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一九

為什麼在單向行駛的橋上,謙讓有時反而會導致效率降低?(馬里奧.卡波里奇、斯科特.馬格拉斯)

在紐約的伊薩卡,有幾條單向行駛的橋。多年來,先到先過的社會規範,掌控著車輛過橋的順序。在這一規範下,如果對面方向有車等著,你絕不應該開上橋。這一規範的表面目的是防止單方向的車流等太長時間都過不了橋。如前所述,在大多數情況下,鼓勵自我剋制的社會規範能帶來更高效的結果。可在這個例子當中,謙讓反而常導致效率降低。為什麼司機們還要遵守這一規範呢?

不妨先假設在完全沒有規範的情況下,過橋的車流會是個什麼樣子。假設頭一個司機從北面開來,發現橋上沒有車,於是就開始過橋。過了一會兒,第二個司機從南面開來,看見對面方向已經來了一輛車,於是就決心等到對方過完橋再走。因為要是後來的那輛車也開上橋,兩輛車就會在橋上面對面堵著,除非一方退回橋下,否則誰也走不了。

假設第一個司機開過橋需要三十秒,他剛開了十秒的時候,第三個司機,從北面來的,開車上了橋。這時,第二個司機最好的做法仍然是繼續等下去。如果北面來車的時間間隔短於三十秒,並且每輛車都依次上橋,先到的第二個司機還是只有繼續等著。在交通量相對較大的時候,南面的來車要過橋恐怕得等上幾個小時。

伊薩卡的社會規範試圖消除這種可能性,它要求兩個方向的來車都按先來後到的順序過橋。所以,在前述情況下,規範要求第三個司機等第二個司機過完了橋再上橋。這需要自製,因為要是第三個司機直接跟在頭一輛車後頭開始過橋,第二個司機根本沒辦法。他只能等到第三個司機(以及跟在他後面的其他車輛)過完橋之後再說。

這一規範效果如何呢?在南北方向車流量都大的時候,等候時間其實比不存在此規範的情況更長。

假設兩個方向各來了一隊十輛車的旅遊隊,車隊裏每輛車的行駛間距皆為十秒鐘,而且北向車隊的打頭車比南向車隊的先到橋邊。如果不遵守先到先過的規範,所有北向行駛的車一口氣過橋,之後再輪到南向行駛的車隊過。北向行駛的車輛完全不用等,而南向行駛的車隊總共需等十二分三十秒,各位讀者只需要拿支筆,拿張紙,稍加計算就能算清楚。

反之,如果遵照先到先過的規範,頭一輛北向行駛的車開過橋以後,輪到南向車隊的第一輛車過,接著是北向車隊的第二輛車,再接著是南向車隊的第二輛車,如此反覆。如果你有耐心,不妨把相應的等候時間加起來算算看,你會發現,等候時間總計達到八十分鐘之久——北向車隊總共要等三七.五分鐘,南向牟隊要等四二.五分鐘,比沒有規範的情況長六倍。

先到先過的規範,不僅極大地延長了等候總時長,還使等候時間分佈得更不平均。但這些問題只在車流量大的時候才顯得突出,而伊薩卡車流量大的時候相對比較少。

儘管有此缺陷,先到先過規範仍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每輛車順利過完橋之後,司機一般會向對面方向排頭車的司機致個敬,算是感謝對方遵守規範,沒有緊跟著前頭的車搶先過橋。

——在做決定時,人們有時會依據錯誤的資訊,還有些時候,他們會從正確的資訊推導出錯誤的結論。

——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理解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實際所做的選擇,必須對人類的動機加以更細緻的分析。

——從理論上來說,現金獎勵勝過同等價位的其他獎品。可人們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獎勵。

——在很大程度上,人們所做的選擇,源於一種想要構建、保持個人或群體認同的心理動機。

——先到先得的規範有時也會造成不受歡迎的結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