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狂瀾:帝國的危機 第024章 走神的凱特爾

「凱特爾元帥、凱特爾……」直到霍夫曼喊了三遍,魂游天外的元帥才反應過來,急急忙忙站立起來。

霍夫曼早已注意到陷入走神狀態的凱特爾,特意點名問道:「我看你想得出神,最高統帥部對此有不同意見?」

「啊……沒有……不不不……我的元首,我的意思是。」凱特爾結結巴巴的樣子逗樂了一大群人,連施佩爾都忍不住要笑出聲來,「我想表達的意思是,既然豹式與虎式有如此多的共通性,為什麼我們還要生產這種防禦性能落後於虎式坦克的5號坦克呢?全力生產虎式不行么?」

此話一出,引起了在場很多人的共鳴:元首和施佩爾一直都在強調生產能力,武器局同樣也有這個意向,既然方向一致,為什麼不幹脆全部生產虎式呢?受東線戰場T-34和KV系列坦克的刺激,陸軍方面一直將希望寄托在了後續5號、6號坦克大規模生產上,盼望著新式坦克既有質量優勢又有不小的數量規模。但霍夫曼卻清楚地知道,這種樂觀的理想根本就沒有實現過,雖然豹式和虎式在性能上大大壓倒了老而彌堅的4號坦克,可數量和生產能力卻是最大短板。不說與最高產量5萬輛級別的T34和M4謝爾曼相比,就是蘇聯的KV系列加IS系列的數量總和都壓倒了虎豹的數量。若非如此,4號也不用堅持戰鬥到1945年——不是第三帝國不想要更多的老虎和豹子,實在是滿足不了前線部隊的需求。

「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回答。」施佩爾站起來從容不迫地說道,「坦克軍備重整案執行後,統帥部擬定了1943型裝甲師的初稿,希望將各師裝備的坦克數量從目前平均的160-180輛每師提高到250輛左右,而黨衛軍又提出要新擴充幾個師,再加上芬蘭人、義大利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等提出的需求,軍備部接到的累計補充需求大約是每個月1200輛以上,如果還要再完成統帥部要求的幾個裝甲擲彈兵師升級為裝甲師的整編,再加上我承諾的將所有2號、3號坦克更新為4號坦克的計畫,這個數字或許還需要再加上500輛,但我們的生產能力卻遠遠跟不上。來之前我問過保時捷、亨舍爾、MAN和賓士這4家公司,如果按照原有的設計,5號的月產量不會超過500輛,6號產量或許只能達到200輛,如果全部轉產虎式,我敢擔保明年東線的裝甲師數量只有今年的一半,當然將軍們可以賭新坦克裝備後我們用一半的裝甲師就能完成任務……」

這個數據馬上得到了武器局六處的確認,按他們的說法,哪怕執行了「三班制」,施佩爾部長提出的計畫能完成80%就不錯了,如果按元首簡化後的設計進行生產,這個數字或許還能更高一點。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統帥部的參謀軍官們都驚呆了,凱特爾更是驚愕地說不出話來:他原以為施佩爾的言語可能有所誇大,沒想到武器局的估計比軍備部更不樂觀,他可不敢接施佩爾的賭,倘若東線裝甲師少一半,各集團軍群司令官非聯合起來槍斃了他不可。

「所以,4號坦克的生產不但不能削弱,還需要繼續加強。」霍夫曼話鋒一轉,順勢布置起4號坦克的生產任務來,「前線對G型坦克首部附加的30mm裝甲反應很好,對新試驗的48倍徑75mm坦克炮也持有積極態度,建議武器局繼續改進,下個月實現新型號生產。」元首一句話,又把4號坦克中最優秀的H型提前5個月釋放了出來,改進後的4號H型將採用75mm KwK40L/48坦克炮,前裝甲加厚到80mm,噸位達到25噸——幾乎是4號坦克改進的極限了。

克虜伯設在馬德堡的工廠是4號坦克的生產主力,但其生產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此外沃瑪格和尼伯龍根的工廠雖然也在參與生產,但他們都以為會很快轉產新式的5號、6號坦克,積極性也不高。雖然會議上霍夫曼並沒有最終確定由亨舍爾還是保時捷承擔虎式的生產任務,但他相信保時捷博士能讀懂後面的暗示:論起修改設計來,亨舍爾需要花費的精力遠少於保時捷,即便武器局宣稱11月份還要再最後比較一次,但從話里話外的意思來看,保時捷的設計顯然已經落敗了。為照顧保時捷的面子,也為了安撫武器局六處的技術官僚們,他開口道:「博士,我希望尼伯龍根的工廠能加大4號坦克的生產強度,月產量至少要在400輛以上,這份訂單至少要持續到1944年。」

保時捷黯然點點頭,他是個聰明人,不會傻乎乎地追問「難道戰爭要持續到1944年以後?」這樣的問題,他在心底已接受了虎式競標落敗的現實,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元首看在以往交情的面子上,給了保時捷公司不小的訂單量,雖然這只是改進後的4號,但數量可不少。

這句話倒是給了現場眾人不小的衝擊,這是元首在公開場合第一次就戰爭長期化的表態,以往大家聽到的宣傳都是只要再給俄國人致命一擊,戰爭就很快會結束的腔調。雖然這種戈培爾宣講的論調說的次數太多已沒多少人相信,但親口聽元首說戰爭至少要到1944年以後,大家的心思免不了變得沉重起來。

托馬勒上校鼓起勇氣,怯生生地問道:「元首,您的意思是戰事還要持續很久?」

「沒錯,美國人參戰給斯大林和丘吉爾這兩個混蛋打了一針強心針,但這也僅僅是垂死掙扎罷了。」霍夫曼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掃視了會場,試圖給他們鼓足勇氣,「但我相信,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光榮的國家社會主義和德國人民。」

「為確保實現最終勝利,坦克的生產數量務必增加,軍備部要求的2000輛每月產量必須達到,今後坦克生產簡化為三種,其中4號1000輛,豹式750輛,虎式250輛,其他變形車輛另計。在新式坦克量產前,各生產線優先協助軍備部完成舊型號更新與4號補充生產。」霍夫曼皺著眉頭對凱特爾下達了指令,「統帥部應當對1943型裝甲師編製進行調整:一個裝甲師應該擁有2個裝甲團和1個重裝甲營,其中一個團裝備4號坦克,一個團裝備豹式,重裝甲營則全部由虎式坦克組成,一個裝甲擲彈兵師應該擁有至少1個裝備4號坦克的裝甲營。在這些編製補充完成之前,不考慮組建新的裝甲師。」

凱特爾大喜過望,元首提出的建議比統帥部希望的還要好,他偷偷瞟了一眼施佩爾——現在難受的應該是他了。

或許是被會議的氣氛所感染,一直沉默著沒有動靜的亨舍爾廠方代表庫爾特·阿諾德博士忽然舉手發言:「尊敬的元首,既然要考慮提高生產性,是否考慮將虎式坦克的鎳合金裝甲生產工藝從冷軋鍛造改為鑄造?雖然冷軋鍛造鋼的強度特性要高出6-8%,但鑄造車體和炮塔顯然更容易生產。」

這是一個很難取捨的問題,武器局經過幾次討論已駁回了這個建議,霍夫曼斟酌再三,最後說道:「豹式坦克應當採用鑄造工藝以提高產量,但虎式坦克是為了爭奪戰場控制權、壓制對方坦克的,數量不多,必須保持最高水平,依舊保留冷軋鍛造。」

會議已接近了尾聲,趁著氣氛良好,托馬勒上校本來還想就後續重型坦克(即原定的「虎王」)設計思路繼續徵求元首的意見,霍夫曼剛開了個頭,凱特爾忽然接到副官遞過來的電報,看了一眼之後眉頭緊皺,臉色變得很不好看,轉手又將電報遞給了施佩爾,後者的表情比凱特爾更誇張,憤怒得差點要拍案而起,眼看架勢不對,托馬勒上校不顧霍夫曼還在台上,匆匆忙忙地宣布散會。

附:修改後的虎式坦克數據

戰鬥全重:48噸

車長:6.3米

車寬:3.25米

車高:2.88米

火炮:88mmKWK36型L56坦克炮

備彈量:60發

裝甲:

車體前上裝甲厚度為100mm/50度

車體前下裝甲厚度為100mm/25度

車體側上裝甲厚度為80mm/0度

車體側下裝甲厚度為60mm/0度

車體後裝甲厚度為80mm/15度

頂部裝甲厚度為25mm/0度

底部裝甲厚度為25mm/0度

炮塔前裝甲厚度為100mm/25度

炮塔側裝甲厚度為80mm/0度

炮塔後裝甲厚度為80mm/0度

炮塔頂裝甲厚度為40mm/0度

炮塔防盾裝甲厚度為125mm/豬頭形

公路最大速度:38km/h

越野最大速度:21km/h

發動機型號:HL230

最大功率:600hp/2500轉

變速箱型號:邁巴赫L600C

負重輪:8對交錯重疊負重輪,使用全鋼負重輪,直徑800mm(與豹式通用)

履帶:580mm(與豹式通用)

無線電設備:超短波Fu.2接受器超短波Fu.5發射器及接受器

瞄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