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詭譎:風起太平洋 第018章 以俄制俄(3)

弗拉索夫當然不是無名之輩,恰恰相反,這個鼻樑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像個政工幹部的中將在紅軍中絕對稱得上是一名悍將。

弗拉索夫是新城神學院的畢業生,19歲參加了蘇聯紅軍並在內戰中立下功勛,1924年7月至1925年曾在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訓練班深造,粗看上去這個學校名頭不響,但只要看看他同班同學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其中蘊含的價值——他與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揚和葉廖緬科等人是同學。1930年,年僅30歲的弗拉索夫當選為聯共(布)中央委員,1938年還作為軍事顧問奉派到中國並幫助訓練軍隊。

那時候正好德國援華軍事將領還沒撤完,陸軍總參謀部里還留著他的檔案和粗略評價,認為他「頭腦靈活、作風勇猛,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對手」。

「巴巴羅薩」行動後弗拉索夫出任新組建的蘇軍第37集團軍司令,在基輔方向參加正面防禦作戰且屢建功勛,最後神奇般地逃出基輔包圍圈並徒步返回本方陣地,斯大林用飛機把他接到莫斯科並授予其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同時還任命他為防守莫斯科的第20集團軍司令。

到颱風戰役高潮時,面對德國第3、第4兩個裝甲集群的衝擊,是弗拉索夫親率第7和第8近衛步兵師以強行軍堵住了突破口,保住了岌岌可危的莫斯科,甚至還在友軍支援下在德米特羅夫和伊克沙湖之間發動反攻,硬生生地把敵人阻擋在莫斯科運河一線。鑒於他的成績,颱風戰役結束後斯大林提拔他為沃爾霍夫方面軍副司令員,他接任後立刻以前所未有的衝勁投入工作——他從基里施以西地域發起進攻,佔領了丘多沃至諾夫哥羅德之間的一大塊森林沼澤,楔入德軍縱深60-70公里,先頭部隊離柳班僅15公里,嚴重威脅德國第18集團軍的側翼,只因為其他友軍配合不利,孤軍深入的他被德國優勢兵力包圍後於6月底無奈被俘。

正因為他的名頭如此突出,在被俘後他沒有像其他戰俘一樣在暗無天日的俘虜集中營里苦捱,反而很快就被關在柏林郊外的一幢別墅中。只是德國方面對他的優待僅基於他過往的戰績,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額外價值,無論希特勒、希姆萊還是其他高層都對他反過來想與斯大林和布爾什維克做鬥爭的想法嗤之以鼻。但霍夫曼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在他做出決策準備扶持布爾什維克內部異己力量時,他已想到了這個人物。

曼施坦因雖沒參加莫斯科戰役,但大本營傳達的敵情通報當中將這一切都說得清清楚楚,現在元首挑選這樣一位將領來領導俄羅斯解放軍,無論從資歷還是能力上說都稱得上是不錯的選擇,他放下弗拉索夫的《公開信》,關切地問蔡茨勒:「這人的投名狀已交了,後續元首打算怎麼做?」

「這傢伙野心很大,最初表示要糾集原俄國境內所有反斯大林與布爾什維克的民族與軍人一起形成新勢力,元首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告訴他將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分別建國,新的俄羅斯將僅有俄羅斯民族和固有領土組成。」

曼施坦因冷笑道:「原來他還打著成為下一個斯大林的主意,哦,還是一個會打仗的斯大林。」

「我們推翻一個斯大林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再造一個斯大林。」蔡茨勒補充道,「元首準備先讓他和其他一些被俘蘇軍高級軍官組成俄羅斯民族委員會發表政治宣言,該宣言將與其他非俄羅斯族的政治宣言形成統一體系,同時再讓他去戰俘營挑選蘇軍純粹俄羅斯族裔的軍官和士兵組建俄羅斯解放軍。下個月我們將在華沙召開東方會議並將統一協調原俄國領土處理事宜,您分封的那些『國家』也會藉此宣布獨立並統一參與到反布爾什維克的戰鬥中來,而俄羅斯民族委員會將被我們承認為與蘇維埃俄國交戰的友好勢力,享受盟軍待遇,並承諾在戰爭勝利後以他們為基礎組建新的俄羅斯國家政權。」

「那他就身兼政治領袖和軍事統帥於一身了,如此野心勃勃的人物將來能控制住么?」

「應該沒問題,元首目前只給俄羅斯解放軍三個師的編製,而且還沒有裝甲師,他們只有在接下去的戰役中證明自己的價值才能得到擴編。」蔡茨勒解釋道,「您不要認為一個中將會是俄羅斯民族委員會的全部,一旦他獲得成功,斯大林政權內部的反對分子,比如上將、大將乃至政治局委員一級的人物就會有人動搖並投奔過來,如果他們地位更高、名頭更響、能量更大,他們就能與弗拉索夫分庭抗禮甚至成為最高政治領袖,弗拉索夫最多是一個軍方領袖,而他們內部有了派系之後能更便於我們控制。」

曼施坦因點點頭表示認可這一點:「這倒非常有可能。」

「如果我是斯大林,我一定會關注到這個人物的價值與示範效應,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消滅他,千方百計將這種苗頭扼殺在搖籃里,因此在斯大林眼中他和他手下所在的方向就應該是戰役中最致命的方向。」蔡茨勒笑道,「當政治目標壓倒軍事目標時,斯大林會變得不顧一切,您需要的紅布到時候就有了。」

「他現在人在哪?」

「在戰俘營挑選軍隊,3天後他將率領第一批部隊趕到您這裡報道並聽候您的吩咐,我認為您能像哥薩克那樣贏得他的尊重,畢竟他所有的一切目前都掌握在您手中。」

「我覺得他會是個聰明人,和聰明人合作一般會比較愉快。」曼施坦因說完後,兩人會心地笑了起來。

就在蔡茨勒和曼施坦因商議下一步政治攻勢之時,斯大林正在克里姆林宮裡審閱下一步戰役方向。

最近這幾天斯大林同志是非常春風得意的,一來是他收到了保加利亞沙皇鮑里斯三世通過秘密渠道轉達過來的消息,謂德國方面準備有條件與俄國媾和,希望俄國能表明態度並提出條件,保加利亞願作為中間人居間調停。而德國人釋放出的信息是很明確的,他們無意徹底埋葬斯大林政權,更不會像他們曾經述說的那樣要消滅斯拉夫民族,他們只希望拿到一個可靠且優渥的和平協定。這對斯大林來說不亞於得到第二個《布列斯特條約》的契機,而且有了列寧當初頂著壓力簽署條約的先例在前,一旦他準備和德國人簽署合約,無論條件多麼苛刻,全黨上下都說不出來什麼,更無法指責他。

在斯大林內心深處,哪怕與德國簽署最苛刻的合約也無所謂,只要能讓蘇維埃保留一些元氣並緩過勁來就好。他相信德國與英美特別是與美國的對抗才剛剛開始,美國不會容忍一個掌握了歐洲霸權的德國,雙方之間的戰爭必然是不死不休的,等到了雙方筋疲力盡的時候,已恢複元氣的蘇聯可以再度出擊,重新撕毀條約拿回割讓出去的領土與權益,甚至還可以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張到東歐——這次可沒有一個畢蘇斯基領導下的大波蘭擋住蘇維埃的鐵蹄了。

過了兩天他又從外交系統獲悉日本方面希望通過蘇聯與美國接洽單獨媾和的事情,這更讓他高興了。

他興奮地對彙報情報的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說:「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日本人快要撐不住了,他們迫切地想要保住目前已拿到的大部分東西退場。如果日美媾和成功,則美國的力量可以全部集中到歐洲,那時候法西斯德國受到的壓力會更大,會更有利於我們。」

「可日本人如果與美國單獨媾和以後會不會反過頭與德國人一起夾擊我們?」莫洛托夫沒有斯大林那麼樂觀。

「當然不可能,日本人連中國人打不贏,憑什麼來對付我們?就憑他們那些薄如蟬翼的坦克車和孱弱得可笑的炮兵火力?聯合艦隊倒是不容小覷,可他們上不了岸……」斯大林冷笑道,「日本人在張鼓峰和諾門罕事件中受到的教訓不會那麼快忘卻的,如果他們真有這個心思,在去年夏天他們就不應該去招惹美國而應該反過來夾擊我們。」

正在這時,伏羅希洛夫元帥走了進來,他的步履沉重,臉上表情十分嚴肅,似乎還隱隱約約帶著憤怒之色。

「出什麼事了?」斯大林敏銳地觀察到這位老戰友的情緒不佳,他心裡一驚,難道前線有了十分不利的消息?可朱可夫怎麼不來彙報?

「斯大林同志,這是我們收到的公開通電。」伏羅希洛夫慢慢地將一份文件放在他桌子上,斯大林接過去才看了兩眼,就怒不可遏地罵道,「這個該死的叛徒、懦夫、法西斯幫凶與走狗,我一定要把它弔死在絞刑架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