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嘹亮:進攻的號角 第078章 艱難的決定

羅斯福當天並未參加參聯會作戰討論會議,但等馬歇爾和金上將第二天共同來向他彙報作戰方案時,他也忍不住皺起眉頭:特納的計畫看上去很有點孤注一擲的決戰氣息,成了當然好,不成的話,英美在大西洋的海軍精華和艦隊優勢恐怕就徹底保不住了。他十分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批准這個方案。

金上將也不敢催促羅斯福,因為這件事變數很大,特納私下和他講述了幾種比較危險的局面:第一,不等4月7日到來直布羅陀就被攻破,地中海軸心海軍蜂擁而出,即便不考慮日本聯合艦隊,德意所有海軍加起來也不是能輕易對付的對手;第二,亞速爾戰役發起時德國艦隊不在港且不被偵察到,當盟軍航母艦載機陷入與陸基航空兵苦戰時德國航母忽然殺出——就會是翻版的中途島戰役;第三,德國在亞速爾集中超過400架飛機,沒法在兵力上壓倒對手。

第一、三種情況還好,盟軍發現之後可立即採取規避戰術,大不了計畫取消,自保綽綽有餘。唯獨第二種情況讓金上將十分揪心,晚上一個人在床上越琢磨越覺得亞速爾和中途島戰役十分類似,甚至自己的處境比當初山本五十六還差一點,對方只想消滅美軍艦隊而佯裝奪島,中途島完全是能放棄的目標,而這次戰役真正目的是為了奪島,亞速爾根本不能放棄。

這件事如果他一力促成,那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前景就與戰事結局徹底聯繫在一起了,成功當然是大紅大紫,失敗的話,自己會不會成為背黑鍋的呢?他有些胡思亂想起來。

「B計畫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羅斯福嘆了口氣,「如果B計畫成功,A計畫我會毫不猶豫地批准,可如果不行……」

「那我們具體再探討一下,順便也看下直布羅陀的情況。」金上將趕緊補了一句。

馬歇爾點點頭,金上將的反應算是快的,很好地把握了羅斯福總統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亞速爾丟了問題很多,但孤注一擲賭輸了問題更多。他問金上將:「如果B計畫成功但不執行A計畫,您認為會如何?」

「這樣啊……」金上將沉吟起來,「倘若德軍失去艦隊只能利用潛艇和飛機破交,危險程度倒會少很多,我們的船隊大概要多繞個圈,然後還得多配一些護航軍艦。」

「海事委員會對後續造艦的決定如何?」

「非常艱難。」一聽羅斯福說到這件事,金上將就打開公文包彙報起來,一臉的冰霜。

「海軍部專家根據前期戰損和後續運輸需求,認為需要再追加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50艘2萬噸級的油輪,蒙大拿級戰列艦追加到6艘,衣阿華級戰列艦追加到8艘。」

羅斯福皺起眉頭:「追加這麼多,船台能應付么?」

「不能,所以必須有所取捨,他們建議,由於德、日沒有後續對應軍艦,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建造3艘足夠了,隨著艦隊作戰普遍轉為航空作戰形式,重巡洋艦不是最緊缺的,因此巴爾的摩級、俄勒岡城級後續重巡洋艦與德梅因級所有重巡洋艦的建造任務取消,另外再取消亞特蘭大級、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建造,總共預計減少28艘輕、重巡洋艦。」

「航空母艦呢?」

「按現有陸續計畫建成,不增加也不減少。」金上將嘆了口氣,「只要能按進度建成,未來一年我們不缺航空母艦,缺的是有經驗的艦載機飛行員。雖然海軍部名單上完成完整訓練的艦載機飛行員超過1000人,可90%以上都是畢業半年之內的菜鳥,有經驗的老手不到10%。」

「熟練飛行員哪去了?」

「都犧牲了。」金上將無可奈何地說道,「這一年多來一直在打仗,戰前培養的飛行員到南太平洋戰役結束後損失了很多,然後這幾個月哈爾西發動進攻戰役又損失了一些,然後北非、印度洋戰役損失了一部分,當然也有一些人成長起來,我說的經驗不足主要是指參加大型艦隊會戰的飛行員不足。」

「這可不行。」羅斯福無不擔憂地說道,「沒有經驗的飛行員怎麼可以對敵?」

「經驗只能在戰鬥中積累,不靠他們我們還能靠誰?」馬歇爾道,「陸軍同樣沒打過仗,艾克向我發來電報訴苦,說理解國內因形勢變化而取消肯亞登陸戰,但希望能保證非洲戰區的物資供應。德國人已佔領了索馬利亞,準備進攻肯亞東北走廊,而且飛機偵查顯示,德國人能就近依託運輸船和港口從摩加迪沙獲得補給。艾克手下的部隊,除澳新師和德國人交過手,其他都是第一次上陣,心虛得很。」

「澳新部隊對德國人評價如何?」

「很難打……」馬歇爾擠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對手指揮官是古德里安,被認為是德軍中最優秀的三個裝甲指揮官之一,而他手下全是從波蘭戰役就開始南征北戰的精銳。」

「再給他送一批物資,不要顧忌船隻損失,他在那裡孤軍奮戰很不容易。」羅斯福盯著金上將,「美國人民必須要聽到好消息,不能總是『失敗、退卻、丟失』這樣的字眼,哪怕艾克能守住自己的陣地都是好消息。」

金上將咬牙應承下來。馬歇爾也鬆了口氣,羅斯福算是給非洲戰區定了基調——能守住就是勝利。

「剛剛收到一份情報,德國內部發生權力變動:原空軍二號人物,有猶太人嫌疑的米爾希元帥出任軍備部副部長,協助施佩爾開展工作併兼任帝國勞工陣線領袖;原西線空軍司令胡戈·施佩勒元帥被希特勒解除職務,出任有名無實的空軍總顧問,另有消息傳說希特勒對海軍總司令雷德爾也不太滿意,在逐漸架空其權力。」羅斯福問兩人道,「你們覺得能解讀出什麼來?」

這事情金上將不太關注,馬歇爾說了一句:「這應該是希特勒進一步加強集權的步驟,他在清洗那些不順從自己心意的將領,總有一天他會被這種權力反噬。」

馬歇爾有一點說對了,霍夫曼確實是在加強集權,但不是加強自己的權力,他是在加強施佩爾的權力。軍備部是德國最重要的部門,人稱小內閣,施佩爾不但被稱為經濟元首,還是黨內元首之下四巨頭之一,地位顯赫,在進一步推動動員與生產體系整合時,帝國勞工陣線領袖羅伯特·萊伊憑藉自己多年的老資格,不賣施佩爾的仗,不肯把所有的勞動力進行統一分配。

除此之外,羅伯特·萊伊還是一個非常頑固的反猶分子,對霍夫曼採取的對猶太「新方針」採取了明裡暗裡的抵制措施,這就第二次觸犯了霍夫曼。他授意鮑曼前去查這個人的情況,如果本人無重大問題的話可以另外安排一個職務,但結果查實後發現這還是個大腐敗分子:戰爭爆發前,羅伯特·萊伊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汽車工廠,鼓動德國普通民眾預付款購買還未開始生產的汽車,當預付款後的購買者等待著汽車投入生產時,戰爭爆發了,汽車工廠改為生產前線急需的坦克和摩托車,最終這些錢全都流入萊伊的口袋裡,總收入大約有1億馬克左右。

鮑曼立即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處置了這傢伙,並將有關預付款退了回去,雖然經濟上的好處不多,但對元首的聲望卻有很大鞏固。羅伯特·萊伊被處決後,大家都以為施佩爾會自己兼任,沒想到他忽然提名米爾希出任這個職務,順便還提出給他副部長的位置——因為米爾希在戰俘安置工作中與施佩爾交集甚多,在戰俘看管和勞動力組織上頗為賣力,全面高效的執行能力獲得肯定。霍夫曼也知道施佩爾不想給自己攬權太多,便立即同意有關人事調整。由此,米爾希也繼勃洛姆堡元帥(擔任後備軍總司令)之後第二個東山再起、重回核心舞台的大人物。

胡戈·施佩勒元帥這段時間犯的錯誤不少,一開始為爭奪空軍總司令,看不起資歷淺的耶順內克,屢屢對其加以抵制;後又違背霍夫曼的指示,不願意向夜間戰鬥機部隊移交飛機;最近又明裡暗裡抵制空軍飛行員轉職成海航……種種事迹累積起來,使霍夫曼對他失去了耐心,將其直接解職,而漢斯·于爾根·施通普夫空軍上將因南線戰役指揮、保障有力,被擢升為大將並接替施佩勒負責西線空軍。

雷德爾的問題更複雜一些,北海戰役結束後,里希特霍芬認為自己擔任海航司令勉強夠格,但擔任航母編隊司令官不行,而且由於他的軍銜比艦隊司令馬沙爾高,指揮過程中會出現問題,而且他認為海軍目前也沒有合適人選,再結合小澤為首的日本顧問組的表現,向霍夫曼推薦由小澤暫時擔任航母編隊指揮官,但這個推薦和任命引起了雷德爾的不滿,於是有關任命就僵持在這裡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