天時間結束戰鬥。

執行登陸命令的是戴文·柯林少將率領的陸戰三師,歷史上這任務派給了陸戰二師,但因當初聯合艦隊炮擊瓜島的地獄之夜影響還在,陸戰2師雖比陸戰1師要好,但也損失慘重,到現在才勉強補充、恢複完畢,暫時無力承擔該任務,霍蘭德便把進攻主力換成從西海岸增援過來的部隊。

中午12點左右,太陽已升得老高,陸航轟炸機投擲完炸彈返航了,海軍大口徑艦炮的攻擊也進入暫停階段,登陸的時間終於來臨。

特混艦隊中各艘航母上陸續起飛了100多架俯衝轟炸機、攻擊機和戰鬥機,輪番向貝蒂歐灘頭轟炸、掃射,以驅逐艦為主力的艦隊向前挺近,準備用密集火力掩護登陸艇開進,其餘飛機哈爾西命令他們監視周圍海域,防備突然出現的敵軍艦隊。

近距離支援火力準備整整持續了60分鐘,又傾瀉炮彈、炸彈2000餘噸,令人驚詫的是,到現在為止,日軍依然沒有任何還擊動作。

「敵人到底怎麼了?」在印第安納號上觀戰的霍蘭德奇怪地自言自語,「為什麼半點動靜都沒有?不是說他們至少有一個大隊的兵力和火炮么?」

戴文·柯林聳聳肩,滿不在乎地說道:「我也不知道!估計持續不斷的轟炸和炮擊把他們幹得差不多了吧?這次火力比當初瓜島遭遇的火力只弱一些,但貝蒂歐面積才多少?只有瓜島幾十分之一!我懷疑每個日軍得攤上10噸炸彈或炮彈,納稅人要知道我們這麼揮霍彈藥,會不會被氣得發瘋?」

這句玩笑話把其他人都逗樂了,連素來不苟言笑的霍蘭德也微微一笑。

普通官兵可沒這樂觀,他們打包了個人行李,把私人信件和遺囑交給文書,並隨著牧師做禱告。雖然前線反饋一切安好,但在這種氣氛下,士兵們不敢不予以重視,不少頭一次上陣的新兵望著炮聲隆隆的登陸地點更是腿肚子打顫——雖然都知道那是本方炮火,可萬一打偏落到自己人頭上怎麼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