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紅旗下(10)

福海二哥是有這股子勁頭的:假若聽說天德堂的萬應錠這幾天缺貨,他就必須親自去問問;眼見為實,耳聽是虛。他一點不曉得定大爺肯接見他不肯。他不過是個普通的旗兵。可是,他決定去碰碰;碰巧了呢,好;碰一鼻子灰呢,再想別的辦法。

他知道,他必須買通了定宅的管家,才會有見到定大爺的希望。他到便宜坊拿了一對燒雞,並沒跟王掌柜說什麼。幫忙就幫到家,他不願意叫王老頭兒多操心。

提著那對雞——打了個很體面的蒲包,上面蓋著紅紙黑字的門票,也鮮艷可喜——他不由地笑了笑,心裡說:這算幹什麼玩呢!他有點討厭這種送禮行賄的無聊,可又覺得有點好玩兒。他是旗人,有什麼辦法能夠從蒲包兒、燒雞的圈圈裡衝出去呢?沒辦法!

見了管家,他獻上了禮物,說是王掌柜求他來的。是的,王掌柜有點小小的、比針尖大不了多少的困難,希望定大爺幫幫忙。王掌柜是買賣地兒的人,不敢來見定大爺,所以才托他登門拜見。是呀,二哥轉彎抹角地叫管家聽明白,他的父親是三品頂子的參領——他知道,定大爺雖然有錢有勢,可是還沒作過官。二哥也叫管家看清楚,他在定大爺面前,一定不會冒冒失失地說出現在一兩銀子能換多少銅錢,或燒雞賣多少錢一隻。他猜得出,定宅的銀盤兒和物價都與眾不同,完全由管家規定。假若定大爺萬一問到燒雞,二哥會說:這一程子,燒雞貴得出奇!二哥這些話當然不是直入公堂說出來的。他也不是怎麼說著說著,話就那麼一拐彎兒,叫管家聽出點什麼意思來,而後再拐彎兒,再繞回來。這樣拐彎抹角,他說了一個鐘頭。連這樣,管家可是還沒有替他通稟一聲的表示。至此,二哥也就露出,即使等三天三夜,他也不嫌煩——好在有那對燒雞在那兒擺著,管家還不至把他轟了出去。

管家倒不耐煩了,只好懶懶地立起來。「好吧,我給你回一聲兒吧!」

恰好定大爺這會兒很高興,馬上傳見。

定大爺是以開明的旗人自居的。他的祖父、父親都作過外任官,到處拾來金銀元寶,珍珠瑪瑙。定大爺自己不急於作官,因為那些元寶還沒有花完,他滿可以從從容容地享些清福。在戊戌變法的時候,他甚至於相當同情維新派。他不象雲翁與正翁那麼顧慮到一變法就丟失了鐵杆兒莊稼。他用不著顧慮,在他的宅院附近,半條街的房子都是他的,專靠房租,他也能舒舒服服地吃一輩子。他覺得自己非常清高,有時候他甚至想到,將來他會當和尚去,象賈寶玉似的。因此,他也輕看作生意。朋友們屢屢勸他拿點資本,幫助他們開個買賣,他總是搖頭。對於李鴻章那伙興辦實業的人,他不願表示意見,因為他既不明白實業是什麼,又覺得「實業」二字頗為時髦,不便輕易否定。對了,定大爺就是這麼樣的一個闊少爺,時代潮浪動蕩得那麼厲害,連他也沒法子聽而不聞,沒法子不改變點老旗人的頑固看法。可是,他的元寶與房產又遮住他的眼睛,使他沒法子真能明白點什麼。所以,他一陣兒明白,一陣兒胡塗,象個十歲左右、聰明而淘氣的孩子。

他只有一個較比具體的主張:想叫大清國強盛起來,必須辦教育。為什麼要辦教育呢?因為識文斷字的人多起來,社會上就會變得文雅風流了。到端午、中秋、重陽,大家若是都作些詩,喝點黃酒,有多好呢!哼,那麼一來,天下準保太平無事了!從實際上想,假若他捐出一所不大不小的房子作校址,再賣出一所房子購置桌椅板凳,就有了一所學堂啊!這容易作到,只要他肯犧牲那兩所房子,便馬上會得到毀家興學的榮譽。

定大爺極細心地聽取二哥的陳述,只在必要的地方「啊」一下或「哈」一下。二哥原來有些緊張,看到定大爺這麼注意聽,他臉上露出真的笑意。他心裡說:哼,不親自到藥鋪問問,就不會真知道有沒有萬應錠!心中雖然歡喜,二哥可也沒敢加枝添葉,故意刺激定大爺。他心裡沒底——那個旗人是天之驕子,所向無敵的老底。

二哥說完,定大爺閉上眼,深思。而後,睜開眼,他用細潤白胖,大指上戴著個碧綠明潤的翡翠扳指的手,輕脆地拍了胖腿一下:「啊!啊?我看你不錯,你來給我辦學堂吧!」「啊?」二哥嚇了一跳。

「你先別出聲,聽我說!」定大爺微微有點急切地說:「大清國為什麼……啊?」凡是他不願明說的地方,他便問一聲「啊」,叫客人去揣摩。「旗人,象你說的那個什麼多,啊?去巴結外國人?還不都因為幼而失學,不明白大道理嗎?非辦學堂不可!非辦不可!你就辦去吧!我看你很好,你行!哈哈哈!」

「我,我去辦學堂?我連學堂是什麼樣兒都不知道!」二哥是不怕困難的人,可是聽見叫他去辦學堂,真有點慌了。

定大爺又哈哈地笑了一陣。平日他所接觸到的人,沒有象二哥這麼說話的。不管他說什麼,即使是叫他們去挖祖墳,他們也嗻嗻是是地答應著。他們知道,過一會兒他就忘說過什麼,他們也就無須去挖墳了。二哥雖然很精明,可到底和定大爺這樣的人不大來往,所以沒能沉住了氣。定大爺覺得二哥的說話法兒頗為新穎,就彷彿偶然吃一口窩窩頭也怪有個意思兒似的。「我看你可靠!可靠的人辦什麼也行!啊?我找了不是一天啦,什麼樣的人都有,就是沒有可靠的!你就看我那個管家吧,啊?我叫他去買一隻小兔兒,他會賺一匹駱駝的錢!哈哈哈!」

「那,為什麼不辭掉他呢?」這句話已到唇邊,二哥可沒敢說出來,省得定大爺又笑一陣。

「啊!我知道你要說什麼!我五年前就想辭了他!可是,他走了,我怎麼辦呢?怎見得找個新人來,買只小兔,不賺三匹駱駝的錢呢?」

二哥要笑,可是沒笑出來;他也不怎麼覺得一陣難過。他趕緊把話拉回來:「那,那什麼,定大爺,您看王掌柜的事兒怎麼辦呢?」

「那,他不過是個老山東兒!」

這句話傷了二哥的心。他低下頭去,半天沒說出話來。「怎麼啦?怎麼啦?」定大爺相當急切地問。在他家裡,他是個小皇帝。可也正因如此,他有時候覺得寂寞、孤獨。他很願意關心國計民生,以備將來時機一到,大展經綸,象出了茅廬的諸葛亮似的。可是,自幼兒嬌生慣養,沒離開過庭院與花園,他總以為老米白面,雞鴨魚肉,都來自廚房;鮮白藕與酸梅湯什麼的都是冰箱里產出來的。他接觸不到普通人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他有點苦悶,覺得孤獨。是呀,在家裡,一呼百諾;出去探望親友,還是眾星捧月;看見的老是那一些人,聽到的老是那一套奉承的話。他渴望見到一些新面孔,交幾個真朋友。因此,他很容易把初次見面的人當作寶貝,希望由此而找到些人與人之間的新關係,增加一些人生的新知識。是的,新來上工的花把式或金魚把式,總是他的新寶貝。有那麼三四天,他從早到晚跟著他們學種花或養魚。可是,他們也和那個管家一樣,對他總是那麼有禮貌,使他感到難過,感到冷淡。新鮮勁兒一過去,他就不再親自參加種花和養魚,而花把式與魚把式也就默默地操作著,對他連看也不多看一眼,好象不同種的兩隻鳥兒相遇,誰也不理誰。

這一會兒,二哥成為定大爺的新寶貝。是呀,二哥長得體面,能說會道,既是旗人,又不完全象個旗人——至少是不象管家那樣的旗人。哼,那個管家,無論冬夏,老穿著護著腳面的長袍,走路沒有一點聲音,象個兩條腿的大貓似的!

二哥這會兒很為難,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嗯,反正定大爺不是他的佐領,得罪了也沒太大的關係。實話實說吧:「定大爺!不管他是老山東兒,還是老山西兒,他是咱們的人,不該受洋人的欺侮!您,您不恨欺壓我們的洋人嗎?」說罷,二哥心裡痛快了一些,可也知道恐怕這是沙鍋砸蒜,一鎚子的買賣,不把他轟出去就是好事。

定大爺楞了一會兒:這小夥子,教訓我呢,不能受!可是,他忍住了氣;這小夥子是新寶貝呀,不該隨便就扔掉。「光恨可有什麼用呢?啊?咱們得自己先要強啊!」說到這裡,定大爺覺得自己就是最要強的人:他不吸鴉片,曉得有個林則徐;他還沒作官,所以很清廉;他雖愛花錢,但花的是祖輩留下來的,大爺高興把錢都打了水飄兒玩,誰也管不著……「定大爺,您也聽說了吧,四外鬧義和團哪!」

二哥這麼一提,使定大爺有點驚異。他用翡翠扳指蹭了蹭上嘴唇上的黑而軟的細毛——他每隔三天刮一次臉。關於較比重大的國事、天下事,他以為只有他自己才配去議論。是呀,事實是這樣:他的親友之中有不少貴人,即使他不去打聽,一些緊要消息也會送到他的耳邊來。對這些消息,他高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進來,右耳出去。他想一想呢,是關心國家大事;不去想呢,是沉得住氣,不見神見鬼。不管怎麼說吧,二哥,一個小小的旗兵,不該隨便談論國事。對於各處鬧教案,他久有所聞,但沒有特別注意,因為鬧事的地方離北京相當的遠。當親友中作大官的和他討論這些事件的時候,在感情上,他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