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熾烈:全球的戰爭 第167章 夏日驚雷(5)

寂靜的克里姆林宮裡,斯大林正拿著煙斗,面無表情地聽貝利亞彙報近期的專項調查工作。

貝利亞平靜的聲音之下有一種無形的惶恐,因為面對真相他自己都忍不住開始害怕起來,而且他知道這些真相還不能代表全部,上報數據應該已經過層層縮水處理——比如,在春醒、城堡戰役中丟失土地上的數據就不再統計。但再是縮水,也抵擋不住可怕的數字。

「各地基層黨組織顯示:自5月份以來,陸續有100多萬人口因飢餓、營養不良或食用非食物而導致非正常死亡,以老年人、嬰幼兒、體弱者為主,現有基層糧食庫存大約是7-10天,軍隊糧食庫存大約是25-30天,目前距離收穫季大概還有3個月,可能,也許,大概……」他顫抖著說道,「非正常死亡將近800-1000萬。」

「從遠東、中國和印度獲取的糧食算進去了沒有?美援糧食算進去了沒有?」

「美援糧食已統計在內,其餘部分是伏羅希洛夫同志親自掌握的核心戰備物資,沒統計進去,不過總量不多,總共不到80萬噸。」貝利亞擦了下冷汗,「這都是軍隊的緊急戰備糧,沒您的指示,我們不敢動這些糧食。」

「釋放一半出去。」斯大林面無表情地說道,「我會和伏羅希洛夫同志講,另外再讓布瓊尼同志去一趟蒙古,他上次和我吹了牛,結果沒完成全部任務。」

貝利亞知道去一趟蒙古是什麼意思——要在已搜刮過一次的蒙古草原上再來一次徹底大洗劫,至於蒙古那100多萬能不能活下去已不在斯大林的考慮之中了,他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內務部同樣對社會和政治風氣進行了調查,5月份開始,叛國投敵的人員增加較多,雖然基層組織進行了嚴密控制與思想教育,依然發現很多動搖分子……」

「不是信念動搖了,是他們的肚子動搖了……」斯大林制止了貝利亞的解釋與備註,「直接告訴我數字就行。」

實際上,內務部要獲得這些數字也很困難,基層不是傻子,上面突然來調查叛國投敵的人數明顯動機不良,說不定還要抓管控不力的基層負責人當典型,這可是要掉腦袋的大事,所以都儘可能傾向於瞞報或不報。但貝利亞不是吃乾飯的,他很快就想出了應對招數,讓各組織系統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大換班,讓新官員去負責監督統計。並明確告訴他們,如果他不說實話、不查出問題,那今後抽查如果發現有問題,原負責人無責,需要督查之人負全部責任;反之,如果檢查出問題,則督查之人無責。

理論上說,內務部無權干涉基層黨組織的人事調動與組織運作,但內務部來頭太響,大清洗餘威猶在,再說又不是真插手任免事務,只不過臨時進行對調,各地只能捏著鼻子接受。這辦法一出來,下面人瘋了一樣——誰也不願意給其他人背黑鍋,再說自己的轄區還有問題呢。

再往上報的數字相對就要可靠很多,當然可能也免不了集體串聯作假,但這畢竟是少數,內務部查到現在還沒發現。不是真發現不了,而是貝利亞不讓下面亂來,他隱隱約約感覺到斯大林同志的思想和做法在發生變化,現在以安定為妙,不要生事。

「5月份以來,逃亡敵占區人口總計40餘萬,另外尚有20-30萬人口被基層組織攔截……」貝利亞偷偷看了斯大林一眼,「逃亡人群中大多數人成分不好,在當地歷來表現也很一般,以中年婦女帶著嬰幼兒逃亡最多,其次是60多歲的男性,直接從部隊逃亡的人數不多。」

斯大林點點頭,直覺告訴他這數字比較可信,部隊糧食供應情況比民間好得多,控制力度也強得多,一旦發現逃兵就是槍斃。

「如果我再送他們200萬如何?」

「這……」貝利亞愣住了,他不明白斯大林在想什麼。

「後方有很多人員已喪失了勞動力,同時我們又沒有足夠的糧食養活他們,從人道主義出發也為了減輕我們的負擔,把他們推到敵人一邊,你說弗拉索夫會怎麼想?」不等貝利亞回答,斯大林彷彿又自言自語地說,「他不是標榜要把俄羅斯人民從水深火熱當中救出來么?那先讓他替我們把這200萬人口養起來。」

說著說著他的語氣就嚴厲起來:「如果敵人不肯養,則他們的謠言不攻自破,人民會認清他的真面目;如果敵人真接受了這200萬人口,勢必大大加重他們的經濟、財政與糧食負擔,還能牽制必要的兵力與社會安頓的時間,我不信弗拉索夫拿得出東西來管這些人,他都不管,希特勒會管么?如果讓黨衛軍送他們進集中營就更好了——這隻會激勵人民與法西斯打到底。」

貝利亞頭低得很低,小聲提醒道:「這會不會有損於黨的形象?而且會給人民思想造成衝擊?」

「影響不可避免,可控就行,難道還能比成片餓死人更影響形象?」斯大林下定了決心,「內務部和基層黨組織根據掌握的人口進行安排,比例暫時控制在5%,一定要保證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患有各種傷病的人口。」

貝利亞很快應承了下來。

最後彙報的是關於對和談情況的秘密調查,主要是針對高級將領和重要官員,完全由內務部自行調查。在彙報前,貝利亞吃不準斯大林的用意,一口氣寫了三份報告:第一份是大多數人贊同;第二份是大多數人反對;第三份才是他調查出來的結論和分析。他原本想從前面兩個調查彙報中探出斯大林的口風,以便針對性地遞交相應報告,讓領袖的話看上去有說服力,但目前來看,他還摸不清斯大林的底牌。

猶豫半天,他最後一狠心從公文袋裡取出了第三份報告。

「政治局委員當中,75%以上的人贊同您提出的決策,認為不妨與敵人接觸一下,談談條件,哪怕能在事實上拖延時間,捱過這個冬天也好;其餘同志認為可仿效列寧同志當初的做法,迅速與德國人媾和,甚至可暫時將敵占區割讓給德國人,至於他們自行佔領還是扶持傀儡政權,我們不予干涉,但絕不能主動承認傀儡政權;在非政治局委員的聯共中央委員中,大部分人認為目前犧牲太大,但仍可以咬牙堅持。」

斯大林點點頭,這局面符合他的認知,通過保加利亞與德國兩次媾和的消息在政治局會議上是通過氣的,而中央委員這個層面就不得而知,所以他們會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到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同志對和談的議論,他主張黨和國家以及軍隊徹底搬遷到烏拉爾山以東去,同敵人締結一個不戰不和的停戰協定,而且……」貝利亞頓了一頓,「還聽到他把該說法向其他個別幾個政治局委員和方面軍司令員兜售……目前來說……」

貝利亞忽然停住了。

「說下去,為什麼不說了?」

「下面這些情況是內務部同志推測的結果,沒有直接證據。」貝利亞小聲道,沒有授權直接監控一個政治局委員的事可大可小,他不得不小心一點。

「無妨,繼續說。」

「其他政治局同志對該觀點表示贊同的似乎不多,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幾個方面軍司令員對此比較反感……似乎朱可夫同志、華西列夫斯基同志和庫茲涅佐夫同志有一次談到局勢的時候,討論過這個思路。」

「他們怎麼說?」斯大林感覺自己的呼吸有點急促起來:重頭戲來了。

「朱可夫同志認為:目前這場戰爭我們暫時只能採用誘敵深入的辦法,在拿破崙時代,誘敵到莫斯科一線就足夠了,但因為時代與技術力量的進步,軍隊機動性增強,現在需要誘敵的空間更大、更多,後退到烏拉爾山不失為一條很好的策略。

同時,從中國的戰爭實踐也可以看到,日軍從入侵中國滿洲開始,中國政治中心就逐漸向內陸轉移,一口氣從南京退到了1500公里之外的重慶,最後在長時間抵抗下,迫使敵人不斷拉長戰線,以至於維持不住而被迫收縮,如果不能按照斯您的設想達成一個比較體面的停戰局面,不妨將有生力量退往烏拉爾山以東。

如果德軍要前出迫近烏拉爾山,意味著他們的補給線西到亞速爾,南到南非,北到挪威,東到烏拉爾山,無論哪個方向都將近5000公里(往南超過1萬公里),以德國的領土、人口和工業能力,無論如何維持不住,最終只能向心崩塌。

另外,德國的敵人不光是我們,還有英美。尤其是美國,雖然最近幾次打得比較狼狽,但其人口和工業實力決定了武裝1000萬以上軍隊毫無問題,在德國目前無力威脅美國本土的局面下,美國不會輕易與德國媾和,其潛力和實力尚未完全得到發揮,一旦英美重新在海上奪回優勢,德國將陷入苦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