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韓國和不少其他亞洲國家,電影院對號入座,而在美國的電影院卻是隨到隨坐?(格洛麗亞.金)
在韓國首爾,觀眾看電影都是對號入座。可在美國芝加哥,觀眾進場後,只要有空座的地方都能坐。這種差異是怎麼回事呢?
不管在什麼地方,對號入座都是要花成本的。比如,售票員要問清觀眾的座位喜好,引座員必須把他們帶到準確的座位,如果碰到多個人爭奪一個座位的情況,還要加以調解。這些成本,放諸各國皆準。所以,這一國際性差異很可能源於對號入座在各國帶來的不同收益上。
在人口大致相當的城市,美國電影院每部電影的放映次數總是多於亞洲各電影院。電影放映次數多,能給觀眾帶來至少兩個好處。一是觀眾更容易找到在某一時間適合自己的電影。二是每部電影放映時,電影院都有相當一部分的空座,方便觀眾在最後一刻決定看哪一部電影。
亞洲電影院電影放映次數較少,是因為與美國相比,亞洲觀眾的人均收入較低,而地價又較高。
頻繁的放映次數會提高成本,收入較低的人自然不願意為這麼做所帶來的便利性買單。亞洲較高的地價,使得修建電影院更昂貴,進一步限制了電影放映的次數。
由於電影放映次數少,亞洲影院上映的電影,大多數時候票都能賣光。而既然觀眾料到一部電影會滿座,自然會提前到場,以便買到電影票。於是電影開場之前就要排很長的隊。因為排長隊並不能增加座位的供應量,所以從整體上來看,提前到場、買到好座位的時間就給浪費掉了。然而,拒絕排隊的人又看不到電影。(這又是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相矛盾的一個例子。)
對號入座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簡單辦法。觀眾提前買好了對號入座的票,每個人都能得到座位,用不著排幾個小時的隊等。