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義大利

在義大利乘車前往旅館的路上,徽因開始激動起來。特別是經過那些她和父親曾逗留過的地方時,她一一指點著叫思成看———這是美麗的尼亞迪斯噴泉,這是格雷教授講過的馬修斯·奧爾琉斯圓柱,這是馬爾斯廣場的方尖碑……古羅馬的建築呈現出令人震驚的宏偉壯麗,表達了他們對現實物質世界的熱愛和佔有慾望。

聖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1506年開始建造,1626年竣工,歷時120年才完全建成。

來這裡參觀的人很多,其中有許多虔誠的教徒。大廳中,聖彼得塑像的腳趾幾百年來在信徒們的親吻中變得漫漶一片,聖壇下燭光搖曳。無數人在喃喃祈禱,雙手合十,眼含熱淚。

這座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

中世紀,古稀臘、羅馬的藝術被視為異端。始建於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聖彼得教堂,運用了古希臘、羅馬神廟的建築藝術,以取代哥特式建築濃郁的宗教色彩。古希臘、羅馬神廟建築的主要特點是集中式平面和穹隆式屋頂,風格單純,邏輯簡明,富有紀念性,與哥特式教堂採用拉丁十字平面造型,處處尖塔聳立、複雜多變的風格完全不同。

思成飛快地在速寫本上勾畫聖彼得教堂著名的大穹頂:穹頂從平面到頂端高達一百多米,被設計者拉長為橢圓形,周圍一條條有力的拱肋強調著它;穹頂鼓型基座的廊柱與拱肋一一對應,相互關係清晰明了;大穹隆周圍是四個小穹隆與之呼應,突出了它的統率地位。整個穹頂造型飽滿,呈現出昂揚的氣勢。

徽因一邊看,一邊嘆道:「真可惜!這麼宏偉美麗的造型被討厭的大廳遮擋了。」

聖彼得教堂的大廳設計很蹩腳,是建築史上比例不當的著名例證。

徽因和思成用一下午的時間參觀了西斯廷教堂,那裡以米開朗琪羅的天頂畫而聞名。儘管他們以前不止一次地從畫冊上看到過這些畫作的局部或全部,可當他們站在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下,卻不能不感到強烈的震撼。

這是以《舊約·創世紀》故事為題材創作的一組天頂壁畫。

壁畫距離地面有二十多米高,由九幅情節連續的主題畫構成。

壁畫的規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在整整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裡,米開朗琪羅每天爬上高高的腳手架,弓著腰,仰著脖子,眼睛望著天頂作畫。當這個大工程完成後,他很長時間直不起腰來,一直保持著弓腰仰頭走路的奇怪姿勢。

徽因拉著思成的手,仰著頭慢慢地在大廳里挪動著腳步。……天地鴻蒙,上帝造人,亞當蘇醒,大洪水,男女預言家……雄渾的畫面呈現出英雄主義的氣質和力量。

後世的人說,壁畫中先知耶利米的形象就是米開朗琪羅自己的寫照。他頭髮蓬亂,白須垂胸,低著頭,骨節粗壯的手支撐著下頜,似在俯視,又似在沉思,顯得蒼老而沉鬱。人們似乎能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憂傷像山一樣壓了下來……

徽因和思成交流著感受。他們理解了文藝復興為什麼會發源於義大利,這裡古典文化的土壤實在是太深厚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