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四

為什麼美國採用的DVD格式,與歐洲及其他地區都不同,而CD格式卻到處都一樣呢?(瓦萊麗.鮑徹裏奧)

如果有個法國遊客,去拜訪住在紐約的親戚,帶了一張巴黎買的DVD當禮物,他們很快就會發現,美國DVD播放機放不了它。同樣,如果她在紐約買了一張DVD,也會失望地發現,家裏的法國DVD播放機放不了那張美國DVD。可CD卻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類問題。在這個星球上任何地方購買的CD,不管用哪個國家賣的CD機都能播放。為什麼DVD廠商採用多格式方案,可CD廠商又沒有呢?

要找出說得過去的解釋,首先要看到,電影製片廠向大眾市場投放兩種產品——電影院上映的電影和DVD碟片,而音樂公司則只有一種——CD。這三種產品有一個共同之處:它們為額外消費者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極低。比方說,對於大多數在電影院放映的電影,在某些場次總有多餘的空座。而等電影或音樂專輯製作好之後,多生產一張DVD或者CD,所費成本也就是幾分錢。製片廠有兩種待售產品,促使他們採用一種獨特的行銷策略。

每個賣家的目標,都是讓顧客儘量多的為自己的產品出錢。如前所述,要實現這一目的,一個有效方式是提供折扣價,可只有願意跨過某道門檻的消費者才能享受這一折扣價。電影製片廠來用了一種尤其管用的門檻,對電影院上映的電影索取高價,但幾個月後發行的DVD則賣較低的價格。一個四口之家,到電影院看一部剛上映的新電影,大概要花四十美元,可要是他們願意等幾個月,就能以三美元的價格租一張DVD在家看。在電影上映的同時發行DVD,會危及昂貴電影票的銷路。

製片商一般會在主要的幾個國際市場錯開電影的首映日,以便演員前往宣傳。因此,一部電影,可能在美國是九月上映,在歐洲則是二月,亞洲是六月。如果DVD格式全世界都一樣,美國的DVD二月上市,歐洲和日本的租碟店就能從亞馬遜網站上將之買到,租給本地消費者。於是歐洲和日本消費者就能趕在本地電影院上映前看到這部電影,省下較高的電影票錢。不同的國家DVD格式不同,是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的一種嘗試。

音樂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動機。畢竟,錯開各地市場的CD發行日期,能讓音樂家們在專輯發行前,趕到該國做巡迴演出。可電影公司能從電影院和DVD銷售中獲得收入,唱片公司卻只能從CD銷售中獲得收入。樂隊巡演時,演唱會的票錢直接進入了樂手們的腰包,而不是唱片公司。因此,CD可以自由跨越各國邊界,對唱片公司並沒有什麼壞處。

有些國際差異和收入、價格或經濟政策的差異無關,而是來自不同社會習俗所帶來的不同動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