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遠擁有

十六七歲的林徽因,在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聽從了理性的召喚,她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人生沉靜而完滿。她鄭重地珍藏起了徐志摩的情感,對這份美好的情感她永遠報以深情的凝視。

在以後的歲月里,林徽因始終與徐志摩保持著朋友間真誠而純潔的情誼,她對徐志摩感情的理解和尊重,使她永遠擁有徐志摩的敬重和摯愛。

林徽因回國了,徐志摩在思念、愛戀、失望和希望中輾轉。他開始寫詩了。星月的光輝讓他感動得落淚,泠泠的溪水讓他體會到寂寞,薄霜滿地的樹林讓他倍覺傷感,強烈的無處可宣洩的各種意念燃燒著他,詩行鋪滿了一頁頁稿紙。

人們都說,徐志摩的《偶然》,是寫給林徽因的一首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從30年代初開始寫作新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徐志摩的影響。她寫於1931年的《仍然》,可以看做是對徐志摩《偶然》的應答之作,也是她自己心跡的坦陳: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著晴空里,

白雲,又像是一流冷間,澄清,

許我循著林岸窮究你的泉源:

我卻仍然抱著百般的疑心,對你的每一個映影!

你展開像個千瓣的花朵!

鮮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溫存襲人的花氣,伴著晚涼:

我說花兒,這正是春的捉弄人,

來偷取人們的痴情!

你又學葉葉的書篇隨風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個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著,我不斷的在說話:

我卻仍然沒有回答,一片的沉靜

永遠守住我的魂靈。

林徽因和徐志摩,就像天空中運行的兩顆行星,各自有各自的運行方向和軌跡,當他們在浩渺的星空中相遇時,深邃無垠的天際閃耀著美麗、璀璨的光亮。

培華女中的下課鈴聲響了,這是周末,一群群白衫黑裙的姑娘翩翩地飛出了校園。她們嘰嘰呱呱的英語中夾雜著好聽的捲舌的北京話。校門口,排著一長溜來接她們回家的小汽車和黃包車。

終於到周末了!天氣多麼好,多麼好!晚霞多麼美,多麼美!徽因盼著周末回家,從周一回到學校就開始盼。在盼望中,徽因覺得時間過得又快又慢,在盼望中,心被希望和幸福漲得有些輕微的疼痛。

徽因盼著周末回家,是盼著和梁思成相見。梁思成是梁啟超的長公子,徽因隨父親去英國之前,在兩個家庭的往來中,他們就互相認識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